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春理工大學——工科類

長春理工大學——工科類

長春理工大學是一所以光電技術為特色,光、機、電、算、材相結合為優勢,以工為主,工、理、文、經、管、法、藝多學科協調發展的教學研究型大學。學校是吉林省、國家國防科技工業局、長春市共建院校,“中西部高校基礎能力建設工程”院校,吉林省重點大學,享有“中國光學英才搖籃”的美譽。

學校原名長春光學精密機械學院,1958年由中國科學院創辦。著名科學家、兩院院士王大珩為學校創始人、第一任院長。建校以來,學校先後隸屬於中國科學院、國防科委、五機部、機械委、機電部、兵器工業總公司,1999年被劃轉為以吉林省管理為主,並與國防科工委共建。2002年更名為長春理工大學。

學校坐落在吉林省長春市朝陽區,現有3個校區,土地面積71.8萬餘平方米,建築面積62.7萬平方米,固定資產總值22.23億元,其中,教學、科研儀器設備總值9.87億元。藏書總量401.5萬冊,其中,紙質圖書223.86萬冊、電子圖書177.64萬冊。

學校設有理學院、光電工程學院、機電工程學院、電子信息工程學院、計算機科學技術學院、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化學與環境工程學院、生命科學技術學院、經濟管理學院、外國語學院、文學院、法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13個教學學院,以及研究生院、軍體部、遠程與繼續教育學院和國際教育交流學院;設有6個校直屬科研機構、52個院直屬科研機構。現有各類學生總數27863人,其中博士研究生414人,碩士研究生4301人(含在職攻讀碩士學位研究生742人),本科生15933人,留學生180人,成人教育學生7035人。

建校之初,中國第一堝光學玻璃研製者龔祖同、中國第一臺激光器研製者王之江、中國第一臺高精度經緯儀研製者薛鳴球等多位學術大師在校任教,為學校積澱了嚴謹求實的治學風氣。如今,以院士、長江學者特聘教授、千人計劃特聘專家、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學科評議組成員、“863”計劃專家委員會委員、“973”首席專家、教育部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國家“百千萬人才”、教育部“新世紀人才”等為代表的一大批專家學者在這裡雲集。現有教職工2084人,其中,專任教師1157人、博士生導師198人、正高職213人、副高職462人;有中國工程院和中國科學院院士8人(雙聘7人)、2個國家級高端引智平臺、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獲得者44人;有國家級優秀教學團隊2個、吉林省優秀教學團隊14個、國防科技創新團隊2個、吉林省高校創新團隊28個,國家級教學名師1人、吉林省教學名師15人、全國優秀教師1人、全國模範教師2人、全國優秀科技工作者2人、何梁何利基金科學與技術進步獎獲得者1人、全國教育系統職業道德建設標兵1人、全國高校思想政治課教師年度影響力人物1人。

學校堅持以培養創新應用型人才為目標,積極探索“個性化發展”的人才培養模式,設有王大珩科學技術學院和光電信息科學與工程國際化精英班。學校是教育部批准的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實施學校、國家級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實施學校。建有4個國家級實驗教學中心、2個國家級虛擬仿真實驗教學中心、2個國家級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4個國家級大學生校外實踐教育基地、1個國家級高校學生科技創業實習基地、1個國家級(聯合)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基地,建有7個國家級特色專業、2個國防特色專業、4門國家級精品課、4門國家級精品資源共享課、2門國家級雙語教學示範課、1門國家級精品視頻公開課、8部國家級規劃教材以及一大批省級優質教學資源,榮獲2項國家級教學成果獎、59項吉林省優秀教學成果獎。近三年在全國大學生單科競賽中獲國家級獎勵816項,本科生考取研究生比例逐年遞增,部分專業考研率達到42%。2005年在教育部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中獲得優秀。

學校科研工作在激光技術、光電儀器、光通信技術、光電功能材料、現代光學設計與先進製造技術、計算機技術、納米技術等領域形成了明顯的特色和優勢,在法學、漢語言文學等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領域屢創佳績。建有1個國家級重點實驗室、1個國家地方聯合工程實驗室、2個國家地方聯合工程研究中心、3個國家級國際科技合作基地、20個省部級重點實驗室、15個省部級工程研究中心(含科技創新中心)、2個省部級國際科技合作基地、2個省部級高等學校高端科技創新平臺、5個省部級協同創新中心、1個省部級公共技術研發中心、9個省部級人文社科基地。近三年,承擔科研項目1019項,包括“863”“973”“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等一批高水平項目,64項科研成果獲得省部級獎勵。2014、2015年科研經費到款均超過2億元。學校積極為國家和地方經濟建設服務,大力推進科技成果轉化,研製開發的半導體激光器、固體激光器、光電檢測設備、生物醫療儀器、特效電影等高科技產品,均獲得了較好的經濟效益。長春理工大學科技園2013年被批准為國家大學科技園。

學校同美國、加拿大、俄羅斯、韓國、挪威、日本等20多個國家的高等院校和科研機構建立了友好合作關係,設有教育部出國留學培訓與研究中心、吉林省對外漢語教學培訓中心和長春中俄大學生交流基地,是上海合作組織中方項目院校和中俄工科大學聯盟項目院校。辦有2個經教育部批准的中外合作辦學項目。近年來派出300多名教師赴國外攻讀學位、進修學習或參加國際學術會議,每年通過國家留學基金委和校際交流項目派出近百名學生赴國外交流學習或者攻讀學位。具有接收中國政府獎學金留學生資格,70多個國家的千餘名留學生來校學習。在俄羅斯布里亞特建有1所孔子學院和1個孔子課堂。

學校面向全國31個省市區招生,其中在30個省市區進入一批次招生,生源質量穩步提高。建校以來為國家培養了16萬餘名高素質人才,畢業生受到用人單位的普遍歡迎。近年來本科生和研究生一次就業率名列吉林省省屬高校前茅。近三年,畢業生進入珠三角、長三角、環渤海等經濟發達地區的比例達到44%,進入世界和國內500強企業的比例為21%。學校先後榮獲“全國普通高等學校畢業生就業工作先進集體”“全國畢業生就業典型經驗高校”和“航天人才突出貢獻獎”等榮譽。

學校設有22個基層黨委(黨總支、直屬黨支部),近年來不斷加強和改進黨的建設,深入實施“創建和諧校園,加強精神文明建設工程”和“加強文化建設,提升軟實力工程”,持續開展形式多樣的創先爭優、主題教育實踐活動,充分發揮先進典型的示範帶動作用,營造積極向上的校園文化氛圍。學校連續兩屆被評為吉林省文明單位,榮獲吉林省“五一勞動獎狀”、吉林省“依法治校示範校”、省級先進黨委等榮譽稱號。

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學校師生秉承“育人為本、崇尚科學”的辦學理念,在“明德、博學、求是、創新”的校訓和“志存高遠、堅毅自強、知行合一、追求卓越”的理工大學精神的引領下,正朝著建成一所以工為主、理工結合、文理交融、軍民兼顧,光電技術特色鮮明,重點學科優勢突出,工、理、文、經、管、法、藝協調發展的多科性、開放式、高水平教學研究型大學的目標闊步前進。

長春理工大學——工科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