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蒙古司法行政戒毒系統 召開新聞發佈會

6月26日上午,內蒙古司法廳新聞宣傳中心召開司法行政戒毒系統新聞發佈會,內蒙古戒毒管理局政委孫錦琰、副局長高秉文參加新聞發佈會,發佈會由司法廳法制宣傳處杲鳳存處長主持。

內蒙古司法行政戒毒系統 召開新聞發佈會

本次新聞發佈會的主題是:《禁毒法》頒佈十年全區司法行政戒毒工作成果,並就大家關心的問題回答提問。

第一環節孫錦琰政委介紹全區司法行政戒毒工作基本情況、科學戒治情況、以及未來發展規劃。

她講到,自治區戒毒管理局是全區司法行政戒毒工作管理機關。全區有13個司法戒毒所,分佈在除阿拉善盟以外的11個盟市,有在職幹警1226人。

《禁毒法》頒佈十年來,全區司法行政戒毒機關在自治區黨委、政府和司法廳的正確領導下,圍繞服務社會和諧穩定大局,積極適應職能轉變、工作轉型要求,立足收治、教育、管理戒毒人員工作職能,全力配合自治區公安機關打擊毒品犯罪鬥爭,落實司法部“應收盡收、即送即收”工作要求,累計收治戒毒人員※※人,累計解除※※人,累計接收戒毒康復人員※餘人。截止6月25日,共收治戒毒人員※※人,同比上升21%。

接著,她著重介紹了我區司法行政戒毒系統近年來科學戒治方面取得的成果

戒毒工作無論是脫毒、戒斷還是防復吸都是專業性很強的工作,要想提高戒治效果,必須依靠科學理念和科學方法的指導。近年來,自治區司法行政戒毒機關將科學戒毒作為提升戒治水平和降低復吸率的基本遵循,在科學戒毒方面做了大量的探索實踐。

內蒙古司法行政戒毒系統 召開新聞發佈會

採取的工作措施

一是理念先行。做好戒毒工作,必須要提高對戒毒人員是違法者、病人和受害者“三重”屬性的認識,遵循戒治工作的內在規律。實踐中,我們在嚴格執法的基礎上,更加註重戒毒人員的個體需求,在人格上尊重、生活上關懷、醫學上幫助,把以人為本的理念融入到戒毒人員的整個戒治過程中,讓他們充分感受到社會和政府的幫助與關愛,充分調動戒斷毒癮的自覺性。

三是規範管理。堅持把無毒品流入、無脫逃、無非正常死亡、無所內案件、無生產安全事故、無重大疫情“六無”作為首要目標,自治區戒毒管理局連續5年被司法部戒毒管理局評為“六無”局,12個戒毒所被評為“六無”所。

在科學管理上求“深”,在日常管理中求“細”,在執法執紀中求“嚴”,在抓基層打基礎上求“實”。 通過“技防”“物防”“人防”“聯防”等工作措施,不斷提升科學管理水平,夯實場所安全工作基石。

四是綜合矯治。

推行“周教學日”制度,紮實開展法律常識、思想道德、戒毒康復、心理健康等課堂教學,每年平均完成課堂教學任務240課時,戒毒人員參與率達到100%,考試合格率達到80%以上,心理健康普及率達到100%,心理健康測評率達到100%,心理健康檔案建檔率100%。針對不同戒治期的戒毒人員,採取不同的訓練方式。入所階段開展隊列操、廣播體操、手語操、健身操“四操”康復訓練和站、坐、走“正三姿”養成訓練;康復階段開展以肌肉力量訓練、心肺功能訓練、靈敏反應能力訓練、柔韌伸展訓練和平衡能力訓練;迴歸階段進行防復吸和迴歸社會訓練。

取得的工作成效

二是規範化建設深入紮實。2015年,自治區戒毒管理局在全國司法行政戒毒系統率先啟動三年規範化建設,率先建立政府法律顧問制度,率先完成制度體系建設,先後出臺制度104個、職責流程297項。自治區人民政府頒佈的《內蒙古自治區病殘強制隔離戒毒人員管理辦法》,成為全國戒毒系統首家出臺病殘戒毒人員管理和死亡處理制度的省份。在烏海、五原戒毒所進行場所外觀標識試點,通過標杆引領示範推動,到2017年年底,全區辦成區級規範化建設示範所2個,區級規範化建設達標所6個,達標率達到66.7%。

