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後用爸媽血汗錢打賞主播65萬,聲稱65萬隻是小錢,不算什麼!

00後用爸媽血汗錢打賞主播65萬,聲稱65萬隻是小錢,不算什麼!

00後用爸媽血汗錢打賞主播65萬,聲稱65萬隻是小錢,不算什麼!

65萬是什麼概念?

錢!好多錢!可以給自己放一個長假,帶一家老小好好享受人生的資金!

對於我們來說,65萬太多了。可對於花掉這65萬的主人公------一位00後女孩來說,這就是一筆小錢:“花個65萬有啥呀,大家都玩,我同學他爸還玩呢!”

00後用爸媽血汗錢打賞主播65萬,聲稱65萬隻是小錢,不算什麼!

這個女孩叫小雅(化名),初中畢業後父母特別送她去加拿大留學。而這65萬,是她日後上學的經費。可誰知道,她居然揹著爸爸媽媽玩起了直播。

小雅的媽媽說,這孩子比較內向,平時就不是特別愛說話的那種,比較慢熱。她一開始查到錢沒了就問怎麼回事,可這孩子說不知情,最後她說要報警才承認是自己偷偷修改了支付密碼將錢轉走,並刪除信息記錄的。

小雅表示,她打賞的主播都是溫柔、善解人意的,如果你花的錢多,還能跟他對話。

“年輕時尚”、“暖”、“有個性”、“會賣萌耍帥”成了小雅打賞的理由,就快成年的她對於花掉父母的血汗錢沒有半點悔意。

00後用爸媽血汗錢打賞主播65萬,聲稱65萬隻是小錢,不算什麼!

打賞我錯了嗎?

無獨有偶,據中國青年報報道,一名16歲少年超超,曾在某個直播平臺瘋狂連刷17個“佛跳牆”打賞。

一個“佛跳牆”約合人民幣999.9元。超超母親知道後一查,短短几天,這兒子已經從自己的銀行卡上偷偷划走了約40萬元當場崩潰。

事情被發現後,超超雖然承認自己錯了,但是更多的懊惱是在於自己的手段不夠精明:“要是那天系統沒有卡頓,我及時刪掉了消費記錄,爸爸媽媽就發現不了了。”

00後用爸媽血汗錢打賞主播65萬,聲稱65萬隻是小錢,不算什麼!

家裡窮就不玩了嗎?

你以為這只是有錢人家孩子才玩的遊戲?不不不,窮人家庭的孩子照樣玩。

四萬,對這個用體力活撐起的家來說,是全部了。

李女士急了,問在讀小學的兒子怎麼回事時,兒子還否認自己花了媽媽的錢。最後李女士教訓了兒子一頓才承認,自己打賞主播就是想讓他帶自己一起玩‘王者榮耀’。

00後用爸媽血汗錢打賞主播65萬,聲稱65萬隻是小錢,不算什麼!

……

根據《2017中國泛娛樂直播用戶白皮書》報道,每十個直播用戶中,就有一個是青少年,而12歲及以下的小學生,更是佔到了這一群體比例的52%。而且,年齡越小的用戶,打賞越多,一半以上擲重金打賞的未成年人是小學生,打賞金額從2770元到40萬元不等,平均金額達到6.8萬元。

可這些孩子,是不知道這些錢是爸爸媽媽辛辛苦苦掙來的嗎?

我不這麼認為,每一個孩子在被發現後的第一反應都是隱瞞。為什麼不想告訴父母?因為他們知道,自己錯了。

00後用爸媽血汗錢打賞主播65萬,聲稱65萬隻是小錢,不算什麼!

00後用爸媽血汗錢打賞主播65萬,聲稱65萬隻是小錢,不算什麼!

我覺得,這種事肯定不會發生在自己身邊。畢竟親戚朋友的孩子都乖巧。可就在吐槽這些孩子的時候,表姐就來了哭訴。

“我家妙欣一直都那麼乖,自從上了三年級就不用接送,回家會自己熱飯菜吃,學習成績也不錯,年年都是三好學生。你說這孩子平時也算省吃儉用,怎麼就把一萬多塊錢拿去買遊戲幣呢?”

細問才瞭解到,十一歲的妙欣最近迷上了一款手遊,一開始就是爸爸媽媽常常不在家,所以玩遊戲打發時間。可後來在遊戲裡認識了一個朋友,這個朋友非常有意思,遊戲玩的好,說話聲音也好聽,平時喜歡跟她開玩笑。

一來二去,他們熟了,經常組團打怪。對方偶爾會要求妙欣給買遊戲幣,一開始她想就用幾十塊錢,可是後來買的次數越來越多,數額也越來越大。

“妙欣,是不是你的那個朋友哄著你買的?”

“不是,是我自己想買的。就是忍不住,每次和他一起玩我都很開心,可是通關是需要錢的。我就想就這一次,買完就不買了,可下一次還是會這麼想。你不要去找我朋友,他對我很好,每一次打雷爸爸媽媽不再身邊,都是他安慰我別怕的。”

00後用爸媽血汗錢打賞主播65萬,聲稱65萬隻是小錢,不算什麼!

