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照片:130多年前東京花鉅款建的地下工程,如今還有一段在使用


如果我說這個妹子是在旅遊,估計會有朋友以為她是在鑽防空洞。實際上,這是日本東京最早的下水道,並被定為文化遺產,指定史蹟。一段下水道也能成為保護對象,這是怎麼回事呢?

事情還得從明治時代說起。很多朋友都知道,江戶作為德川幕府所在地,是當時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城市之一。東京有很多名勝。比如這裡,神田川,就是賞櫻花的好去處。

神田區有一個大問題。

那就是地勢較為平坦,人口密集。每次出現災害,都是重災區。

而且,東京當時也有大片大片的貧民區,衛生狀況極差。本圖為日暮裡的殘飯屋。顧名思義,就是賣殘羹冷飯的地方。而這是當時東京貧民賴以生存的方式。人口密集、水道不暢、衛生條件差,導致1882年東京出現霍亂大瘟疫,很多人死亡,神田地區尤甚。據《明治維新的國度》裡記載,神田當時有5000餘人喪命。

在此情勢之下,明治政府認識到公共衛生的重要性。因此,他們請了荷蘭人Johannis de Rijke來當技術指導,開啟了公共衛生工程——神田下水道。

神田下水道在明治17、18年完成了兩期工程,第三期工程因資金缺乏未能繼續。沒錢了?下水道這麼費銀子嗎?

確實是的,當時這段長4公里,寬610-910毫米、高910-1360毫米的下水道,共用了92000日元。這在當時,是一筆鉅款。不過,下水管網建成之後,“神田周邊一般市民的公共衛生和都市環境得到了明顯改善。”神田下水道經歷關東大地震、東京大轟炸,至今仍有614米在使用。

正因為有了在神田的功勞、也包括在日本其他地方的貢獻,Johannis de Rijke被日本人稱為治水的恩人,造像紀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