存在的問題和不足

一是優勢教育戒治項目相對較少,綜合運用科學手段還不夠充分二是適應新時代戒毒工作需求的正規化專業化隊伍尚未建立起來,隊伍建設與新時代新要求還有不少差距。三是與建立全國統一的司法行政戒毒工作基本模式的要求相比,場所設施沒有完全到位,體制機制尚需進一步完善。四是收治不平衡問題相對突出,全區司法戒毒所現有收治床位5680張,床位利用率最高的場所達到112.9%,最低的場所僅為16.8%。五是病殘戒毒人員基數大,場所醫療資源不足,發生因病死亡或猝死的風險高,防傳染病交叉感染壓力大。

最後,她介紹了未來幾年自治區司法行政戒毒工作的發展規劃。

工作任務。司法部近日部署了建立全國統一的司法行政戒毒工作基本模式任務。我們自治區司法行政戒毒系統要認真貫徹落實。今年七月底,我們將出臺《內蒙古自治區關於建立和推行司法行政戒毒工作基本模式的實施方案》。同時,也將按照自治區司法行政改革任務,紮實推動戒毒工作改革。從現在起到2020年,全系統要全面完成中國統一戒毒基本模式的建立。

指導思想。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堅持規範化執法、人文化管理、專業化戒毒、社會化矯治的工作理念,圍繞提高教育戒治質量中心任務,建立符合戒毒工作規律、具有中國特色的司法行政戒毒工作基本模式。

總體目標。到2020年,我們要在全區建成科學、統一、規範的司法行政戒毒工作基本模式,構建區域分設、專業戒治、醫教並重、有效銜接的工作體系。具體來講,就是建立以分期分區為基礎、以專業中心為支撐、以科學戒治為核心、以銜接幫扶為延伸的戒毒模式。

根據戒毒人員的心理、行為特點和戒治需求,設置不同的戒毒階段,採取不同的戒治方法。在時間上按照戒毒流程實施四期戒治,即:生理脫毒期、教育適應期、康復鞏固期、迴歸指導期。在空間上根據戒毒人員入所到出所的不同期段,分設生理脫毒區、教育適應區、康復鞏固區和迴歸指導區,實現不同階段的區域分離。在管理方式上實行逐步適應社會的不同方法,生理脫毒期實行“病房式”管理,教育適應期實行“軍營式”管理,康復鞏固期實行“校園式”管理,迴歸指導期實行“社區式”管理。在戒治方法上實行從脫毒到康復再到逐步適應社會的科學戒毒、精準戒治。

根據戒治工作需要,以專業化手段為引領,建立戒毒醫療中心、教育矯正中心、心理矯治中心、康復訓練中心和診斷評估中心,進行實體化運作,承擔戒毒醫療、教育矯正、心理矯治、康復訓練、診斷評估等專業戒治工作。

工作重點。加強和創新社會治理能力,最大限度整合社會資源,支持戒毒工作,提高教育戒治質量、鞏固戒治成效。下一步,重點做好“五個推動”,即:推動建立檢察機關駐所監督制度;推動自治區人社部門將戒毒人員職業技能培訓納入國家職業技能培訓整體規劃;推動自治區禁毒辦統一全區診斷評估工作,實現整個戒毒執法活動的網上錄入、審批、管理;推動自治區衛計委出臺對口支援戒毒系統醫療工作制度,建立完善戒毒人員基本醫療保險和商業保險相結合的保障體系;推動建立完善強制隔離戒毒與社區戒毒、社區康復工作銜接機制,發揮強制隔離戒毒在整個戒毒體系中的重要作用,提高戒斷率,向社會輸送“合格產品”。

自治區戒毒管理局將實施“內蒙古百名戒毒公益大使”工程,計劃用3年的時間,在全區13個戒毒所聘請100名具備良好道德品行、熱心禁毒戒毒事業,有意願參與禁毒戒毒工作並具有一定社會影響力的政府機關、企事業單位、團體組織的社會公眾人物作為,每年或定期對各場所及戒毒人員開展相應的幫扶活動。