知道這麼做不對,還是偷偷的用媽媽的手機登入,買了一次又一次的裝備。是網絡太可怕了嗎?還是現在的孩子缺些什麼?

‘每一次打雷爸爸媽媽不再身邊,都是他安慰我別怕’聽起來幼稚,卻是中國大部分家庭的真實寫照。

家長都去哪了?忙著給孩子掙錢啊。不是爸媽不疼你,是爸媽為了你要好好工作,到時候你上學、出社會、成家的時候才有資金。

我們為孩子計劃好了一生,也拼盡力氣為生活奔波,卻忘了在孩子需要愛的時候及時給他一個擁抱。

當今社會,我們在物質上足夠富足,給予孩子金錢上的東西也越多,可精神世界竟如此貧瘠。

00後用爸媽血汗錢打賞主播65萬,聲稱65萬隻是小錢,不算什麼!

記得電影《芳華》中有一個片段,主人公何小萍成為了人民英雄,大家都誇讚她。本應該高興的事,她卻瘋了。

因為她從小到大得到的都是蔑視和欺辱,所以不知如何面對這份讚揚。雪地裡的白菜放久了,拿進屋更容易爛。

缺愛的孩子面對誘惑很難不偏離正確的軌道,只要有人稍微關心就會被感動,很容易上當受騙。

00後用爸媽血汗錢打賞主播65萬,聲稱65萬隻是小錢,不算什麼!

00後用爸媽血汗錢打賞主播65萬,聲稱65萬隻是小錢,不算什麼!

知乎上有一位答主Rain說了一個關於自己的故事。

Rain的兒子浩浩14歲了,平時就比較皮,看到爸爸看直播也喜歡湊前一起看。

這天,兒子很晚沒睡,等到他回來的時候抱著ipad站在門口。他有些生氣,之前約定好十點之前一定要上床休息。可看兒子小心翼翼的眼神,他忍住了脾氣問怎麼回事。

浩浩撓著頭說看直播的時候一不小心打賞了主播1000元,準備用自己去年的壓歲錢補上。他猶豫了一下,告訴兒子可行,如果他覺得主播該打賞的話。

Rain說這麼做並不是放過、鼓勵孩子,而是我們每個人都曾年輕,都有中二的時候。

00後用爸媽血汗錢打賞主播65萬,聲稱65萬隻是小錢,不算什麼!

他在讀書的時候雖然沒有直播平臺,但玩遊戲打的火熱,還衝了不少遊戲卡。有一次偷拿家裡大人電話衝遊戲,後來有短信提示被媽媽罵了一頓。那時的他雖然知道是自己的問題,但是還是覺得委屈。

後來父親知道了,沒有安慰他,卻說以後要衝直接說就好,沒必要用偷方式。

小學四五年級拿著父親買的2000多點卡有點不好意思。而後來他每次向父親要錢衝遊戲的時都得羞愧,時間長了也就不玩網遊了。

初中的時候流行qq空間偷菜,父親給他衝了黃鑽,一衝兩年他覺得羞恥,後來再也沒有弄這些東西了。

“我從不覺得在孩提時期迷戀玩具有什麼不對,只是很慶幸我的父母夠關心我,能及時發現我所走的彎路,不然我很可能一直都靠偷偷摸摸。所以在我兒子出生後,我常常告訴他,做錯了什麼一定要及時說,我們是一家人,天塌下來一起解決。”

每當家長對孩子怒其不爭的時候,都要明白這都是自己教育出來的。

00後用爸媽血汗錢打賞主播65萬,聲稱65萬隻是小錢,不算什麼!

00後用爸媽血汗錢打賞主播65萬,聲稱65萬隻是小錢,不算什麼!

我就地採訪了幾個小學生,問及打賞衝遊戲的時候,他們紛紛回答:

“就買送點小東西沒什麼的,我會和爸媽商量。他們每個月會給我零花錢,我少吃點零食就好了。”

“不會打賞,但是會充遊戲。我身邊的同學都這樣,就玩玩而已。也有偷偷用過爸爸媽媽的錢,不過數目不大,他們都沒有發現。”

“無聊,看見有人陪我,就想著給點錢吧。而且給了錢他們還會和我說話,挺好的。”

而對於孩子的情況,老師做出解釋:

“現在的孩子課業繁重,壓力一點也不小,在父母沒有管教的情況下很難抵擋虛擬世界的誘惑。而等到發現的時候孩子很可能已經面貌全非。畢竟在沒有父母指導的世界中摸爬滾打,成長成什麼樣子,全靠造化!”

