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 扫黑除恶需先行

6月12日至1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山东考察时指出,要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选好配强党组织带头人,发挥好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为乡村振兴提供组织保证。习近平叮嘱随行的地方领导,要加快构建促进农民持续较快增收的长效政策机制,让广大农民都尽快富裕起来。

当下,从中央到地方,乡村振兴、扫黑除恶,多措并举。乡村振兴,能使广大农民朋友对建设家园提振信心,对生活充满激情;扫黑除恶,能使人民群众心舒气畅,增加社会正义感。而实施乡村振兴的前提,就要扫除把持乡村基层政权或企图把持乡村基层政权的所有黑恶势力。

乡村振兴 扫黑除恶需先行

把持农村基层组织的黑恶势力不容小觑

该文称:“截至目前,此案已有19人被逮捕,涉案35起,涉及罪名13个。纪检监察部门与警方合力深挖背后‘保护伞’,8名公职人员被采取留置措施,相关涉案人员陆续投案。尽管案件还在办理,当地百姓仍将此案称为‘河南扫黑除恶第一案’。村民们的逻辑,耿直而简单:谁给乡亲们出了这口多年的‘恶气’,谁就该被写进‘教科书’。”

乡村振兴 扫黑除恶需先行

“狄某民,董寺村原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1997年成立黑社会性质组织‘十八兄弟会’。2005年扰乱选举自封主任。此后不断连任把持基层政权十几年,直至去年被逮捕。由于长期饱受压榨、欺侮,甚至毒打,却无能为力,以至于专案组进驻董寺村摸排线索时,村民们害怕报复,几乎都不敢向专案组提供情况。专案组只好半夜入户,或找借口把村民拉到村外询问。一桩桩一件件让人触目惊心。强收过路费、侵占小学操场作为自家院落、逼迫村里的贫困户在自己的烟田劳动、长期克扣贫困户的危房改造款、低保款……”

狄某民团伙横行霸道、为非作歹的桩桩件件,如果不是办案单位对案情的侦破与披露,估计除了董寺村亲身经历的受害者外,大家还真有点不敢相信。一个村支书,竟然能够在长达十几年的时间里,纠结近20人,把持村级组织,横行乡里,其疯狂程度让人难以想象!

把“卫生”打扫干净,让“苍蝇”无孳生之地

当然,类似这种恶行,在农村并不是个案。比如某些利用家族势力,侵害、威胁基层政权建设,操纵把持基层政权,插手破坏农村基层选举等等案件,经常见诸媒体报道。这些把持基层组织的黑恶势力的危害程度,要比一般的社会黑恶分子更甚。就拿狄某民一伙来说,多年来连保洁员工资补助、沼气池建设补助资金和危房改造资金都要侵吞,其造成的后果不仅是对群众利益的损害,而且还会导致群众对党和政府产生不信任因素。

乡村振兴 扫黑除恶需先行

一般来说,导致农村黑恶势力存在的主要的原因有两方面。其一:缺乏法律意识、家族观念严重。很多黑恶势力的组织者基础文化差,缺乏法律意识甚至是纯粹的法盲,总认为山高皇帝远,仗着农村特有的家族势力,称王称霸,总认为他们所在的地方什么事情都是他或他所在的家族说了算;其二:利益驱使所致,为了钱不择手段。近年来,随着城镇化和地方工业建设步伐的加快,国家对资源型地区的投资开发力度较大,这种情况下,当地部分黑恶势力为了获得高额利益,不择手段把持村级组织,威胁利诱、强买强卖、巧取豪夺。这样,直接导致民怨四起。在黑恶势力的淫威下,忍气吞声的群众对党和政府产生误会,甚至认为这些不法之徒是受到党和政府的包庇,导致了乡村不安定因素的增加。正如《“教科书式”的河南“扫黑除恶第一案”,为什么不寻常?》文中所言:“要真正留住这份幸福与安宁,就要坚决阻止曾经被拔除的毒瘤再次滋生蔓延。”“不止要出重拳拔除村霸,更要切实排除干扰和阻力,深挖彻查涉黑恶案件背后的腐败问题,下重手掀掉‘保护伞’。”

乡村要振兴,首先要杜绝“狄某民们”明目张胆、胡作非为的案例发生,要下大力、铺大网,把“卫生”打扫干净,让“苍蝇”无孳生之地,要在广袤农村营造稳定、团结、守法、拼搏,互尊互敬的人文环境。 比如河南“狄某民涉黑团伙案”的办理,正是以村民“最怨、最恨、最烦”的事情为突破口,如此才能增强人民群众对党和政府的信任,增强人民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增强人民群众发家致富、建设家园的积极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