亳州花戏楼砖雕,人物景象栩栩如生活灵活现,堪称一绝


只知道亳州是中华药都,而到了亳州才知道这里不但是历史文化名城,还是曹操故里,三朝古都,尤其是大关帝庙“花戏楼”的“三绝”,真是文化厚重,技法绝伦。“花戏楼”,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以山门铁旗杆、砖雕、木雕“三绝”闻名于世,是安徽亳州的旅游名片。

“花戏楼”,原名大关帝庙,亦称山陕会馆,是山西、陕西在亳州的药商聚集场所,始建于清朝顺治年间,距今350多年历史。由于会馆中建有戏楼,且砖雕、木雕、彩绘均以地方戏曲折子戏为主,所以,俗称“花戏楼”。

花戏楼山门是一座三层牌坊式建筑,山门上镶满了玲珑剔透、各式各样以地方戏曲为内容的砖雕,这种砖雕都是经过精心设计、雕刻、水磨等多种工艺手法精制而成,虽经350多年历史风霜,仍旧是栩栩如生,美轮美奂。

花戏楼山门砖雕堪称艺术精品,正面山门上共雕刻的115个人物、33个禽鸟、67走兽,在方寸之间展示的场面不仅宏大,且雕工非常细腻,甚至连人物的头发丝都能够看清楚,真可谓是清代雕刻艺术精品的代表之作。

每一块砖雕都是有一个历史典故,均根据地方戏曲、成语及民间谚语小幅雕刻组成。如一马当先、三阳开泰、五世其昌、事事如意等,都是吉祥如意画面,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山门正中镶嵌着“参天地”三个大字,寓意是关羽的功德可以与天地相媲美。字的上方雕刻有“福、禄、寿”三星,福之富贵,禄为高官厚禄,寿之长寿,预示了对前来花戏楼人们的美好祝愿。

在大关帝庙匾额下面有一副主题砖雕《郭子仪上寿图》。郭子仪是唐朝的一员大将,在平定安禄山之乱时立了大功,被封为汾阳王九千岁,这幅砖雕表现的就是郭子仪60大寿时,文武百官、七子八婿、居家老小和亲朋好友为其祝寿时的场面。

砖雕中央上方高堂上端坐的老者就是郭子仪。精美的祝寿场面中共有42个人物,每个人身份不同则神情各异,通过他们的神态我们仿佛可以领略出他们的心里活动似的,让人感觉到活灵活现。

砖雕表现最为传神之处就是画面右下角那位马夫的刻画,马夫双手紧拉缰绳,左脚抬空,好似刹不住车的感觉。整个画面展示出喜气洋洋氛围,虽然人物小如花生米粒,但场面恢弘,栩栩如生。

砖雕画面中的吴越之战图,生动反映了当时吴越两国交兵激战的场面,仿佛让你能够从这静止的画面中听到那战马飞奔、摇旗呐喊的声音,知会两军将士阵前激烈厮杀的壮烈场景。

在山门砖雕下面有一副《李娘娘住寒窑》图,讲述的是包丞与李娘娘相见的场景,此图方寸之间,雕刻有人物10个,背景有山水、树木、院屋。中间包丞神色恭敬,李娘娘慈祥端庄,轿夫指手画脚,途中人争相传说,表现的活灵活现,呼之欲出。

砖雕中一副《白蛇传》,更是在方寸之间浓缩了整个剧情。雷峰塔镇着白娘子,天兵天将手持兵器怒目圆瞪,法海手持佛尘面色冷酷,许仙跪在那里求情。神奇之处,竟然能够透过敞开的山门可以看到墙壁上的“佛”字。

令人叫绝的还是那副“三顾茅庐”图,图中刘关张三人前往隆中请诸葛亮出山,砖雕中关羽、张飞面露怒色,极不情愿的样子,而刘备犹如在给两个人做思想工作,而那边的茅草房中,诸葛亮正在侧卧睡觉。

特别精湛的是诸葛亮睡觉的前方开着的一扇雨棚,两根砖雕支撑的细棍比火柴棒还细,竟然历经350多年风霜雨淋而不腐不化、不折不断,依然如初,原作原迹的保存至今,真是绝妙之处。

这就是亳州花戏楼砖雕的秘密所在。工匠们在烧制青砖时,掺合进适当的发丝、棉絮等调合物,使烧制的青砖有较强的柔性和抗腐蚀能力,才使得这幅精美绝伦的砖雕国宝,保存至今。

这些清一色的水磨砖灰白色调,在朴素单淡雅中跃然上墙,从亭台轩榭,到人物故事,再到山峦城池,从近处到远景,多层镂空雕刻技法,每一处都是艺术精品,把中国传统的历史文化和民俗风情,利用砖雕在方寸之间表现的淋漓尽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