老師負責傳道解惑、培育人才;可教會孩子怎麼做人的,是父母。

寒門再難出貴子,這個‘寒’不是家境貧窮,是父母對教育的認知,對事物格局的見解。懂得教育孩子的父母,從不會站在孩子的對立面,而是從小諄諄教導,讓他少走些彎路。

別讓孩子在精神世界上貧瘠

主播的一句“麼麼噠”讓孩子如此認同,不惜重金。這孩子是腦殘嗎?答案很顯然,孩子很正常,只是在現實生活中沒有得到足夠關注,才會在虛擬世界裡尋求過多的認可。

大多打賞主播的孩子一開始都是因為無聊,想找個人說說話。後來才越陷越深,產生依賴。而這份關注,本應是父母給孩子的。

父母很容易陷入到一種誤區,他們認為,孩子只有把每一分鐘都用來學習知識,才有意義,從而忽略了孩子成長的規律。殊不知,孩子除了學習,也需要發呆、玩耍、尋找、幻想、運動、交往,有自由閱讀的時間。

00後用爸媽血汗錢打賞主播65萬,聲稱65萬隻是小錢,不算什麼!

小米科技創始人雷軍曾說過:不陪孩子的父母都在瞎忙!他會主動接女兒上下學,帶女兒去做運動,多鼓勵,多溝通。而不是動不動就呵斥,讓孩子的世界裡只有學習。

想要孩子能健康快樂的成長,必須要用時間培育,用愛澆灌。

培養孩子的金錢觀念

在《中國孩子的金錢教育》一書中,有這樣一個案例:

某經濟學家問一個孩子:“你知道錢是什麼嗎?”

孩子:“我知道啊,就是一張張紙。”

經濟學家:“那你知道這些紙是怎麼到你手上的嗎?”

孩子:“知道啊,過年的時候,會有壓歲錢;過生日的時候,也會有錢。”

很多孩子花錢大手大腳,其實這不是鋪張浪費,而是沒有金錢觀念,因為在孩子腦子裡,根本就沒有浪費這個意識。

00後用爸媽血汗錢打賞主播65萬,聲稱65萬隻是小錢,不算什麼!

研究表明,金錢觀的萌芽期在6歲以前,形成期是在6-12歲,發展期在12-18歲。

孩子4歲左右,家長可以讓他參與購物,告訴他這些東西等於多少錢,錢可以怎麼用。

5歲之前,有必要讓孩子瞭解,錢是通過勞動換來的,有機會可以帶孩子去父母工作的地方看看,瞭解生活不易,學會勤儉節約。

7歲的時候可以適當的給孩子一些零用錢,讓他自己自由支配,教會他在必須和想要的東西面前做取捨。

只有真正學會了合理利用資源的孩子,才會去思索,如何讓手中的錢發揮最大價值,這是一種生活智慧。

00後用爸媽血汗錢打賞主播65萬,聲稱65萬隻是小錢,不算什麼!

別讓虛榮心作祟

現在的很多中小學生都有不同程度的攀比,比誰的成績好,誰的書包比較高檔,誰爸爸開的是什麼車...

兒童心理研究專家曾解釋:每個人都會有虛榮心,適度的虛榮心會使人進步,但過度的虛榮就會讓人慾求不滿。形成人格障礙。

有一個打賞主播的孩子透露:“只要打賞的多,系統就會全屏公告,整個直播間的人都知道是我打賞了,都會分外崇敬我。”

有些孩子尋求的就只是一種滿足感,而如果遇到這樣的孩子,海狸媽建議家長讓他自己為這份虛榮買單。要打賞主播可以,你用自己的零用錢,而當你的零用錢用完了就不要想著買零食和玩具了。

適當的引導,不一味的壓制,讓孩子明白過分的虛榮,往往要付出代價。

00後用爸媽血汗錢打賞主播65萬,聲稱65萬隻是小錢,不算什麼!

瞭解這是每一個孩子的必經路

我們小時候雖然沒有直播平臺,但是會有溜溜球、泡泡糖等好玩的玩具。面對枯燥的學習,也曾想過要偷父母的錢去買來玩。

雖然做這件事情的時候又羞又愧,但是內心還是有慾望再進行探索。這是每個孩子都會有的心理,每一個父母都應該用正確的心態面對。

00後用爸媽血汗錢打賞主播65萬,聲稱65萬隻是小錢,不算什麼!

父母要學會保護自己的權益

為什麼孩子會知道父母的支付密碼?這是大多家長要反思的,現金錢包就是錢,網絡餘額裡的就不是嗎?

另外,我國《民法通則》明確規定:

不滿10週歲的未成年人是無民事行為能力人,由他的法定代理人代理民事活動;10週歲以上的未成年人,是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只可以進行與他年齡、智力相適應的民事活動,其他民事活動由他的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徵得他的法定代理人的同意。

也就是說,如果未成年孩子私自動用了父母的存款,父母是可以通過法律手段追回的。

著名教育家蘇赫姆林斯基非常明確的表達過:在童年和少年的早期,7-11歲時,就要教會一個人的自我管理,還要讓孩子們學會“強制自己”的能力。若是錯過了這個時期,以後就會不可避免地出現“重新教育”的問題。

我不確定有多少個孩子錯過了這個最佳期,只是隨著未成年人打賞主播事件的增多感到痛心。而我們最不能肯定的是,下一個被報道上新聞的家長,是不是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