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已經不是你印象中的網大了

一年前,佩德羅·阿莫多瓦在戛納電影節上公開表示“不應該把金棕櫚大獎頒發給一部大銀幕上看不到的電影。”

今年戛納電影節的主競賽單元,就已經不見了來自流媒體平臺的電影的蹤影。

流媒體播放與院線放映的議論還在繼續,但中國的網絡大電影產業似乎依舊風平浪靜。

網絡大電影成長的這幾年,社交網絡上也少有能夠帶動熱度、引發討論的作品出現。

但不可否認的是,現如今中國的網絡大電影,雖然仍未創造出爆炸性的熱度,暫時也還沒有對院線電影造成衝擊。

但它也早已不是靠山寨來的片名與充滿明顯性暗示的海報吸引點擊量的“無恥之徒”了。

網絡電影究竟比院線電影少了什麼

關於這個問題,過去一年嗆聲網飛的三位知名導演的想法高度一致——觀眾在家觀看一部小屏幕上的電影,完全得不到應有的觀影體驗。

而觀影體驗,無疑是體現一部電影價值最重要的組成部分之一。

在2017年第70屆戛納電影節評委新聞發佈會上,彼時的評委會主席佩德羅·阿莫多瓦直言:

“這(流媒體平臺)是一個全新的影像發行方式,不過這一新的形式不能代替傳統方式,那就是走進電影院觀看一部電影。”

“ 在我看來,我們觀看一部影片最重要的就是銀幕的大小,它不應該比你坐的椅子更小,我們面對大銀幕應該始終保持謙虛之心。”

這已經不是你印象中的網大了

▲著名導演佩德羅·阿莫多瓦

幾個月之後,在影片[敦刻爾克]上映前夕,著名導演克里斯托弗·諾蘭也表示:

“他們(網飛)讓影片在流媒體、院線同時發行的行為是非常愚蠢的。”

諾蘭認為這樣的行為更像是為了“關掉電影院”而做出的一種奇怪的平衡。

在他看來,亞馬遜將影片在流媒體平臺上的發行時間安排在院線放映90天之後的做法相比之下才是“聰明的”。

這已經不是你印象中的網大了

▲著名導演克里斯托弗·諾蘭

其實不光阿莫多瓦與諾蘭,就在今年初,著名導演史蒂文·斯皮爾伯格也對這些在流媒體平臺上播放的電影提出了質疑。

“一旦電影變成了電視的規格,那就是電視電影了, 如果它足夠好看,那麼它有資格得到一個艾美獎,但不應該得奧斯卡。”

“我認為這種在零星幾家影院上映了一週都不到的電影不應該有資格提名學院獎。”

在斯皮爾伯格看來,這些影片點到即止地進行院線放映,不過就是假模假式地為自己謀取一個參加學院獎評選的資格。

這已經不是你印象中的網大了

▲著名導演史蒂文·斯皮爾伯格

而對於中國的網絡電影來說,輿論似乎也並不很友好,然而這並不是因為它“搶院線電影飯碗”。

事實上中國的網絡大電影到現在也沒有對院線電影產生多麼大的衝擊,所以這些針對網大的差評,多是集中在影片的“質量”上。

甚至有時候當觀眾在院線看到一部差勁得離譜的爛片,都會調侃它“應該當一部網絡電影吧”。

可現如今的中國網大,質量真的如此不堪嗎?

