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多年前的成都”皇城”老照片,看起來簡直就是縮小版的紫禁城


蜀王府,始建於1385年。今四川成都的四川科技館、天府廣場一帶。又稱“成都皇城”,是明代藩王府中最富麗的一座。位於北起東西御河,南到紅照壁,東至東華門,西達西華門,周長2500多米,面積38公頃多,其建築可與北京故宮媲美。整幢建築坐北朝南,處處殿閣樓臺、金碧輝煌。

皇城鳥瞰。蜀王府一改過去歷代成都城主軸偏心的佈局,首次確立正南北的中軸線,從而形成類似北京紫禁城的沿南北中軸線東西相對稱的龐大建築群。雖為王府,它卻儼然有皇宮的巍峨氣派,故老百姓稱之為“皇城”。

皇城裡的建築群。

皇城貢院科舉考場。

舊成都皇城壩,佔地570餘畝,四周有城牆和御河。康熙初年,在明代蜀王府的遺址上按原貌建成貢院,成為全省考試舉人之地,最大規模時可容13900多人同時進考,貢院的主體建築為明遠樓和至公堂。

皇城城門洞

1909年4月,美國地理學家張伯倫到成都,在陝西街基督教堂的鐘樓上向北拍攝了一張照片:皇城以南一帶的成都民居鱗次櫛比;遠處,皇城的城門洞清晰可見,後面的大屋蓋建築是貢院內的明遠樓。

城牆外的街景。

從南城牆俯噉成都城。



明清時的成都城牆周長22裡,在省府一級的僅次於南京、蘇州、杭州、西安、太原,外加北京、明中都等,基本可以排在第十大城左右。

成都城牆建於明代初年,在宋、元成都城基礎上築成,它是我國西南地區著名的城垣建築。明末,戰亂頻繁,城牆多被破壞。清康熙、雍正年間加以修葺。

乾隆四十八年(1783)花費巨資重修,所建城牆周圍長二十二里八分,上有垛口及箭孔8122個,八角樓4個,炮樓4個,城牆高5丈。城牆四周分別建有4個門。

西城門外的一條小路,城牆上是春熙路上一家鐘錶行的廣告。

東城門外的金河。

南門。

古城牆一直到20世紀六七十年代還有殘垣斷壁,但城牆不被人加以保護,不斷被人取土、撬磚、開荒種地、堆垃圾,搭建破爛蓆棚,特別是在破四舊時被大量挖土打戰備磚,成都的城牆終於被夷為平地。

北門外景。



如今能看到的老城牆還有9段,分別在北較場、中同仁路、成都制約廠一廠、西較場、濱江東路北側等地方,加起來只剩下500米左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