嘮叨猛於虎

送孩子回家的路上,偶遇一位溫柔得體的女強人朋友,她略有心事的樣子。

嘮叨猛於虎

朋友整天忙於事業,並沒有太多時間陪孩子,當然也不會有太多精力逼迫他學習,晚上回家太遲孩子已睡,會默默檢查一下他的作業。孩子爸是業務精英,也算是開朗開明之人。學校是一般的公立小學,學習任務並不繁重。在醫生的細細問詢下,究其根源:過度嘮叨成了罪魁禍首。

朋友一聲嘆息,孩子大部分生活都仰仗爺爺奶奶照看。爺爺極有主見,奶奶極愛嘮叨,並且意見相左。就吃飯而言,爺爺讓吃米飯,奶奶讓吃饅頭,孩子不想吃不行,吃少了也要說幾句,吃多了還嘮叨。奶奶讓先吃飯,爺爺讓先寫作業;爺爺讓出去玩兒,奶奶讓聽音樂。總之,,孩子一回家耳邊就像開了真人留聲機。

“*寶,來吃水果”

“多吃飯,多吃青菜能長高,多吃肉長力氣”

“*寶,快去寫作業”

“*寶,來,加件衣服”

“寶兒,喝杯牛奶”

“不要玩兒了,快看書”

“快刷牙”

“不要看書了,快上床”

爺爺奶奶動輒會因為少吃一口飯,晚睡一會兒互懟幾聲,各種生活小事都要爭執幾句,大講一番道理,然後回過頭來繼續按自己糊塗的方法來做絮叨教育。

嘮叨猛於虎

其實,每個人的成長都經歷過愛的嘮叨,雖煩惱也受益。我們也不得不承認,過分的嘮叨也會讓人感到窒息,尤其會對心智發育不完善的孩子造成心理困擾和行為干擾。每天生活在如此關懷備至、溫暖如火的家裡,會不會很煩躁?會不會很崩潰?會不會想要奪門而出?

對於一個八九的孩子來說,每天在愛的噪音中生活,做任何事情都有長者如影隨形地跟在後面嗡嗡嗡,煩悶卻無處可逃。吃什麼都被教育,做什麼都被盯著,想什麼都被打斷,把一顆幼小敏感的心逼到軀體的最角落,緊張應對來自不同教養者的無數個指揮棒,所有的視聽想都用來顧及外部世界,無法自我認定自我判斷,無法寬容內在哭泣。他的壓抑釋放到手上,就不停的轉手腕;他的緊張釋放到脖頸,就不自覺的扭動脖子;他的壓力釋放到眼睛上,就頻繁的眨眼睛。

可憐的孩子,不自覺的抽動受到了同學的嘲笑;不自知的病因加重了內心的負擔,在本該無憂無慮的童年裡鬱鬱寡歡。他以為學習好,就能爭得長輩的寵愛,殊不知愛的牢籠會密不透風;他以為聽祖父母的話,就會相安無事,卻不明白每個人都是平等的獨一無二的個體。他剋制了自己,寵壞了大人,失卻了笑臉。

任何以愛為名過度干涉他人的行為自由,都有害。

任何冠之以“為你好”強行擾亂他人的思想獨立,都有罪。

嘮叨猛於虎

如果說嘮叨猛於虎,那麼正確適度的愛可以治癒世間一切心理頑症。

我的這位媽媽朋友果斷迴歸家庭,剝離對公婆的依賴,讓爺爺奶奶搬到另一套房子裡面居住讓他們安享晚年。對於孩子,她自己親接親送親守候。不露聲色的陪伴,潤物無聲的管教,周未假期就駐足戶外,放心歡跑開懷大笑。她極力配合著醫生,放輕鬆再放輕鬆,他兒子的病情開始慢慢好轉。

養育孩子,請微眯雙眼半睜半閉,只需內心警醒;陪伴孩子,請閉上嘴巴停止說教,讓他成為他自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