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這是我獻給你的禮物!

一箇中年女性的美,就像戰場上倖存下來的嬰兒。

——張虔

每次和母親面對面坐著吃飯,我總會想起嚴歌苓寫下的那句話,“一代人的芳華已逝,面目全非,雖然她們談笑如故,可還是不難看出歲月給每個人帶來的改變。”

它提醒我,眼前的女人,在她身為母親之前,她首先是一個少女,也首先應該享受一個少女應該享受的愛意,然後,才有了後來的故事。

媽媽,這是我獻給你的禮物!

一首膾炙人口的短詩,為錯過那個年代的人,描繪了一些舊時的畫面:從前的日色變得慢 / 車,馬,郵件都慢 / 一生只夠愛一個人 / 從前的鎖也好看 / 鑰匙精美有樣子 / 你鎖了 / 人家就懂了。

從前愛情的“慢”是想象不來的,這正應驗了《巴瓏》腰封上的那句話——要不是聽說過愛情,多少人會知道愛情。

媽媽,這是我獻給你的禮物!

21世紀,2018年,我們生活在一個愛情罕至的時代,而父母的年代已經一去不返。“兩個人,兩張單人床,拼在一起,就結了婚。沒有喜宴,沒有婚紗照,沒有金戒指,什麼都沒有。”

那時候的戀愛,簡單得讓人覺得不可思議。

這不是偶然,許多人都是這樣走過來的。而現在,她們漸入中年,因為母親的身份飽受讚譽。更多的時候,她們選擇關心子女勝過自己,選擇關心事業勝過愛情。

媽媽,這是我獻給你的禮物!

還有多少人記得,她們的初戀故事。有人說,初戀之所以重要,是因為今後的每一個吻,都是在尋找初戀的記憶。

初戀,是“愛”的開始,我們選擇讓故事停留在這裡。至於結果,或好,或壞,我們沒有追問。

01

講述人:夢生

主人公:石女士

初戀對象:冉先生

我爸媽是一所學校的,我媽年紀稍長,愛跳舞,我爸也愛。1989年,他們在一間舞廳裡相遇。

媽媽,這是我獻給你的禮物!

▲冉先生與石女士舞會後合影

那天我媽戴了一副圓框眼鏡,穿著淺橙色的短裙和外套,回想起來,有點像權力套裝。我爸穿著白襯衣和西褲,有幾分浪子模樣。我爸喝了點酒,有些微醺,在一個不經意的瞬間,他吻了我媽,我媽沒有拒絕。

媽媽,這是我獻給你的禮物!

接下來的一週,每天我爸都在樓下等我媽,然後帶她去那家舞廳蹦迪。他們就這樣跳著舞,走到了一起。

在那個年代,跳舞對於他們來說,幾乎是最浪漫的社交方式,甚至連後來的婚禮也是在舞廳裡舉辦的。

媽媽,這是我獻給你的禮物!

▲ 兩人在舞廳裡舉辦婚禮

02

講述人:evilly

主人公:夏女士

初戀對象:吳先生

1987年冬天,母親得了眼疾,醫生說,怕是不好治了。

那時候我爸媽正在談戀愛,我媽回去想了想,就跟我爸提了分手。自此每天臥床吃藥,因為無法用眼,看不了書和電視,那個年代也沒有什麼娛樂設施,不免長吁短嘆。

這時我爸來了,他也不提分手的事。只是每天在家裡陪著我媽,班也不怎麼上。他不幹別的,就講故事。

我爸讀的書不多,他就現炒現賣,把古書上泛黃的故事,用自己的話重新又講一遍給我媽聽。從《左傳》講到《聊齋志異》,從冬天講到春天,我媽的眼睛竟然好了。

媽媽,這是我獻給你的禮物!

▲ 康復後的夏女士與吳先生的合影

1988年的那個春天,他們結了婚。

後來,我問我媽,這麼多年磕磕碰碰,覺得幸福嗎?她看了我一眼,給我講了這些從前的故事。我才知道,女人為了一些瞬間,可以賠上一生。

03

講述人:球球

主人公:郭女士

初戀對象:李先生

1992年他們初次相識,那一年我媽23歲,我爸比她大五歲。

相識以後,他們的週末時光幾乎都在一起度過——我爸從太原坐火車或者城際公交去太谷的晉中地區衛生學校找我媽。

畢業之後,我媽分配到太原重型機械學院,我爸就用自行車載著我媽,馱著行李,從太谷騎到了太原。

媽媽,這是我獻給你的禮物!

