司馬遷杯民歌民謠徵文大賽:喜看教育新天地

慶祝改革開放四十年

司馬遷杯

民歌民謠新聞頭條徵文大賽

中國好花椒 韓城大紅袍

韓城創建全國大紅袍花椒產業知名品牌示範區

安康 張朝林

過去的教育,是窮教育,學校要麼安在破廟裡,要麼租用在農房裡,苦了學生和老師,因為學生和老師,要走好遠的路去學校。

雄雞打鳴上學去,

鐘聲悠悠山樑飛。

學校就在破廟裡,

冬不擋風夏漏雨。

窗小門窄屋裡黑,

桌凳都是爛土坯。

可憐黑板渾身傷,

數字文章難辨析。

在上世紀80年代,安康地委行署下大力氣發展教育事業,提出了學校無危房、師生人人有教室、有課桌凳的“一無兩有”發展教育的思路。一時間,安康教育迎來了新中國成立後的第一個春天,安康的十大縣區,結合自己的實際,制定了教育發展規劃,有的縣提出了“一無五有”的發展思路。教育的熱潮湧動,剎那間,各縣區積極動手,發動群眾集資辦學,政府“以獎代補”,選校址,熱火朝天建校園。村裡木工加班做課桌凳,條件好的村給學校窗子安裝了玻璃,配置了電燈。學校告別了古廟,告別了“游擊戰”租用的民房,搬進了窗明几淨的新校園。這一天,全村沸騰,鑼鼓喧天;這一天,師生載歌載舞,熱淚盈眶。

集資辦學熱情高,

積極籌款又投勞。

白天黑天加油幹,

只為孩子的明天。

嶄新校園國旗揚,

窗明几淨師生歡。

清晨校園書聲琅,

夜晚學校電燈亮。

後來,隨著教育的發展,學生人數的劇增,原來的校舍遠遠滿足不了教育教學的要求,“一無兩有”時建設的校舍,大多數是一二牆體,經不起風雨的考驗,成了C級危房,時刻威脅著師生的生命。安康借改革開放的東風,提出了“普及九年義務教育”的戰略工程,掀起了一浪又一浪發展教育事業的熱潮。先是抓住了“世界銀行貸款”建校園的歷史機遇,採取向世界銀行貸一點、地方政府集一點“兩個一點”的政策,籌款建校園。其次是號召當地在外的老闆、企業家捐資建設家鄉校園,平靜池塘落巨石,教育春潮蕩起了。平房拆掉,建起樓房,新修校門,擴建操場,打起圍牆,美化校園,添置了油漆閃亮的新課桌凳。在安康,流傳口頭禪:最漂亮的建築是學校,最美的風景是校園。

改革春風吹校園,

樓房林立最美觀。

校園花園為一體,

林蔭樹下吟誦歡。

健兒操場做運動,

展露英姿揚風帆。

素質教育推波瀾,

全面發展樂翻天。

再苦不能苦孩子。國家對教育的投入不斷加大,孩子上學實現了免去學雜費、免去課本費、補助寄宿生生活費的“兩免一補”政策,村民們樂開花,老大爺拍著孫子的後腦勺說:“自古以來交了皇糧不怕官,孝敬父母不怕天,現在國家把農業稅免了,上學費免了,你娃娃趕上了好時代啊!”

現在,孩子們又吃上了國家免費提供的蛋奶或營養午餐,吃在校,住在校,學在校,樂在校,老大娘給校長“告狀”說:“哎呀,孫女嫌棄我做的飯沒學校做的營養午餐香了,嚷嚷著不吃家裡飯了,你說咋辦才好哩?”如今,又在實現“教育均衡發展”的戰略思路,從教育的“硬件”設施,到“軟件”投入,做到城鄉均衡發展。

如今,政府斥巨資,給城鄉學校配備了電腦、交互式平臺、教學儀器、圖書等設備,山裡的孩子也享受了現代教育,打開交互式平臺,收看教育專家、教授的課堂教學。學生可以在實驗室裡做實驗,把自己的奇思妙想在試驗檯上驗證和呈現;可以在錄播室裡一展歌喉,放在平臺上和歌星PK。教育均衡發展戰略的實現,徹底改變了城鄉學校的設備,真正實現了教育信息化和教育現代化。

娃娃趕上好時代,

上學不用掏口袋。

管學管住管吃喝,

享受黨的好政策。

均衡發展就是妙,

教育設備配齊了。

展示個性有平臺,

城鄉盡展新風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