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業模式No.31」義烏商業模式:低成本、低稅費、低價格

對義烏的總結是,從買全國、賣全國,到既買全國也買本地,既賣全國,也賣全球。

義烏小商品市場(又稱中國小商品城),以前所經營的商品主要是小商品,現在產品的範圍越來越廣,幾乎是無所不有;以前是偽劣產品代名詞,現在產品都是貨真價實,其中不少是精品。

以前,義烏本身沒有什麼工業,所經營的產品都是來自溫州、廣東、福建等全國各地,義烏只不過是一個大賣場。後來,許多產品逐漸轉向在本地生產。義烏由一個純中介性市場變成了產地市場。現在,義烏市場所銷售的產品,本地生產的佔到40%。義烏市場年交易額約500億,本地生產的約200億。也就是說,因為有市場,帶動了本地的工業發展。

至今,義烏小商品市場每年出口?易額約300億元人民幣,且逐年大幅度增長。每天有來自世界各地的5000多名外商採購商品,有200多家外國公司常駐義烏將義烏的商品批發到本國銷售。義烏小商品市場已經成了地道的國際市場。我甚至在考慮,有了義烏市場,還有沒有必要年年辦廣交會。因為義烏市場已經是天天開門的“廣交會”。

義烏小商品市場的成功之道有二:

其一,成功之道在於三低,即低成本、低稅費、低價格

。所有到過義烏的人,都對義烏的東西感興趣,主要是因為便,便得你不可想象。過去,義烏商品價格低主要來自於大批量採購,大進大出;現在,既有大進大出,又有本地生產。本地生產成為支持低成本的重要因素。面稅費低又來自政府對商家發財不眼紅。一個攤位,15年以前的管理費是800元,現在商人發財了,年經營額上千萬甚至幾千萬,管理費還是800元。我們常說雁過拔毛。全國各地的“雁”飛到義烏後,義烏的政府幾乎不拔毛,因此,這些“雁”又可以遠走高飛,飛到世界各地。我國許多地方市場為什麼垮掉,就是因為當地政府拔的毛太多,全國各地的“雁”飛到那裡,毛都被拔光了,飛不動了,只好賣給當地老百姓,結果,批發市場成了零售市場,成了掏本地老百姓口袋的市場。

其二,成功之道在於商人。去年,西部某市政府提出,要將該市建成西部的商貿中心。該市的市長還帶我參觀了兩個大市場,每個市場都投資七、八個億,裝修檔次不低於五星級酒店。見此狀,我跟市長說,“市場不是建出來的,是跑出來的”。義烏小商品市場的成功,不是因為房子建得好,而是因為有一大批特別能吃苦、非常能幹的商人。正是這些商人將全國各地貨集中到了義烏;也正是這些商人,將這些貨賣到了全國各地,全球各地。因此,市場建設的奧妙在於培養商人,保護商人。

「商業模式No.31」義烏商業模式:低成本、低稅費、低價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