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次創業,2次做到全球第三,如今,他即將以1300億登頂

他是個書生,發明專利無數,他更是個企業家,兩次創業,兩次做到行業第三,短短7年之內,打造出估值超過1300億的電池航母,他就是曾毓群,寧德時代的創始人。


2次創業,2次做到全球第三,如今,他即將以1300億登頂

打鐵需要自身硬

1968年,曾毓群出生於福建寧德農村,父母最大的願望就是家裡能出個大學生。好在曾毓群很爭氣,每次考試都穩居寧德一中前五名。

因為讀書好,1985年,18歲的曾毓群以優異的成績考入上海交大船舶工程系,就此跳出農門。

因為好讀書,大學畢業後又繼續在華南理工就讀電子信息工程碩士,並在中科院物理所獲得凝聚態物理學博士,

因為讀好書,他第一次對電池安全性能的研究感興趣,並先後在《化學進展》等國內外頂級刊物上發表10多篇論文。直覺告訴曾毓群,充電電池大有可為,“會對人類帶來巨大的顛覆。”

於是,他寧願放棄中科院的優厚條件,寧願放棄國企的優厚福利,而要跑到廣東東莞打工,因為東莞有全國最為集中的磁電廠家,而曾毓群所在的新科磁電廠是一家美資企業,供應著全球70%以上的硬盤磁頭。

世有伯樂,然後有千里馬

第一個伯樂是陳棠華。陳棠華是他的頂頭上司,曾毓群一路賣力搞科研,陳棠華就一路使勁提拔。此後,曾毓群擔任組長、車間主任,技術科長,31歲就成為新科最年輕的技術總監。

也正是陳棠華的悉心栽培,曾毓群先後幾次去美國留學,接觸到了鹼性鎳鉻、鎳氫二次充電等世界上最前沿的電池技術。

第二個伯樂是梁少康。當時,梁少康是新科的執行總裁,當他看到1997年全球第一臺MP3橫空出世時,立馬意識到新的電池技術就要來了,“必須重新研發,傳統5號、7號電池已經無法適應新的形勢。”然而,總公司卻沒有批准。

於是,去意已決的梁少康決定拉著曾毓群一起幹,尤其當他聽說曾毓群準備去深圳另外一家公司做總經理時,立馬與陳棠華一起遊說曾毓群。

就這樣,1999年,曾毓群與梁少康、陳棠華三人一起組建了新能源科技公司(Amperex Technology Limited)。

可以說,沒有陳棠華與梁少康,曾毓群或許做一輩子的職業經理人,就不會有後來波瀾壯闊的創業故事。

出師未捷

當時,擺在曾毓群面前的有3條路,一條是鉛酸電池,一條是鎳金屬電池,一條是鋰電池。

鉛酸電池?原材料倒是容易搞定,價格也便宜,但是能量耗損高,使用壽命短。

鎳金屬電池?充電壽命非常長,但是均勻性差,而且價格太高。

“就鋰電池吧,電池小、輕薄,便於攜帶。”

不過,圓形電池、方形電池是索尼、松下的天下,而且日本企業自動化程度高,質量過硬,曾毓群很難與其競爭。

所以,他決定把尺寸靈活、不太適合自動化的聚合物鋰電池,作為主攻方向。

按照貝爾實驗室的配方,倒是做出來了第一塊鋰電池。然而,到了第二次充放電後,內部材料就會分解,然後電池膨脹變形,甚至還發生了爆炸。

那一刻,曾毓群天旋地轉!

柳暗花明

“怎麼辦?”

“退是退不回去了,只能硬著頭皮往前衝。”

整整兩個星期,曾毓群沒有邁出過實驗室一步,他把從美國帶回來的100多頁電解液手冊,翻過來調過去琢磨。

最後,把目光鎖定在電解液成分上。

曾毓群進一步發現,電池活性溫度的上限是85度,但是貝爾實驗室的電解液中,有些成分沸點達到93度,明顯超出了電池的溫度上限。

“重新弄新配方,一個個排除高沸點的化學物質。”

神了!用新配方做出來的電池再也不鼓包了!

就這樣,2001年,新能源在東莞白馬的廠區落成。剛開始,上馬的是電芯生產線,主要為藍牙耳機供貨。

沒有想到,電芯賣得不怎麼樣,電池需求量卻極其巨大。

怎麼回事?原來當時國產手機廠商的配件全部來自韓國,大夥都差不多,差別就在電池上。

而曾毓群生產的鋰電池價格只有韓國電池的一半,容量卻增加了一倍。

更何況,他自主設計的生產線可以為客戶量身定製電池,要什麼尺寸有什麼尺寸,要什麼形狀有什麼形狀。

所以一下子就打開了市場。

短短3個月後,新能源就實現了盈利,到2002年末利潤已經超過500萬。

臺灣漢鼎,凱雷、3I等風險投資商接踵而至,一出手就是3000多萬美元。

不過,價格這東西,只有更低,沒有最低。2003年初,凱雷的一位董事去珠三角的另外一家電池公司參觀,回來對曾毓群說,“完了,你便宜,人家更便宜。”

曾毓群就是曾毓群,他的特點就是不服輸。

此後,他用磷酸鐵鋰正極材料解決電池壽命。

此後,他用隔離膜及電池片表面處理技術解決環境友好。

此後,他用開發堆疊式結構解決工業化量產。

落腳點就是大幅度提高續航能力,“常溫 500次循環後容量保持率依舊大於80%。”

曾毓群還一口氣開發出全球第一家產業化磷酸鐵鋰電池,全球第一家產業化高倍率充放電池,全球第一家產業化超長壽命聚合物鋰電池......

