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昭寺感受世上最虔诚的膜拜

在大昭寺感受世上最虔诚的膜拜

当清晨的第一缕阳光照亮大昭寺镏金的殿顶,即使在最炎热的夏季早晨,拉萨的街头依然让人倍感萧瑟,而那原本凉意袭人的青石地板,却早已被叩拜者的体温暖烫,并且磨得发亮,虔诚的朝拜者们,在千百年的顶礼膜拜中,在大昭寺前的青石地板上留下一个个等身长头的深深印痕,那是传递千年的信仰,那是虔诚一生的膜拜。空荡寂静的八角街,被朝圣者口中念诵的六字真言包围着,大昭寺便在神圣的霞光里迎来崭新的一天,以及人们最虔诚的膜拜。

在大昭寺感受世上最虔诚的膜拜

大昭寺,又名“祖拉康”,藏语意为佛殿,而“大昭”藏语意为释迦牟尼,大昭寺就是供奉释迦牟尼的佛殿。这座位于拉萨老城区中心,由藏王松赞干布建造的藏传佛教殿堂,因供奉文成公主带入西藏的释迦牟尼12岁等身金像而闻名,并由此成为信徒们朝拜的圣殿。拉萨也因大昭寺和它供奉的这座佛像成为人们心中的圣地。而拉萨的得名,也与大昭寺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寺庙最初称“惹萨”,后来逐渐成为这座城市的名称,并深化成现在的“拉萨”。至今当地的人们仍然只将在大昭寺为中心的一带才视为真正的拉萨。

这座有着1300多年历史的佛殿,是西藏现存最辉煌的吐蕃时代建筑,更在藏传佛教中拥有至高无上的地位。至今藏民们依然遵循着以大昭寺为中心的三条转经路线——环大昭寺中心的释迦牟尼佛殿一圈称为“囊廓”(也称“内圈”),环大昭寺外墙一圈称为“八廓”(又称“中圈”),大昭寺外辐射出的街道便叫“八廓街”即八角街。以大昭寺为中心,将布达拉宫、药王山、小昭寺包括进来的一大圈称为“林廓”(即“外圈”)。

在大昭寺感受世上最虔诚的膜拜

千百年来,虔诚的藏民就围着这三个以大昭寺为中心、由内而外的环圈,行使转经仪式,传递眼中的信念,坚定心底的信仰。人们认为,转经一圈便可得圆满。

大昭寺里,除了供奉的释迦牟尼12岁等身佛像最令人瞩目之外,这里还是藏传佛教中“格西”(藏传佛教中的高级学位,相当于博士)的产生地,寺内供奉的弥勒佛、观音菩萨、祖孙三法王、度母、莲花生大师、宗喀巴及其八大弟子等造像无从造型精美、神态安详,而最具史学价值的莫过于著名的“唐蕃会盟碑”,公元9世纪,唐朝与吐蕃王朝达成和好,当时的赞普赤德祖赞为表示两国人民世代友好之诚心,立此碑于大昭寺前,碑文朴实无华,言辞恳切。碑的旁边有一棵柳树,据传由文成公主亲手种植,当地人称为公主柳。

最让人感兴趣的就是大昭寺殿堂里有那只山羊雕塑。相传,建大昭寺时几次遭到水淹,文成公主解释,整个青藏高原是个仰卧的罗刹女,该魔女的心脏即是大昭寺所在的湖泊,湖水是其心血,需填湖建寺。于是调集1000只当时的主要运输工具——山羊,背土运沙将湖泊填平,奠定了大昭寺的稳固根基。为纪念当时建寺填塘过程中立下汗马功劳的上千只山羊,大昭寺便有此山羊雕塑。

在大昭寺感受世上最虔诚的膜拜

在大昭寺,让人震撼的还有门口酥油灯房那延续千年、昼夜不熄的长明灯火,无数虔诚的信徒朝拜完后都会在此点上一盏酥油灯,为自己和家人祈福,也为信仰和希望点灯。万千盏明亮的灯火照耀着人们安详的脸庞,也照亮了人们坚定的信仰和葱郁的希望。

当然,最令人震撼还是大昭寺外叩等身长头的信徒那虔诚而又坚定的身影,这是无数藏民一生膜拜的圣地,许多人从千里之外一路叩拜而来,只为到此瞻仰心中的圣地,那一路上的餐风宿露,无数时光的艰难流逝,都在到达大昭寺的那一刻获得解脱和补偿。

在大昭寺感受世上最虔诚的膜拜

藏区以外的人们是很难想象和相信藏民们对藏传佛教的信仰和膜拜的,成天被功名利禄困扰的人们,很难理解生活在如此艰苦环境下的藏民,却怀有如此坚定的信仰,他们,不求荣华富贵,不想长生不老,他们坦然地面对生老病死,他们从容地接受一切,他们不远千里的叩拜、坚定一生的信仰,只为内心的解脱和自由,以及彻底的快乐和幸福,他们有着最沧桑的面容、最褴褛的着装以及最疲惫的背影,却依然能让世人瞧见他们最坚定的眼神、最虔诚的信仰以及最纯净的灵魂。

在大昭寺感受世上最虔诚的膜拜

进入藏区后,沿途迎空飘摇的五彩经幡,刻满六字真言的玛尼石,叩着等身长头的朝拜者,组成了一幅幅令人震撼和动容的神圣画面,这种场景,在大昭寺达到极致和兴盛,可是大多数游客,却只看到宏伟的殿堂、美丽的风景,却看不到与藏民们形影不离的信仰与敬畏。

人们不知道,后者才是蓝天白云下这片圣洁大地上最美丽的风景、最净化人心的洗礼以及最让人觉悟的仪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