內蒙古司法行政戒毒系統 召開新聞發佈會

盧志忠:受我區毒情影響,中西部地區收治戒毒人員數量較多。一些場所已到達到或接近飽和狀態,特別像包頭所、五原所面臨的安全穩定壓力很大。東部盟市公安機關送戒人數佔當地登記吸毒人數比例3.1%。2017年底,自治區部分盟市公安機關開展了集中整治社會面的“百日安全會戰”行動,進入2018年,公安機關送戒人數開始增長,其中,包頭市、巴彥淖爾市、鄂爾多斯市、呼和浩特市公安機關送戒人數增長較快。隨著全國掃黑除惡專項行動的深入開展,今年我區戒毒場所收治人數將有較大幅度增加,隨之而來的收治不平衡將更突出。全區司法戒毒所現有收治床位5680張。面對收治不平衡問題,我們採取了統籌調劑全區戒毒床位的辦法。2012年以來,累計將2000多名戒毒人員調遣到東部區圖牧吉所、赤峰所、呼倫貝爾所、錫盟所執行強制隔離戒毒。同時也保證了東部區場所的收治需求。

孫錦琰:一是濫用新型合成毒品和傳統毒品人數上升;二是精神異常、自傷自殘、負案在戒人數上升。2017年,批捕59人,精神異常17人;三是患心腦血管疾病、肝病、皮膚病、性病等人數(1526)上升,佔在所人數的三分之一,同比增加10%;四是女性戒毒人數增加,增幅為3.6%。

內蒙古司法行政戒毒系統 召開新聞發佈會

內蒙古司法行政戒毒系統 召開新聞發佈會

內蒙古司法行政戒毒系統 召開新聞發佈會

內蒙古法制報:剛才聽到介紹,戒毒所患病戒毒人員佔在所的三分之一以上,那麼請問你們是如何開展醫療戒治工作的,具體有哪些舉措?

北方新報:戒毒人員職業技能培訓是教育戒治的一項重要內容,實踐中,我們是如何開展職業技能培訓工作的?

盧志忠:良好的就業是成功戒斷的重要因素。我們也做過調查,在成功戒斷毒癮的人員中,56%是有相對穩定的工作。讓無一技之長的戒毒人員在戒毒所期間掌握一項職業技能,是落實國家禁毒辦等十一部門聯合下發的《關於加戒毒毒人員就業扶持和求助服務工作的意見》的具體舉措。近3年來,全區有9個戒毒所依託當地職業院校、勞動就業部門,對4200名戒毒人員進行了電焊工、花卉種植、計算機操作、物業管理等11種類的技能培訓,累計獲證率達92%以上。

內蒙古司法行政戒毒系統 召開新聞發佈會

《交通安全報》:我區司法行政戒毒工作保障水平如何,在全國處於個什麼位置?

高秉文:2017年財政廳、司法廳聯合印發了《內蒙古自治區司法行政系統強制隔離戒毒所基本支出經費標準》。我們在全國司法行政戒毒系統較早統一了戒毒人員被服,戒毒人員伙食、實物量標準逐年提高。定期開展生活衛生達標所評比,推動規範化建設。針對戒毒人員身體普遍差的實際,我們加強膳食營養,合理調劑伙食,重視發揮“食療”作用,加強硬件投入,配備了教育矯治各種功能設施。9個場所納入國家“十三五”續建、擴建項目,總投資118762萬元,新增收治能力11400人。

《內蒙古日報》:戒毒工作轉型後,我們是否出臺了戒毒工作模式?全國統一戒毒模式後,如何做好融合工作?

盧志忠:戒毒工作轉型後,我們立足內蒙古地區特點,在試點的基礎上,2014年9月,出臺三期六級戒毒模式。三期六級戒毒模式根據戒毒人員的生理、心理特徵和戒治需要,將所內戒毒過程劃分為生理脫毒、身心康復和迴歸適應三期,以及根據各期戒毒人員的身心變化、戒治表現和流轉考核等情況,設定為一至六級六個等級,分別實施特殊管護、常態管理和自我管理三種管理方式。三年多來,各場所立足自身,不斷深化、豐富模式內容,取得了一定效果。按照建立全國相對統一的戒毒工作基本模式要求,我們需要在分期上,由原來的生理脫毒、身心康復、迴歸適應3個期段調整為生理脫毒期、教育適應期、康復鞏固期、迴歸指導期4個期段。在戒毒手段和方法上,也應做出相應的調整。一是建立完善科學合理的收治格局,確保每個場所收治規模相對穩定。二是簡化管理層次,壓縮機關和非一線崗位職數,建立適應戒毒模式所需要的結構。三是改革績效考評機制,實行圍繞矯正軸心、創新工作成效等方面開展考核激勵。四是加強專業人才隊伍培養,規範和設置綜合管理、專業技術、行政執法等職位類別,努力培養一批專業帶頭人,促進民警向專家型人才邁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