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为什么巨量发行纪念币?只为了圈我们钱?

关于为什么巨量发行纪念币、纪念钞,民间一直有一个声音:央行是为了圈我们的钱!

央行为什么巨量发行纪念币?只为了圈我们钱?

这样说显然是不严谨的,那么央行巨量发行纪念币的真正原因到底是什么呢?

有业内人士总结出以下4点,在此列出以供参考:

一、央行把发行纪念钞纪念币当作一种货币工具来收紧货币的流动性。

二、央行为了完全满足真正收藏者的爱好需求,满足真正收藏者对美感的追求,而真正的收藏价值,是需要时间去沉淀,需时间来度衡!

三、央行加大发行量,同时再放开每次预订和现场购买的上限,减少预约和排队的难度。当然,预约余下的能否销毁也可以考虑。

四、流通纪念钞、流通纪念币,只有加大发行量,才能真正流通起来,才能真正宣传起来!这也是流通纪念钞纪念币的基本属性。

央行为什么巨量发行纪念币?只为了圈我们钱?

也就是说央行发行巨量纪念币就是为了告诉人们流通纪念币的关键在于流通。

但是从另一个角度考虑:比如2018年狗年普通纪念币发行3.5亿枚,一枚10元,这就是35亿。而这些纪念币一般都直接进入了收藏领域,大家都不会用在流通市场,这样就相当于央行回收了35亿流动性。

从2015年猴年纪念币发行5亿枚开始,央行开启了纪念币巨量发行的时代,央行这样做是否就是为了从我们小老百姓手里圈钱呢?

其实大家可以反过来想,如果你是央行,发行纪念币钞单纯为了圈钱的话,你会怎么做?

1、如果是为了圈钱,央行为何不多发一些品种?

最近几年,央行纪念币每年只发行两三个品种,远远不能满足大家收藏的需求,如果真是圈钱的话,多发点品种岂不更好?

实际上,除了每年必定要发行的生肖纪念币,央行只在重大纪念意义的事件时才选择发行普通纪念币。而金银纪念币本身就是贵金属,每一个题材发行量极少,也并不符合圈钱的行为,所以并不符合央行是为了圈钱而发的纪念币。

2、法定货币,回存渠道在增多。

与日常中使用越来越少的邮票相比,普通纪念币是法定货币,理论上是可以等值流通的。

为了解决民众回存纪念币和纪念钞的问题,最近,央行也要求各大银行指定部分网点作为纪念币和纪念钞交存的主办网点。

央行为什么巨量发行纪念币?只为了圈我们钱?

虽然现在网点还不够普遍(多是分行或者支行的营业部),但央行也在加大动作,维护纪念币作为法定货币的信誉。例如,

南京还出现了纪念币自动存储兑换的ATM机。

如果为了圈钱,央行大可不用如此动作。

3、央行不缺乏货币工具

这一点是专业人士提到最多的,其实央行远远谈不上要把纪念币作为回收流动性的一个货币工具。

35亿对我们普通百姓来说可能是很多的,但对央行来说,还看不到眼里,央行工具箱里有的是货币工具。

君不见,准备金率下调一个点,保守估计释放 7000 亿流动性么。更不用说正逆回购、借贷便利什么的。

4.央行近期大量发行纪念币主要目的还是为了打击“炒作”。

发行量少,普通百姓拿不到,只能高价买,还滋生了大量腐败,溢价全部被被一些炒作者和投机者拿去了,纪念币如果老百姓都见不到,谈何纪念意义?

因而央行加大了纪念币的发行量,当然央行纪念币的额度一下子增得太快,有时面额也设计的不太合理(例如,3亿枚的航天钞面额设计为100元),这些都是值得商榷的。

5、可能为部分券别硬币化做准备

也有人根据人民币国际化进程(2016年10月1日人民币将正式入篮SDR)认为央行所做的一系列动作,都是为人民币国际化铺路、开道。

人民币国际化后人民币中部分类别需要硬币化,特别是5元、10元硬币化势在必行,而通过增量、持续增量发行5元、10元的流通纪念币,有助于公众对5、10元硬币的接受和了解。

央行为什么巨量发行纪念币?只为了圈我们钱?

钱币是一个国家的名片,纪念币也是宣传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正逢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纪念币可以传播传统文化,还可以为未来的小额货币硬币化铺路。

这就是本次关于纪念币的解读,您是否有其他不同观点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