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電商零售觸碰敏感神經,昔日地產帝國萬達危矣,騰訊火速馳援

2018年初,在萬達集團年會上創始人王健林感慨萬分,激動落淚道:“2017年,對萬達來說是極其難忘的一年,經歷了風波,也承受了磨難。”的確,這個曾經高高在上的中國“地產巨頭”萬達如今狀況危矣,前有2016年港交所退市,讓原本債務纏身的它更時不我待,如若兩年之後未能在A股上市,將必須回購全部投資者股權,並另附高額利息,後有標普、穆迪等全球知名機構對萬達賦予負面評價,進一步引發境外貸款提前爆發。

阿里電商零售觸碰敏感神經,昔日地產帝國萬達危矣,騰訊火速馳援

作為昔日闖下赫赫威名的“商業地產帝國”,萬達從未曾預想到,打敗它的並非是來自同行業的競爭對手,而是崛起於電商領域的阿里巴巴。近幾年接連遭遇“自創萬達電商”、“騰百萬三家鬥地主”相繼失敗之後,萬達今日再度選擇和騰訊二次聯姻。那麼,騰訊這次會是萬達的“如意郎君”嗎?

以商業地產發家,搖身成為中國線下消費體的龍頭老大

阿里電商零售觸碰敏感神經,昔日地產帝國萬達危矣,騰訊火速馳援

由於萬達擁有一大批諸如沃爾瑪、優衣庫、ZARA等非常忠誠的合作伙伴,基本上萬達廣場開在哪裡它們便跟到哪裡,由此迅速吸引大量人氣和顧客流量,帶動整個商圈區域價值,藉機抬高附近住宅房價,實現低價拿地、高價賣房的目的,並且萬達還可以在中間收取商戶大量租金。

截止到現在,萬達商業已經成為全球規模最大的商業地產企業,在中國已開業235座萬達廣場,已持有商業面積達3151萬平方米,是線下消費的龍頭老大。

阿里巴巴引領線上消費,互聯網電商逼迫萬達拋家棄本,轉型“輕資產”

如果一切按照萬達的劇本走的話,可能王健林的“線下商業帝國”會日漸壯大,很難有人能撼動一絲一毫。但可惜的是時代在不斷髮展進步,阿里巴巴的出現徹底打碎了萬達的“商業巨頭”美夢。

眾所周知,這幾年極其火爆的就是阿里巴巴所引領的互聯網電商領域,全世界都在感慨馬雲改變了所有消費者傳統購物的線下體驗,人們無需出門遊覽一家家實體門店,直接在網上點擊便可送貨到家,年輕人也越來越熱衷於逛淘寶、上天貓,而不再喜歡逛商場。這讓一向主導線下商場消費模式的萬達廣場流量劇減,除了週末日其他時間遊客寥寥無幾。

阿里電商零售觸碰敏感神經,昔日地產帝國萬達危矣,騰訊火速馳援

於是,王健林迅速發現了這一變化並開始變革。萬達廣場進行轉型升級,內容重心由購物消費轉變為餐飲、電影、遊戲娛樂等體驗性業態,然而面對互聯網電商“雙11”“618”的火爆,傳統線下消費的衰落已成大勢,萬達的“商業帝國”再怎麼變也難逃土崩瓦解的命運。

彼時的萬達已經債務累累,王健林正式走上了“輕資產”之路。何謂“輕資產”,萬達告訴我們:一是去地產化,2017年萬達拋售了旗下包括國內和海外大量資產,尤其是轉讓給融創孫宏斌的文旅項目和酒店資產,幫助它變現大量資金並用以償還千億債務;二是投資與合作,大意是指別人出錢,萬達憑藉全球獨一無二的商業地產能力幫助其完成後續找地、建設以及招商等工作。

阿里電商零售觸碰敏感神經,昔日地產帝國萬達危矣,騰訊火速馳援

2018年騰訊雪中送炭,萬達得以恢復元氣,新零售前景廣闊

步入2018年,無論是馬雲還是馬化騰都開始大力發展“新零售”,即線上線下消費完美結合。新零售的異常火爆讓全世界都為之側目,今年“天貓618”是阿里新零售規模最大,應用最廣的首次試驗,事實證明也非常成功。無數消費者積極湧入線下天貓零售門店,“線上購物,線下半小時送達”,新零售模式讓互聯網電商和傳統實體超市都得益豐厚,阿里市值憑藉新零售一路飆升,3天上漲234億美元,總量位居全球第6,直逼蘋果、谷歌、微軟、Facebook以及亞馬遜。

此時,萬達和騰訊的再度聯姻可以說是水到渠成,天作之合。一方面萬達擁有全球規模最大的線下零售場所,而騰訊則是中國互聯網流量最多的企業之一,是名副其實的“導流大戶”;另一方面,此時的萬達身陷囹圄,騰訊聯合京東、蘇寧、融創的340億注資是幫助其走出困境的“救命丸”,得益於此,如今標普、穆迪對萬達商業的相關評級也從負面調整為穩定,境況顯著改善。

阿里電商零售觸碰敏感神經,昔日地產帝國萬達危矣,騰訊火速馳援

最後,縱然可見目前“新零售”未來潛力無限廣闊,並且騰訊、萬達、蘇寧、融創、京東五家也強勢組成了史無前例的最大無界零售聯盟,但想要直面阿里競爭的話,恐怕依舊是個非常困難的挑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