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光裕回顧:進軍瀋陽戰場,遭遇最極端的商業對抗

黃光裕回顧:進軍瀋陽戰場,遭遇最極端的商業對抗

成功進駐天津市場之後,國美接著又進軍大西南,通過一系列的“戰役”,很快就站穩了腳跟。但是,黃光裕並沒有因此而停下國美不斷擴張的步伐,這一次,他又把目光放在了東北重地瀋陽,決心在這片沃土上生根發芽。

可讓黃光裕和國美人始料不及的是,他們在瀋陽遇到了對手最為強烈的抵制,其情形之複雜驚險,堪稱中國家電連鎖史上最大的一段傳奇。

2001年8月11日,瀋陽國美第一家店惠工商城開業。這是國美在全國的第38家直營連鎖店。

開業當天,國美的許多家電產品打出的價格都非常之低,一些商品還打出“零利潤”銷售的廣告。面對國美咄咄逼人的攻勢,瀋陽當地的大商場自然不會坐視不理,以中興商業大廈、瀋陽聯營公司、瀋陽商業城、瀋陽鐵西百貨公司為主的幾家大商場以“慶祝家電價格協會成立五週年”為名,聯手打出了“家電產品將以5年來前所未有的低價傾情特賣”的廣告。

瀋陽國美電器開業當天,還沒開門營業,門口就排起了近千人的長隊,剛營業不久,從一樓到二樓就擠滿了交款的消費者,整個瀋陽國美之內幾乎找不到一個稍微大點的空地,許大部分消費者都不止買一個家電產品。比如有一對夫妻就購買了冰箱、彩電、熱水器、抽油煙機這四大件產品,花了5500元,而原價則要近8000元,其中那臺29英寸純平大彩電的購買價是1790元,比原價低了近700元。與此同時,瀋陽當地大商場內,生意也是非常火爆,家電市場被低廉的價格極大地刺激了。雙方這種迅速趨於白熱化的價格戰讓廣大消費者大大受益,就像一位消費者所說的,商家之間打價格戰是“鷸蚌相爭”,而消費者就是得利的“漁翁”,坐享實惠。

瀋陽國美電器開業當天的成績非常漂亮,儘管有當地大商場針鋒相對的活動,其當日銷售額還是達到了驚人的 420多萬元,第二天也超過300萬元。不過,瀋陽當地大商場的“聯合狙擊”並沒有就此停止。

據當時擔任瀋陽國美電器總經理的王某介紹,瀋陽家電市場在國美進入前,基本上被當地大商場壟斷,家電的加價率高達20%,而且這些大商場之間有一個“家電價格協會”的組織,使其可以聯合定價,保持十分之高的利潤。所以,無論其他地方的家電如何降價,瀋陽家電市場的價格始終居高不下。國美進入瀋陽後,打破了其家電市場的價格平衡,價格戰應運而生。

就在國美廣告出現在瀋陽媒體的第三天,“價格協會”宣佈“進價再打九折銷售”。與此同時,“價格協會”還採取了一系列措施,如以扣押貨款為由,要求家電廠家對國美斷貨、從國美撤走促銷員等。當地部分家電廠家迫於壓力,不得已將促銷員撤出了國美,長虹、TCL、康佳等知名品牌廠家向國美髮出了斷貨通知。

2001年8月20日,由四大商場組成的瀋陽市商業價格協作會向駐沈各大家電廠家發出的一份緊急通知稱,“由於貴公司的積極配合,已經有效地切斷了國美在瀋陽地區的進貨渠道,但近期發現,國美瀋陽商場利用低劣的手段,從個體經銷商或其它批發渠道進貨,儘量應付其廣告宣傳與貨源嚴重不足的尷尬局面。據此,特緊急通知,望貴公司嚴格控制批發渠道,並監視商品終端流向,堅決禁止貨源流入國美瀋陽商場,早日淨化瀋陽的市場環境,恢復原有的市場結構,使瀋陽的家電市場回到往日的有序競爭之中。”

價格協會蠻不講理的強權行為使瀋陽當地的家電廠家敢怒不敢言。一位家電企業的老總說,現在我們與國美往來,就像做賊一樣,只能偷偷摸摸,生怕被價格協會發現。價格協會兩三天就把我們叫去開一次會,要求我們不得與國美往來,否則就要扣押我們的貨款,我們這些家電企業差不多每家都有貨款押在他們手裡,多的有幾百萬元。四大商場說了,要與國美來往,要麼押著所欠貨款不還,要麼扣掉20%的貨款。真是太霸道了!“四大商場每次開會口氣都強硬得很,他們按進價9折銷售,卻讓廠家跟著受損失。這麼背廠家哪背得起?廠家真是敢怒不敢言”。

