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新和:兒童閱讀:痛背經典

小學語文教材選文標準主要是符合兒童年齡、心理特點,這有道理,但不全對。

兒童讀物可分三類:基本可以讀懂;可以讀懂一部分;基本讀不懂。一般認為:第一類最值得關注,第二類不妨讀一些,第三類無須讀——竊以為也許正相反:第一類少讀,第二類可讀, 第三類多讀。

讀得懂的,無須動腦筋,多讀何益?可以讀懂一部分的,要動腦筋,讀了有益,可讀一些。基本讀不懂的,限於學識與閱歷,動腦筋還是讀不懂—— 但現在不懂,不等於將來不懂,不等於永遠不懂。恰恰是基本讀不懂的,最必須讀,因為讀不懂的書——歷代經典,才最耐讀,最有必要讀,可以讀一輩子, 想一輩子,悟一輩子,受用一輩子。

在這一點上,老祖宗比我們聰明。 就拿識字教材說吧,流傳最廣的 “三、百、千”,只要知其然,無須知其所以然。“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苟不教,性乃遷。”(《三字經》) “天地玄黃,宇宙洪荒。日月盈昃,辰 宿列張。”(《千字文》)小孩能懂多少? 現在讀得很熱乎的“弟子規,聖人訓;首孝弟,次謹信;泛愛眾,而親仁;有餘力,則學文。”(《弟子規》)小孩又能讀懂多少?

1902 年頒佈的《欽定蒙學堂章程》(蒙學堂四年,6~10 歲)規定:一年級讀《孝經》《論語》,二年級讀《論語》《孟子》,三年級讀《孟子》,四年級讀《大學》《中庸》。

1904年頒佈的《奏定初等小學堂章程》(小學堂五年,7~12 歲)規定: 以《孝經》《四書》《禮記》節本為初等 小學必讀之經,總共五年,每年除假期外,以二百四十日計算。第一年,每日 約讀四十字,共讀九千六百字;第二年, 每日約讀六十字,共讀一萬四千四百 字;第三、四年,每日約讀一百字, 共讀四萬八千字;第五年,每日約讀一百二十字,共讀二萬八千八百字。 總共五年,應讀十萬零一千八百字; 除《孝經》(二千零十三字)《四書》 (五萬九千六百十七字)全讀外(共六萬一千六百字),《禮記》最切於倫常日用,亟宜先讀……這些嚴格規定的 “讀經講經”內容,孩子能讀懂多少?

這兩千多年,孩子讀的大都是一知半解或基本不理解的,不懂又何妨?背下自然慢慢會懂的。 古人云“半部論語治天下”,誠哉斯言!要讀就要讀經典,精神奠基,受用終身。背一部《老子》,勝讀萬卷童書。

(作者系福建師範大學文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文學閱讀與語文教育博士點學科帶頭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