殲-20急需一種產品,但全國產量卻不到日本一家企業的1/5!

文/人形自走炮

6月27日,《科技日報》報道稱,中國化學纖維工業協會副會長賀燕麗近日表示,近年來中國碳纖維產業依舊存在卡脖子現象,主要問題集中在下游應用環節,即複合材料和製品方面。

殲-20急需一種產品,但全國產量卻不到日本一家企業的1/5!

碳纖維複合材料應用十分廣泛

報道稱,中國目前已經掌握了T800等較高端的碳纖維生產技術,但日本東麗公司掌握這一技術是在上世紀90年代;2016年東麗公司的碳纖維產量約為4萬噸,而中國目前碳纖維企業約30家工廠,總產能只有2萬多噸,實際產能只有7000噸左右;有行業人士分析認為,中國碳纖維實際產能較少的一個重要原因在於,下游企業應用較少,生產廠家難以充分釋放產能。

殲-20急需一種產品,但全國產量卻不到日本一家企業的1/5!

中國碳纖維產能並沒有得到完全釋放

此外,中國複合材料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張定金還表示,在碳纖維複合材料的生產環節中,高端環氧樹脂產業滯後的情況更為嚴重,特別是應用在飛機、航空航天等領域的高端碳纖維中;由於航空結構件的碳纖維複合材料要求極為苛刻,高端環氧樹脂是必不可少的材料,而在這方面中國還完全依賴進口。

專家表示,目前美軍的F-35和F-22戰鬥機上使用的碳纖維環氧樹脂都來自亨斯曼公司,由於亨斯曼的產品早已通過了材料和工藝認證,如果使用其他企業生產的環氧樹脂,還需要漫長且繁複的論證過程,這也不利於國內高端環氧樹脂產品迎頭趕上。

殲-20急需一種產品,但全國產量卻不到日本一家企業的1/5!

F-35使用了大量複合材料

事實上,早在本世紀初,中國碳纖維產業其實十分困頓,當時中國僅有3家企業苦苦支撐,而且僅僅只是小批量供貨以滿足軍用需求;後來在師緒昌院士等科學家的推動下,中國碳纖維複合材料產業度過了最艱難的時刻。

目前中國已經掌握了較高端碳纖維複合材料的關鍵技術,生產設備絕大多數是自主研發設計和國內製造,而且關鍵設備也全部實現國產化。

而在軍用領域,國產碳纖維複合材料已經在諸多武器裝備上得以應用,基本上能夠殲-20、殲-16等先進戰鬥機之外,直-10、直-19武裝直升機,東風系列彈道導彈等諸多武器型號的生產需求。

殲-20急需一種產品,但全國產量卻不到日本一家企業的1/5!

殲-20戰鬥機也大量應用複合材料

但我們也應該看到,目前中國在該領域依舊存在和西方的較大差距,隨著碳纖維複合材料在軍事領域應用越來越廣泛,而先進武器裝備陸續開始批量生產後,如何在這一領域實現自主生產和突破,就成為中國目前急需解決的一個問題。

殲-20急需一種產品,但全國產量卻不到日本一家企業的1/5!

在碳纖維領域實現突破是中國一個重要的追趕目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