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隨小編一起去了解那些令人費解的「史前文明」

跟隨小編一起去了解那些令人費解的「史前文明」

2 成於三千多年前的印度史詩《摩訶波羅多》記載多場激烈的戰爭,此插圖描繪了諸神乘坐飛毯觀看戰爭的場面。

跟隨小編一起去了解那些令人費解的「史前文明」

3 海底熱液口的蠕蟲,這些管棲蠕蟲不是靠“光合作用”提供的食物生存的。

跟隨小編一起去了解那些令人費解的「史前文明」

4 這是存放在紅山文化發源地建平縣博物館的500萬年前的牛角化石,這個牛角寬度有1.5米寬,據科學家推斷,這隻大牛重達2噸多重,這種大牛背上馱著4、5個人應該是沒有問題的。而在這個博物館裡,有一顆巨大的動物牙齒(可惜沒拍照),這顆牙齒長度28釐米,重達8.5斤,那麼這個動物有多大的嘴?多大的頭?多大的身軀?那時的人類會是什麼狀態,如何能驅使這些巨大的動物,也許原始人類知道人類曾經有過這樣的輝煌時期,人類曾經能夠無所不能的驅使這樣巨大的奇異動物。而留下神靈崇拜的畫面昭示後人吧?

跟隨小編一起去了解那些令人費解的「史前文明」

5 科學家表示,在阿爾卑斯山發現的一具5300年前的冰川木乃伊——“奧茨冰人”應屬於此前不知道的一個人類族譜分支。這個分支的蹤跡可能已經消失,意味著“奧茨冰人”不可能擁有任何後代。研究發現刊登在《當代生物學》雜誌上。

據英國《每日郵報》報導,在試圖確定“奧茨冰人”屬於人類族譜的哪一個分支時,研究小組得出驚人發現。雖然被歸為一個名為“K1”的亞群,但“奧茨冰人”卻不與已知3種

K1“簇”中的任何一種匹配。

利茲大學教授馬丁·理查茲(Martin

Richards)表示:“我們的分析結果證實‘奧茨冰人’屬於一個未經確認的K1宗譜,迄今為止,這個宗譜已在歐洲消失了。遺傳宗譜頻率經常隨時間發生改變,這種現象由後代的隨機突變,也就是所說的‘遺傳漂變’過程導致。作為這一過程的結果,一些突變消失了。我們的研究顯示,‘奧茨冰人’宗譜可能已經滅絕了。”

跟隨小編一起去了解那些令人費解的「史前文明」

6 許多埃及歷史學家認為位於吉薩金字塔旁邊的"斯芬克斯"——獅身人面像已有4500年的歷史,但是一些研究人員認為這並不是它的真實年齡。

擅長天文學研究的比利時土木工程師羅伯特-鮑維爾(Robert

Bauval)稱,獅身人面像的年代在古埃及遠古文獻中無從考究,

無論是雕刻在牆壁上的古埃及文字,還是通過其他形式記載的遠古資料都沒有相關的記載。

獅身人面像究竟是什麼時間建造的呢?約翰-安東尼奧-韋斯特(John

Anthony

West)指出,其底部出現侵蝕風化跡象,

這隻可能是底部長時期暴露於雨水氣候。但是在沙漠中部從何而來的長期雨水天氣呢?

但是在10500年前,現今古埃及沙漠地區曾擁有很多的降水量,如果是這樣的話,那麼獅身人面像的歷史將提前至10500年前,早於古埃及文明的出現。

隨即又引出新的問題:在當時的條件下,是誰要建造這樣的龐大建築?為什麼要這樣做呢?

埃及歷史學家稱,很可能獅身人面像的整體外型是自然風化侵蝕形成的,主要是風沙侵蝕的結果。

當時埃及人可能發現到這塊巨大的石頭非常像一隻貓,便在侵蝕風化的基礎上雕刻成獅子的形狀。

跟隨小編一起去了解那些令人費解的「史前文明」

7 這是復活節島最神奇的謎團之一。它是一種“會說話的木頭”,當地人稱做“科哈烏.朗戈朗戈”。最先認識此木價值的,是法國修道士厄仁.艾依羅。厄仁在島上生活了近1年,深知此木就是復活節島的古老文字。泰堤島主教佐山很重視“朗戈朗戈”,認為這是在太平洋諸島所見到的第一種文字遺蹟,其符號與古埃及文相似。從本質材料看,它源於小亞細亞半島;從寫法看,它屬於南美安第斯山地區的左起一行右起一行的迴轉書寫法系統。

