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敏華:讀書,豈可作秀?

文/朱敏華

讀書有益,即使不喜歡讀書的人,也深知其中的道理。一段喧器和浮躁的日子後,閱讀正漸漸地迴歸了人們的生活。身邊買書的人多了,讀書的人多了,談書的人也多了;尤其是在朋友圈裡,薦書、曬書、倡導讀書、發表讀書心得的更多了,內容可謂是異彩紛呈。

朱敏華:讀書,豈可作秀?

讀書漸成時尚,的確是一種令人欣喜的現象。然而,看似熱熱鬧鬧的背後,是否也有人在“作秀”呢?

聽一位朋友說,最近他的兒子每天下班回家,總是書不離手,坐在書桌前也看,歪在沙發上也看,躺在床鋪上也看……原來,朋友的孫子三歲了,兒媳婦要求他兒子為孫子作出“好讀書”的示範,以引導孩子從小就養成讀書的“好習慣”。朋友還說,他兒子其實不大喜歡讀書,但為了孩子,只要在家一有空閒就拿起書來讀。然而,更多的時候只是做做樣子而已,把手機放到書頁裡,悄悄地玩手機遊戲,頂多也就是看看手機裡的新聞。想想看,一個父親為了“言傳身教”,硬逼著自己假裝讀書,這是一幅多麼有趣而滑稽的畫面啊!

朱敏華:讀書,豈可作秀?

辦公室裡,書架上擺滿書藉,卻一本比一本新;手提包裡,裝著本書,打算閒時看看,眼睛卻常常被手機屏霸佔;私家車裡,放著本書,卻落滿灰塵;裝飾豪華的書房裡,精緻的書櫥精緻的書,卻也是從來沒有打開過……這樣的場景,想必大家並不陌生。更令人懊惱的是,年初熱血沸騰列了一大堆讀書單子,行動上卻不知不覺拋到了腦後;精心購買的書藉,沒有翻動幾頁,常常也就棄之一邊;聽說某書值得一讀,書到手中,卻也是囫圇吞棗地匆匆翻一遍,根本就沒有認真地去細細品味書中之理、書中之情、書中之美……這些情形,估計很多人都曾有過,都曾見過,也都曾為之煩惱過。

那麼,這些典型的“假愛書,假讀書”現象,根源何在呢?或許,趕趕時髦、作作秀者有之,愛慕虛榮、裝裝門面者有之;心浮氣躁、無法專注者有之;決心大而缺乏持之以恆毅力者也有之……凡此種種,不能不給人們造成很多人喜愛讀書的假象。

朱敏華:讀書,豈可作秀?

書不是給別人讀的,而是讀給自己的。如果唯恐別人不知道,或僅僅是為了趕趕時髦、裝裝門面、作作秀,抑或是為了得到一點自我心理上的安慰,那麼讀書與糊弄三歲小孩子有什麼區別呢?一個人想法太多,自己欺騙自己,又怎麼可能安靜地、從容地、深度地讀書呢?書中豐富的營養,毫無疑問也會白白地流失。

愛讀書,讀好書,從來都是一種生活方式,一種人生態度,一種境界修養。面對撲面而來的閱讀潮,最首要的是必須弄明白一個基本的問題,那就是“讀書為了什麼?”只要把這個問題思考透、弄清楚,讀書才不會為虛榮、為名利,也才會主動開拓自己的精神版圖,從書中尋找到人生的樂趣。唯有如此,才會拒絕作秀、拒絕紛擾,才會發乎心、篤於行,也才會爭分奪秒地去讀書,充滿激情地去讀書,如飢似渴地去讀書,深度思考地去讀書,盡情地去享受閱讀之美、閱讀之樂、閱讀之充實,從而不讓自己的好書蒙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