我們的網大其實玩得可嗨了

過去的一年對流媒體播放平臺網飛(Netflix)來說無疑是輿論壓力巨大的一年。

先是戛納之後傳統電影工業對其線上發行方式的口誅筆伐,再是凱文·史派西的醜聞給當家劇集《紙牌屋》招致負面影響……

一波三折之後,《紙牌屋》的製作好不容易回到正軌,可到了2018年三月份,網飛又遭到了巴西前總統迪爾瑪·羅塞夫的公開指控。

這已經不是你印象中的網大了

▲羅塞夫認為網飛的新劇《黑金高牆》“帶有政治偏見和人身攻擊”

作為流媒體播放平臺的巨頭,網飛的一舉一動都撥動著整個行業的神經,也創造著越發龐大的互聯網流量。

與此同時,在中國與之相似的“網絡大電影”產業卻一直默默無聞,偶有一些有名氣的明星加盟,方才可以稍稍獲得一些溫度。

受早年間一些低成本粗製作甚至山寨蹭熱度的影片影響,而把“網絡大電影”與“難看”“粗俗”等詞語劃等號的觀眾不在少數。

自從2014愛奇藝首次提出網絡大電影的概念及標準以來,越來越多優秀創作者加入到網大產業中來,主創、演員的陣容也在不斷升級。

儘管影片的質量、口碑仍然在進步,但中國的網大已經不是那個靠山寨來的片名與充滿明顯性暗示的海報吸引點擊量的“無恥之徒”了。

在愛奇藝的“網絡電影”專區,當前評分最高的一部網大是由知名迷你劇IP“陳翔六點半”衍生而來的影片[陳翔六點半之廢話少說]。

這已經不是你印象中的網大了

▲[陳翔六點半之廢話少說]

影片在愛奇藝上面的觀眾評分高達9.0分,在知名評分網站豆瓣上也有著6.2分的評分。

同樣位居愛奇藝評分前十的影片[靈魂擺渡·黃泉],豆瓣評分更是達到7.2分。

這已經不是你印象中的網大了

▲過去一年裡網絡電影熱度最高的影片[靈魂擺渡·黃泉]

而2014年推出的該影片的源生網絡劇集[靈魂擺渡],豆瓣評分高達8.2分。

這已經不是你印象中的網大了

▲以流浪貓胖虎為主角的影片[胖虎日記],豆瓣評分也有6.9分

對比之下,在戛納掀起一番巨大爭議的[玉子]在豆瓣上卻也只有與它們不相上下的6.6分。

網絡大電影已經不再是一水的“惡俗搞怪”,它們的類型越來越多樣化,故事也越來越完整、動人。

越來越多的國內觀眾開始對網絡大電影產生了期待。

這已經不是你印象中的網大了

這已經不是你印象中的網大了

▲[陳翔六點半之廢話少說]與[靈魂擺渡·黃泉]的播放量分別達到了7045.5萬與1.7億

如此之多的點擊量,甚至超過了當下熱播的真人秀綜藝,而網絡大電影,毫無疑問正在受到更多觀眾的關注。

技術產業與電影產業的進步一向都是互為因果、相輔相成的。

3D、IMAX等如今常見的技術其實早在數十年前就已經出現。

只不過隨著觀眾觀影觀念的轉變,他們對觀影體驗的要求也在不斷提高,他們需要更大的屏幕,更震撼的聲音,更真實的感受。

於是3D變成了如今院線影片的標配,IMAX也從不怎麼受關注的紀錄片界殺進了商業院線。

但是對於一部分觀眾來說,隨時隨地掏出手機就能看電影,才是能夠讓他們更舒服的觀影方式,也是時代發展的潮流趨勢。

這已經不是你印象中的網大了

▲網絡大電影的觀影方式具有無可否認的便捷性

其實對於大多數網絡電影的觀眾來說,觀看網絡電影並不會影響他們走進電影院去感受院線影片的魅力。

只不過對於他們來說,繁忙的工作以及巨大的生活壓力,讓他們對即時性娛樂的需求日益增大。

走進電影院看電影,首先需要找到並且去到一家影院,這需要花費一定的時間。

其次影院放映的電影沒有辦法暫停播放,沒有辦法午休時看一個小時,下午下班後再繼續播放。

在生活節奏如此快的現代社會中,網絡大電影,對不少人來說更多的是一種便攜式的解壓。

但別忘了,無論它的娛樂性做到多麼的極致,網大的基準始終還是“電影”,它不可以只做一塊隨拿隨吃的小餅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