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國考申論熱點話題:小豬佩奇不應為社會人背鍋

熱點相關背景

最近動畫片《小豬佩奇》在網絡爆紅,但同時,也產生極大爭議。它源於英國,每集只有5分鐘,講述了小豬佩奇和家人的幸福生活,深受國內外幼兒和家長喜愛,也在社交網站上以熱門話題和表情包的形式,被網友拿來自嘲和娛樂。但漸漸地,這個原本表達親情、友愛的動畫形象,卻被部分網友添加紋身、混社會等惡搞元素,搖身一變成了所謂的"社會人"的標誌。

2019國考申論熱點話題:小豬佩奇不應為社會人背鍋

熱點獨家解析

為動畫片本身的《小豬佩奇》並不存在內容層面的問題。由於被廣大網友和社交人群的惡搞,結果"二次創作"讓小豬佩奇背了鍋。如今小豬佩奇卻成了反面的教材。

一些火爆的短視頻平臺流傳的"小豬佩奇身上紋,掌聲送給社會人",將這隻形似電吹風的粉色小豬,從兒童的動畫世界,吹到了成年人的"娛樂場"。二維的低幼形象和"社會人"氣質之間的強烈反差,使得"小豬佩奇"的元素在社交網絡環境中病毒般傳播,各種周邊衍生品悉數登場。

"小豬佩奇"的元素,由此被打上了"社會人"的標籤。

這部動畫片在年輕社群的傳播過程當中意義發生了形變和解構,從一個可愛萌化的卡通形象變成了一個帶有高度調侃和戲謔意味的"社會人"形象,背離了它作為兒童啟蒙教育的引導作用和正向意義。

在一系列的短視頻和直播平臺當中,小豬佩奇的走紅逐漸使它被異化成了一個青年亞文化身份確立和彰顯的獨特符號。但在實際上它的符號內涵又可能是充滿了成人世界的世俗想象的。

當"佩奇"現象變成"佩奇"文化,被裹挾在其中的許多青少年們只能用追逐"時髦"來表達:自己並沒有落伍。儘管,他們中的很多人甚至沒有看過動畫片小豬佩奇。這種跟風的所謂時髦感,真正來講並沒有什麼意義和價值。

 華圖教育微評論:無論是潛移默化成為風氣的"佩奇文化",還是主動為之求流量求利益的"二次改編",在小豬佩奇變身"社會人"的過程中,主角小豬佩奇反倒成了被動的那一個,而短視頻、直播平臺以及社交網絡中給小豬佩奇"加料"的人,或許才是真正的"社會人"。

在這個浮躁的中國社會里面,我們還是希望一些真正有價值和教導意義的東西,在國人身上發揮積極向上的作用,而不是盲目的跟風"趕時髦",這樣才會讓社會更加往高的方向發展。

小豬佩奇等系列動畫片其實都傳遞出了家庭教育之道,如動畫片裡的父母很善於鼓勵孩子,讓孩子儘快學會了自立自強,並且傳遞出了父母要學會"藏拙",不要處處表現得比孩子聰明能幹,同時,也教導那些新手父母,應該善於捕捉和創造機會讓孩子去"贏"。我們應該讓這樣的作用繼續發揮下去,而不是像短視頻流行的各種段子,為了趕時髦,帶個什麼小豬佩奇就是什麼社會人了,這些一點意義都沒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