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口中所謂安全感,其實就是選擇權

擁有選擇權的人生才是幸福的。

——方文山

前幾天學生問我一個問題:

“老師,我喜歡學英語,

不喜歡學數學,我可不可以不學?”

我說:“不可以。”

她問:“為什麼?”

我說:“只有你現在努力學習,

將來你才可以擁有更多選擇的權利,

拒絕你不喜歡的事情。

你口中所謂安全感,其實就是選擇權

幾年前,我剛剛大學畢業,

做一個小學孩子的家教。

當時那個孩子很聰明,悟性很高,

但是比較頑皮,所以成績不是很好。

有一次上課的時候,

她的心情比較差,哭著問我:

“老師,學習到底是為了什麼?

為什麼媽媽和你都要我努力學習?”

我沒有想到孩子對上課

有這麼大的牴觸心理,

所以我愣了一下。

我知道,現在和孩子說什麼大道理,

都無法安撫她的情緒。

我想起了龍應臺寫給兒子的那段話:

“孩子,我要求你讀書用功,

不是僅僅因為我要你跟別人比成績,

而是,我希望你將來會擁有選擇的權利,

選擇有意義、有時間的工作,

而不是被迫謀生。

當你的工作在你心中有意義,

你就有成就感。

當你的工作給你時間,

不剝奪你的生活,你就有尊嚴。

成就感和尊嚴,給你快樂。”

我和她說:

努力學習不是為了應付考試,

而是讓你將來的人生擁有更多選擇權。

你口中所謂安全感,其實就是選擇權

前幾天高考,

有一段話很流行:

“高考其實就是一些十七八歲

的學生聚到一起,

做同一份試題,

然後根據成績決定你去哪座城市,

和哪些人成為同學,成為朋友,

成為夫妻,成為同事,成為一生的摯友。”

雖然高考決定不了一個人的一生,

但他決定了一些人的命運。

更好的大學往往意味著——

更好的城市,

更好的同學,

更好的專業,

更好的老師,

更好的學歷,

更好的工作,

更好的將來,

所有的“更好”加在一起,

會讓你的人生擁有更多的選擇權。

用一年或兩年的努力,

去換取更多的人生選擇權,

這是很划算的事情。

你口中所謂安全感,其實就是選擇權

我有一個朋友,她北漂6年。

從月入2千到月入上萬,

她一直很努力,

一邊上班一邊兼職。

我問她,一個女孩子,

為什麼這麼拼?

她和我說:你沒有經歷貧窮,

你無法想象因為窮而失去親人的感受。

直到有一天,我在微博上看到一個視頻,

我才理解當時她說那句話的感受。

那是一個農村的母親,右手拉著孩子,

視頻中,她和醫生說:

因為給家裡的牛鍘草,

不小心碰到了手指。

醫生建議她把掉了的手指再接回去。

她問需要多少錢。

醫生說:大概5千左右。

她又問:不接可以嗎?

簡單處理一下大概需要多少錢?

醫生說:不接回去可能會影響形象。

處理傷口和包紮,需要幾百塊。

她說:那就好,那就簡單處理一下就好。

錢要留下來,攢著給娃上學。

看後,我心裡有一種說不出的淒涼感。

那一天,我明白了一個道理:

“貧窮限制的不只是想象力,

還有人生的選擇權。”

最壞的生活,是沒有選擇權的生活。

你口中所謂安全感,其實就是選擇權

很多人不清楚年輕時為什麼要努力奮鬥?

為什麼那麼多的人

擠破頭皮去考教師資格證?

其實答案很簡單:

我認真學習,努力工作,

為的就是可以站在我愛的人身邊,

不管他們是富甲一方,還是一無所有,

我都可以張開雙手坦然擁抱他們。

他們富裕我可以開心,

他們貧窮我們也不至於落魄。

我可以教書育人,

也可以養活自己。

這就是我考教師資格證的意義。”

努力,不是為了跟誰攀比,

只為擁有更多的選擇權,

愛想愛的人,過想要的生活。

你口中所謂安全感,其實就是選擇權

一個人的終極安全感是什麼?

是來考教師的《上岸保障班》

一次上岸,你可以

擁有生活的自主選擇權。

自己給的,才是真正的安全感。

你口中所謂安全感,其實就是選擇權

康德有句話說得好:

自由不是想幹什麼就幹什麼,

而是不想幹什麼就不幹什麼。

擁有選擇權的人生才是最幸福的,

最棒的生活狀態是擁有了選擇權。

也就有了安全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