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大熱的“屋頂告白”到了中國何以成為對家長的“吐槽大會”

日本大热的“屋顶告白”到了中国何以成为对家长的“吐槽大会”

這些承受著來自父母望子成龍壓力的青少年,一旦得到可以傾訴的機會,吐槽父母也就是再自然不過的事情了。

日本大热的“屋顶告白”到了中国何以成为对家长的“吐槽大会”

中國版“屋頂告白”《少年說》截圖。

文|唐映紅

近日,國內某衛視一檔名為《少年說》的綜藝節目在網絡上引起熱議。這檔節目借鑑了日本去年大熱的中小學生綜藝節目《屋頂告白大會》的形式,請少年們登上學校天台大聲說出心中所想。然而,不同於日版節目中有孩子因大膽表達青澀炙熱的感情而走紅,在中國版的節目中引發熱議的是少年們對家長的“控訴”和“吐槽”。

不過,出現這種現象,我們也不應感到詫異。中國孩子所接受的家庭教育,以及所置身的整個教育環境,使他們一得到傾訴機會就吐槽父母,算是合乎自然。

從發展心理學的角度來看,一個孩子在成長髮展的過程中首先接受的就是來自家庭中與父母的頻繁互動,這構成了孩子成長髮展的微系統;而孩子接受的學校教育則是稍外圍一些的中系統;整個社會的教育體制和政策則構成宏系統。換言之,父母對孩子的教養對孩子的成長起到最直接也最大的影響作用。

問題就出在中國父母如何對待孩子的成長髮展這個環節。雖然中國父母可謂是全世界最艱辛和操心的父母,但是根深蒂固的傳統觀念,以及必須在殘酷競爭中才可能獲得的稀缺教育資源,使得中國父母對孩子普遍都有著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樸素期望。

日本大热的“屋顶告白”到了中国何以成为对家长的“吐槽大会”

中國版“屋頂告白”《少年說》截圖。

他們普遍對自己的孩子有著深遠的規劃,從出生開始就盤算著孩子能脫穎而出,所以,他們兢兢業業按照這樣的規劃和期望來一步步督促和鞭策孩子的成長髮展,特別是學業的進階。

可是,不是每一個孩子都是天才,事實上能夠出人頭地的佼佼者向來都是鳳毛麟角,大多數孩子都是普通孩子,資質平平。

問題就出在這裡,若很多父母一旦有著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抱負,就會出現父母逼著兔子成龍,逼著麻雀成鳳的現象,父母嘔心瀝血,孩子苦不堪言。這些承受著來自父母壓力的青少年一旦得到可以傾訴的機會,吐槽父母也就是再自然不過的事情了。

好了,知道癥結所在,節目中那些青少年趁機吐露對父母怨懟的現象,真的值得很多父母好好反思。

日本大热的“屋顶告白”到了中国何以成为对家长的“吐槽大会”

中國版“屋頂告白”《少年說》截圖。

從生物學角度看,孩子們與生俱來的天資呈現出正態分佈曲線,大多數孩子對稱地聚集在平均水平的附近,天資出眾的聰穎孩子是少數,對應的在另一端,天資愚鈍的孩子也是少數。

事實上,孩子學業成績在很大程度上與智力水平高度相關,這是教育學和心理學的常識。將資質普通的孩子與天資聰穎的“別人家的孩子”比,並不公平。

正確的做法是什麼?父母首先要學習並接受的一個觀念就是,不要用橫向比較的尺度來衡量自己的孩子,照著功利的標準和“別人家的孩子”的模樣來試圖將孩子捏造成符合自己期望的產品,而應不懷偏見地發現、瞭解和悅納自己的孩子,並致力於把孩子培養成最好的他自己。

甚至,哪怕孩子成長髮展的中系統(學校教育)、宏系統(教育政策)過於倚重學業成績的比較,作為微系統的父母最應該做的不是推波助瀾,而是要成為保護孩子健康成長的緩衝墊,卸掉來自學校或者教育體制的分數壓力。

□唐映紅(心理學學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