在封殺中摸爬滾打出來的國美,對封殺早已見怪不怪,但對這場以價格協會名義出現、殺得如此慘烈的“保衛戰”多少還是有些始料不及。國美電器總公司企劃部經理陳曉萌說,以往國美在天津和成都也多次碰到商家聯手逼壓供貨商封殺國美的事件,但像這樣以扣押貨款的方式相要挾還是第一次碰到。“以往供貨商迫於壓力封殺國美往往是表面的,做做樣子給商家看,但這次供貨商都很無奈。”

國美在瀋陽遭受的抵制還不止如此。知名財經作家吳阿侖在其代表作《105億傳奇》中深度記載了國美在瀋陽遭受的殘酷狙擊:“當地媒體接到了一個內部文件,文件規定:對國美不能進行任何正面新聞宣傳報道。國美可以花錢做廣告,但報紙若要報道國美,必須是問題報道。國美在外地開業比較擔心的是媒體的負面報道,比如說價格不是最低,因為總會有人死拼著打出更低價格;比如有人投訴說,國美在承諾的48小時送貨期內沒有送貨上門……”

那麼,四大商場因何對國美的進入反應如此激烈?業內人士分析,國美在瀋陽所以遭遇強力圍堵與瀋陽市的競爭環境氛圍有相當關係。一位再三要求不要透露其姓名的供貨商說,瀋陽是重工業的中心,也是商業重鎮,但其商業意識、氛圍與一些開放度較高的城市相比還有待提升。其商業改革相當滯後,家電零售一直是四大商場一統天下。沒有國美時,四大商場家電業的獲利普遍都在15%左右。現在國美來了,這麼高的利潤顯然是保不住了,所以,四大商場必然要對國美做殊死的反擊。

在這場價格大戰的背後,隱藏著家電市場的業態之爭。大商場和家電連鎖商城在家電銷售上誰更有優勢?入世後,如何抗爭國外家電專營商業資本的流入?可以說,這次大商場與國美的價格競爭,正是這種不同經營思想之間的直接碰撞。

國美在開發其他市場過程中,也曾與當地的商業企業發生過沖突,但都是在國家法規允許的範圍內進行合理競爭,這種公平、公開的競爭不僅有利於市場的成熟,而且有利於企業的發展。競爭的最終的結果是刺激了當地市場,加劇了同行業之間在服務、價格方面的競爭,使整個市場的“蛋糕”做大了。可在瀋陽的遭遇,卻讓黃光裕和國美上下一時沒了辦法。

在四大商場的聯合狙擊下,國美在瀋陽的局面漸漸難以維持,已經進入一個遭遇全面圍堵的險惡境地。正當黃光裕在北京如坐針氈,國美瀋陽的負責人焦頭爛額之時,事情出現了轉機。瀋陽國美意外截獲了一份傳真,內容是“價格協會”要求廠家停止向瀋陽國美供貨,否則將對其進行制裁云云。事後看來,這份傳真應該是一些不願得罪國美這個大客戶,又吃罪不起“價格協會”的廠家有意無意地透漏給國美的,意在表明自己的無奈。這份傳真成為國美髮動反攻的一個導火索。國美將傳真事件直接捅到北京各大媒體。隨著北京媒體的熱炒,全國媒體也立即“爆炒”起來,這件事甚至驚動了國家計委。國家計委明確表態,稱瀋陽四大商場的行為如果屬實,就的確違反了《價格法》和《反壟斷法》,就是典型的“不正當競爭行為”。國美這才有了反敗為勝、“死裡逃生”的機會。

外圍的宣傳攻勢和國家計委的明確表態給瀋陽四大商場和“價格協會”造成了極大的壓力。這是自“彩電峰會”之後又一個價格聯盟。迫於壓力,瀋陽當地有關部門立刻就此表態:再也不能這麼做了,不能統一標價,必須有差價。瀋陽的這場戰鬥,最後是在用“低價”策略已經撼動不了圍攻的情況下,採用的一種非常規的手段,綜合整合各方資源,抓住一個反擊點去做,從而取得了成功。

最終,國美終於再次突破了本地商家聯手的狙擊。瀋陽之圍解開後,國美在瀋陽的發展態勢便一路直上。一年以後,國美電器在瀋陽已開設4家門店,同時市場份額已佔到當地市場的近1/3。激烈的市場競爭在拉低家電平均價格的同時,把瀋陽家電市場這塊蛋糕也做大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