這年秋天,一個美國客戶找到曾毓群,對方需要一款高性能電池,“既要滿足特殊的形態,又要有高容量的續航能力。”事實上,那個客戶在全世界找過10多家電池公司,不是鼓包,就是電池壽命太短。

曾毓群呢?僅僅用了兩個星期,就開發出異形聚合物鋰電池,結果對方非常滿意,一下單就是1800萬臺,大夥都驚呆了!

那個客戶叫蘋果。

從MP3開始,MP4,蘋果1,蘋果2、蘋果3.....,雙方一合作就是15年。此後,蘋果一飛沖天,曾毓群的新能源也就此駛入快車道。

2003年藍牙電池世界銷量第一;

2004年移動DVD電池市場佔有率全球第一;

2005年MP3、MP4電池市場佔有率全球第一;

2006年手提電腦聚合物鋰電池市場佔有率全球第一;

2008年3月,曾毓群更是在自己的家鄉寧德一口氣投資100億,打造全球最大的鋰離子電池生產基地。

截至2010年,全球出貨量前五的手機品牌中,包括蘋果、華為、三星手機的電池供應商全部都是新能源的客戶。

五嶽歸來不看山

照理講,一個企業能夠做到這個程度,完全有理由馬放南山,刀槍入庫了,但是曾毓群卻不這麼想。

他的眼睛又瞄上了新能源汽車

早在2004年,曾毓群曾帶隊參與粵港招標,“汽車用動力型鋰離子電池系統的研發和產業化。”

此後,他開發出純電動車用鋰離子電池,開發出混合電動車用鋰離子電池,更是開發出超級電容器:循環壽命超過2萬次。

雖然那個項目沒有賺到什麼錢,但是卻給了曾毓群一個啟發,“車載動力電池也許是下一個方向。”

2007年以後,全球各國都在減少燃油汽車,開發電動汽車。我國政府更是借2008年奧運會之機,開始用政策支持+財政補貼的方式推廣新能源車。

而無論是插電混動還是純電動車,都需要大容量的電池。

於是,2011年曾毓群在寧德成立了寧德時代。

由於之前在手機電池方面累計了幾百項技術專利,所以,僅僅一年後就實現了汽車電池的量產,並很快就有了金龍客車的第一張訂單。

不過,動力電池的龍頭是日本的松下,那是特斯拉的御用電池供應商。

好在看中新能源汽車的不止是特斯拉,還有寶馬。

而寶馬集團在大中華地區唯一的一家電池供應商就是剛剛成立不到2年的寧德時代。

意料之外?也在情理之中。

事實上,寶馬中國之所以選擇寧德,看中的不僅僅是團隊20年高端電池的行業經驗,不僅僅是與蘋果15年的合作歷史,最重中的是曾毓群的人品與姿態,“只要願意合作,就無償提供樣品,無償設計。”

當然,與寶馬的合作是苛刻的,光給的技術要求就多達800頁。而且要求做電池模擬整車狀態下的測試,光一臺那樣的進口測試設備就要花3000多萬。

一年後,華晨寶馬的首款高端純電動車“之諾1E”正式下線,儘管只是試水之作,實際銷量寥寥,但對於曾毓群,對於寧德時代來說,卻是意義非凡的第一步。

很快,曾毓群在電動客車上結出碩果。

2013年,他把從柔性設計、六西格瑪管理等用於宇通電動客車的研發,從而避免了趴窩、電池衰減、無法涉水等質量問題。

同樣的磷酸鐵鋰電池包,曾毓群可以做到100瓦時/kg,而其它公司只能是70-80瓦時/kg的水平,並且寧德時代的質量還更輕。

客戶蜂擁而來,短短几年,與上汽、北汽、長安、吉利等15家國內車企都建立了合作關係。在國際市場,寧德時代更是成為PSA的動力電池合作伙伴。

2015年,寧德時代動力電池的累計銷售額超過50億,僅次於松下和比亞迪,位居第三。

此後,寧德時代也在國內新能源車供應商名單上開始“霸榜”。

在工信部公佈的新能源車目錄中,3200款車型有500款是寧德時代提供電池。2017年,寧德時代的動力電池裝機量佔國內市場總裝機量30%,比第二名的市場佔有率整整多出一倍。

泰山歸來不看嶽

如今,經過24天的等待,寧德時代正式通過證監會上市審批,即將登錄A股市場,並有望成為動力電池第一股,市值或將超過1300億。

有趣的是,寧德時代24天的過會時間也打破了富士康在3月初創下的36天的記錄,成了目前國內最快過會公司。

閃電過會背後,是寧德時代過去3年業績的高速增長。2015 年、2016年及2017年營業收入分別為 57億、149 億和 200 億,可以說一年一個大臺階。

如果說智能手機、新能源汽車消費的升級提供的是“天時”,我國的上萬億的市場提供的是“地利”,寧德強大的研發團隊是“人和”,那麼,將這些捏合到一起的,恰恰就是曾毓群這個幹了20年的電池博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