那時候路不好走,路標也不像現在這樣清晰可辨。他們沿著西北方向,一邊走一邊問,80多公里,走了大半天的時間。

那天去太原報道的路上一直颳風,好在沒有下雨。後來一家人開車再去太谷,路已經修變了樣,再也找不到當時走過的那條路了。

那時候自行車基本上是出行最主要的交通工具,後來他們出去玩也都靠它。那輛車是我爸花80元從大學同學那兒買來的一輛26式鳳凰牌自行車,可惜有次他在去看工程項目的時候弄丟了。

媽媽,這是我獻給你的禮物!

▲1993年郭女士與李先生的婚禮

04

講述人:kaferri

主人公:劉女士

初戀對象:顧先生

我爸曾經在我媽溺水的時候救過她一次,那時候兩人還素不相識。

我爸二十九歲那年離婚,沒評上單位的職稱,又得了肝炎,大病初癒。恰逢過年,索性沒有回老家。我太姥姥跟我媽說:“把你的恩人叫來一起過年吧。”於是我媽就主動把我爸叫來家裡做客。

後來走動略密,漸漸有了風言風語。有人冒失地問我媽:聽說你和張師傅好上了?我媽說沒有啊。有人就說,你可別傻,他是離過婚的人!我媽氣上來了,說,離了婚怎麼啦?和他好上又怎麼啦?我爸剛好從車間樓梯上下來,這一幕都聽見了。

媽媽,這是我獻給你的禮物!

▲ 這是劉女士與顧先生婚後的第一張合照,在結婚前兩人從未拍過合照

晚上我爸把我媽叫到小樹林,問她白天說的是真心話嗎?我媽說是。四個月以後,他們拼了兩張單人床,結了婚。為了省錢,也為了躲避流言,沒有喜宴,沒有婚紗照,沒有金戒指,什麼都沒有。

定情之物,是我爸搬來的一口石磨,寓意情深意重。另外一個小玩意,是我爸做的一個小榔頭,大概只有食指那麼長,給我媽媽敲核桃吃的。我爸是工人,說榔頭最考究手藝,車鉗洗刨,全都得用到。小榔頭現在還在,很精巧。

05

講述人:Jason

主人公:舒女士

初戀對象:雷先生

八十年代末,我媽在工廠待業,我爸當時是湘潭日報社的通訊員,負責管理待業青年。

廠裡給辦了待業青年培訓班,我媽在那裡上課。而我爸就是我媽班上的老師,從那個時候起,我爸就開始關注我媽。每次講課,他總是站在我媽的課桌旁邊。

媽媽,這是我獻給你的禮物!

後來我媽去唸書,也是我爸出的學費,一共三千多,是他上班三年攢下來的積蓄。在我媽唸書的三年裡,我爸每週六都去接她,從不間斷。

那個年代大家還比較保守,我媽也不好意思讓我爸直接上宿舍來,每次我爸很早就到了學校,然後就坐在操場邊等我媽,這一等,就是三年。

媽媽,這是我獻給你的禮物!

▲ 舒女士(右)

1995年,我媽畢業後,我爸開始幫她找單位,找師傅,天天到我外婆家裡做飯。就這樣順其自然地把我媽帶回了寧鄉老家見長輩,沒有求婚儀式,也沒有熱熱鬧鬧的婚禮,這門婚事就這樣定了下來。

媽媽,這是我獻給你的禮物!

06

講述人:曉川

主人公:冷女士

初戀對象:鄺先生

1985年寒假,在開學前夕,我媽在老家給我爸寫了一封信,上面寫了她會在哪一天返校,要帶不少東西,讓我爸來火車站接一下她。那個時代郵件慢,我媽寄出這封信後也來不及等回信。

到了約定日子的前一天,因為外公一位朋友剛好當天順路,就把我媽載去了縣火車站。在外公的安排下,我媽不得不提前一天回學校。

我媽說,她當時心裡很失落,一想到大半夜才能到站,還要拖著那麼多行李,一個人回學校,我爸又不知道她會提前來,所以一路上心情很差。

媽媽,這是我獻給你的禮物!

結果半夜到站以後,我媽拎著大包小包走出車站,她突然看見車站外的路燈下面,我爸推著一輛破自行車,在那等她。

時隔30多年,我媽說她依然清楚地記得這一幕。她萬萬沒想到,就算她沒按約定返程,我爸也能來接她,就跟從天而降一樣。

我媽問我爸怎麼來了,不是約好了明天見嗎。原來,我爸根本沒有收到那封信,只是因為開學就在這幾天,而我媽回學校的車只有半夜這一班,我爸不放心。當時通訊又不便,於是他就連續幾天半夜去車站等我媽。

也就是那個時候,我媽決定,以後不論什麼情況,她都要和這個男人好好在一起。

07

講述人:Murray

主人公:胡女士

初戀對象:鄧先生

我媽和我爸是校友加鄰居,不過這是後來他們才告訴我的。

媽媽,這是我獻給你的禮物!