捷克人種志學者、文字鑑賞家洛烏柯物發現原始印度文與“朗戈朗戈”圖案符號較為相像。匈牙利語言學家海維申對此作了分析對比,並在法國科學院作了一次震驚科學界的報告。報告指出,兩種文字符號中有175個完全吻合。復活節島文字存在於19世紀中葉,而印度河谷文字則早在公元前2500年成熟,相距竟4000多年。但看來這種吻合並不偶然。

跟隨小編一起去了解那些令人費解的「史前文明」

8 美國礦石尋寶者沃萊斯·萊恩、弗吉尼亞·馬克塞和邁克·邁克塞爾,1961年冬天在加利福尼亞州奧蘭查附近海拔4300多英尺高的山峰上找到了一塊化石,他們認為這塊化石是空心的,好不容易將化石打開後,他們發現裡面竟有一個白色陶瓷做成的東西,在它的中間有一個金屬圓芯,這個東西看起來就像是汽車用的火花塞。據地質專家分析,包圍該物體的化石形成至少需要五十萬年的時間,而化石中的物體顯然屬於“人造”物件,這個人造的“火花塞”怎麼會進入到具有五十萬年曆史的化石當中?

跟隨小編一起去了解那些令人費解的「史前文明」

9 在瀕臨大西洋的城鎮卡納克,是法國布列塔尼半島的一個神秘地方。在它郊外有一片片整齊排列的石陣,在長達8千米的範圍內到處是林立的巨石,這就是著名的卡納克石陣,被英國考古學家海丁翰教授稱為“比金字塔更神秘”的石柱群。

卡納克石陣穿行於莊稼、樹林和農舍之中,石頭的豎立井然有序,似乎是精心營造的。要想豎立這樣的石陣,絕不是一兩個人能辦到的,也不是一兩天就能辦到的,更不是完全依靠人力所能達到的。豎立者必定人數眾多,且有高超的技術,並經過積年的勞動。但這些神秘的豎立者到底是誰呢?

跟隨小編一起去了解那些令人費解的「史前文明」

10 兩塊看似不起眼的齒骨,近日成為科學界和輿論關注的焦點。半個月前,不少媒體以“重慶發現我國最早古人類化石”為題進行了報道:發掘者是中科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研究員黃萬波,兩個齒骨經過北京大學考古系教授陳鐵梅的測定,有204萬年的歷史。

跟隨小編一起去了解那些令人費解的「史前文明」

11 前些年,科學家在印度海域發現9500年前的一處遠古水下廢墟。這處水下神秘古城具有完整的建築結構以及許多人體殘骸。更有意義的是,這項研究發現將印度坎貝灣地區所有考古發現的歷史提前了5000年,使歷史學家能夠更好地理解該地區的歷史文化。據稱,這座水下古城被命名為“德瓦爾卡”(Dwarka),或者叫做“黃金城”,它曾被人們認為是印度克利須那神的水下城堡。

跟隨小編一起去了解那些令人費解的「史前文明」

12 1938年,中國考古學家紀蒲泰等人到青海南部的巴顏喀拉山地區考察時,在一個不太顯眼的山洞裡共挖出716塊花崗石圓形體,中間稍四無孔,每塊厚度約2釐米,從中間向四周輻射出許多十分規則的水波紋線條,極似現代的鐳射唱片,上面還刻有許多現代人無法解讀的各種符號。經過測定,這些石盤大約是1萬多年以前的東西。後來,石盤幾經輾轉到達蘇聯,在莫斯科所作的各項科學分析表明,這些石盤含有大量的鑽金屬和其他金屬元素,而且石盤的振盪頻率特別高,這說明它長期用於高電壓之中,彷彿石盤曾經帶電,或者是某種電路的組成部分。

1962年,一位中國學者徐鴻儒教授根據當地的古老傳說,經過長時間的研究,最終破譯了石盤上的表意符號,譯文是:特羅巴人來自雲端,他們乘坐的是古老的飛船,後來飛船在著陸時損壞,這些特羅巴人只好藏身山洞。在巴顏喀拉山地區一直流傳著有關特羅巴人的各種傳說。實際上在西藏地區確實曾經生活過兩個十分特殊的部落,一個叫朱洛巴,一個叫康巴,這兩個部落的人種與世界其他地區的人種都不一樣,他們就生活在巴顏喀拉山一帶,平均身高1.2米,瘦小柔弱,骨骼纖細,眼眶奇大,腦顱容量比一般人平均大100毫升,而且血型獨一無二。這兩個部落1935年被首次發現,1950年曾有一支考察隊前往考察,但結果不得而知。有報道說,最近考古學家在這一帶地區曾出上過身材矮小的人種化石,與傳說中的特羅巴人和發現的朱洛巴、康巴人十分相似。這些特羅巴人是地球人嗎?人類在1萬多年以前能造出宇宙飛船嗎?

跟隨小編一起去了解那些令人費解的「史前文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