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產芯片有救了,中國這地方主攻芯片研發能成,人均GDP全球第三

長久以來,澳門都是以“東方的拉斯維加斯”之稱知名,而如今這座城市正在嘗試降低對博彩業的依賴,並朝著技術密集型城市轉型。根據香港《南華早報》的報道,在澳門的國家重點實驗室研發團隊正在努力,努力實現芯片領域的“澳門製造”目標,幫助國家減少對外國技術的依賴。在筆者看來,澳門發展芯片產業有著獨特的優勢。

國產芯片有救了,中國這地方主攻芯片研發能成,人均GDP全球第三

一方面,澳門正在尋找經濟適度多元化的發展道路。從1999年迴歸祖國以來,受惠於國家政策的支持,以及博彩業開放所致,澳門獲得快速的經濟發展。據世界銀行統計,目前澳門人均GDP已位列全球第三,本地居民人均年總收入達到51.3萬澳門元(約40萬元人民幣)。不過,博彩業一業獨大,各種生產要素更加集中於博彩業,使澳門的經濟結構更單一,也使澳門特區政府財政收入高度依賴於博彩稅收收入,尋求發展高新技術產業來加快經濟適度多元發展是澳門的迫切需要。澳門在芯片研發方面可以說“不差錢”,而對高科技領域的投資也符合經濟適度多元化的發展規劃。

另一方面,對科技研發投入的不斷提高令澳門科技研發實力上升。2004年,澳門特區政府成立澳門科學技術發展基金,以此對相關的科研項目發展提供資助。據統計,該基金在成立之初給予的科研資助額為4200萬澳元(約3200萬人民幣),而到2016年則超過了1億澳元(約7700萬人民幣),研發項目申請達150多項。無論從研發支出金額,還是研發項目數量來看,澳門高新技術產業都有了顯著的提高,可以說處於中級階段。

國產芯片有救了,中國這地方主攻芯片研發能成,人均GDP全球第三

與此同時,根據2018年《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學學科排名顯示,澳門大學的“工程與科技”學科、“計算機科學”學科均排列在全球200名之內。可以說,澳門在高新技術研發方面也有著一定的技術基礎。

最後,澳門發展芯片產業需要與大陸展開合作,而不能“閉門造車”。一顆芯片的製造工藝非常複雜,僅一條生產線已涉及幾十個行業,包括光刻、薄膜、刻蝕、清洗、注入、互聯、打線、密封等幾千道工序,絕不是一所大學或一兩個國家重點實驗室能夠全面承擔,而且技術研發難度極高領域動輒上百億美元的研發資金,也不是澳門財政資源所能夠支撐。

國產芯片有救了,中國這地方主攻芯片研發能成,人均GDP全球第三

因此,澳門高水平的研發能力不僅需要落地,也需要獲得國家層面的支持,積極與大陸高新技術企業進行合作,才能真正發揮澳門所長,協助大陸傳統產業的轉型升級,也藉此提高整個製造產業的創新能力,增強中國衝擊高端製造的能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