▲ 鄧先生(左一)胡女士(左二)

那個年代,流行男孩給喜歡的女孩寫書信,或者讓人代轉告白的紙條,還有就是跟蹤。這幾件事我爸都做過,不過都失敗了,但他沒有死心。

1987年,在我媽高中快畢業的時候,有一天她放學回家,走在一條小巷子裡。我爸忽然騎著一輛永久牌28式自行車,一個帥氣的剎車動作,把我媽攔在一棵大樹旁,然後遞給我媽一封情書。

媽媽,這是我獻給你的禮物!

那天我爸穿著一套藍色純毛華達呢中山裝,身姿筆挺。在當時,純毛華達呢和永久牌自行車算是很好的裝束了,但我媽還是有點被嚇著,不知道眼前的小夥攔住她幹什麼。

後來我爸主動表明來意——先是向我媽表白,然後告訴我媽說,他快要去當兵了,希望我媽答應和他交往,把戀愛關係確定下來。

媽媽,這是我獻給你的禮物!

▲ 當兵時期的鄧先生

我爸還特意在信封裡裝了一把他很喜歡的銀飾小刀送給我媽,加上我爸高挑帥氣的樣子,我媽有點心動,答應了我爸的追求。

後來在我爸當兵的那段日子裡,他每次都會利用到成都來辦事的機會,想方設法和我媽見面。從此以後,那條放學必經的小巷,就成了他們約會的地方。

媽媽,這是我獻給你的禮物!

08

講述人:小斐

主人公:周女士

初戀對象:黃先生

大概在我爸媽25歲的時候吧,那時候他們在兩個不同的單位,國慶節要組織聯歡晚會,然後我媽在臺上表演節目,我爸就坐在臺下看。

據說當時是我爸負責給演員拍照,演出結束後,我爸偷偷跟領導說,能不能幫個忙。領導是個熱情的阿姨,一拍胸脯說包在她身上!

那天晚會結束,在領導的撮合下,果不其然是我爸騎自行車送我媽回去的。聽著很浪漫是嗎?其實是兩個人騎兩輛自行車哈哈。

媽媽,這是我獻給你的禮物!

▲ 周女士與黃先生在跳舞

後來,兩人也不太有交集。我爸很聰明,他給我媽打了個電話:我拍了你的照片,你想看嗎?然後順便一起吃了頓晚飯。

第二週,似乎又沒有理由了。我爸又打了個電話:這周我被評為優秀職工,幫我慶祝一下好不好?第三週,我爸帶我媽去江邊吃晚飯,沿著大橋一邊散步一邊給我媽唸詩,還給她彈吉他唱歌聽。

他們約會了一個月,每週我爸都能想出新花樣。一個月後,我爸向我媽求婚,我媽欣然答應。這可把我爸樂壞了,他趁熱打鐵,領著我媽見了父母,後來在聖誕節那天領了證。

媽媽,這是我獻給你的禮物!

尾聲

往後,母親愛上了另一個人,表白的機會雖然不少,終究一拖再拖,懶成朋友。光陰荏苒,他們常在電話裡有說有笑,母親暗自慶幸:能做一輩子朋友也不錯。

她說,母親最愛聽的歌是《似是故人來》:

同是過路同做過夢 / 本應是一對 / 人在少年夢中不覺 / 醒後要歸去 / 三餐一宿也共一雙 / 到底會是誰 / 但凡未得到,但凡是過去 / 總是最登對

媽媽,這是我獻給你的禮物!

聽完後很感慨,只覺得20歲也好,30歲也好,40歲也好,在戀愛裡絕無韜略可施。80年代也好,90年代也好,哪怕在這個愛情罕至的年代,一流的情人永遠不會失戀。

那時候的愛情,固然矜持,但不迂迴。初戀不是談談而已,婚嫁亦非兒戲。我們都曾或多或少地調侃過那個年代愛情觀的陳舊,但又有多少人不止一次地羨慕過,那個戀愛潔白的年代。

我想,王家衛的那句臺詞,斷章取義,放在這裡,也是恰當的:

"所謂的大時代,不過就是一個選擇,或去或留。他們都選擇了留在屬於自己的年月,那是他們最開心的日子。"

- END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