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小鎮力避“跑偏”

特色小鎮力避“跑偏”

位於杭州的巧克力小鎮視覺中國 供圖

自2016年7月起國家大力推動特色小鎮建設後,各省積極響應,特色小鎮不斷湧現,呈現出一批產業“特且強”、形態“小而美”、機制“新又活”的小鎮,成為經濟結構轉型的新樣本。

一面是火爆的建設場面;另一面有的地方卻出現發展亂象……作為新型城鎮化的重要抓手,特色小鎮該怎麼走?走向何處?

需要產業定位

自2016年7月起國家推動特色小鎮建設以來,我國的不少省份迅速作出反應。浙江、河北、天津等都出臺意見,提出到2020年特色小鎮固定資產投資完成50億元。截至2017年底,全國31個省市自治區都提出了特色小鎮建設計劃,其中20個省份明確了具體建設數量,總量達到1700多個,且均要求在2020年前創建完成。

江蘇提出,按照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特色小鎮創建聚焦高端製造、新一代信息技術、創意創業、健康養老、現代農業等產業;浙江提出以產業為導向,通過特色小鎮建設,促進傳統產業轉型升級。

曾經依靠粗放方式發展起來的“塊狀經濟”前些年遇到了“瓶頸”:產業低端,如諸暨的襪業,一雙襪子利潤僅兩三毛錢;往深層次追究,缺乏創新、轉型升級不到位。

如何解決?2015年,浙江省政府提出,未來3年總計投入5000億元培育100個左右特色小鎮。目前,108家特色小鎮都由深厚的產業積澱而成。

不是盲目製造特色

經過這兩年的蓬勃發展,許多特色小鎮已顯現活力,但一些地方的特色小鎮顯現了建設弊端:概念不清,定位不準;盲目發展,質量不高;同質化嚴重,特色不鮮明;房企過度參與,變相搞房地產開發等等。

特色產業是特色小鎮發展的核心,有專家指出,選擇什麼樣的產業?如何做精做強特色產業?才是保持特色小鎮生命力的最關鍵因素。

緊接著出臺了《浙江省特色小鎮創建導則》。根據《指南》,浙江特色小鎮創建規劃在遵循“產業‘特而強’,功能‘聚而合’,形態‘小而美’,體制‘新而活’”的原則基礎上,分成“以提供技術與金融服務產品為主”、“以提供實物產品為主”和“以提供體驗服務產品為主”三大類,作為引導特色小鎮“特色化”規劃建設的分類基礎。

同時,浙江對特色小鎮的形態、功能提出了細緻要求。在形態上,原佈局在城鄉結合部,規劃面積控制在3平方公里左右,建設面積控制在1平方公里左右,所有特色小鎮建成3A級景區,旅遊產業特色小鎮按5A級景區標準建設。

浙江之所以對特色小鎮分類別分細化,就是為防止特色小鎮建設“跑偏”,從頂層設計上就力棄房地產開發,規定:“產業定位須符合信息經濟等七大產業以及絲綢等歷史經典產業;投入資金須完成固定資產投資50億元以上(商品住宅項目和商業綜合體除外)。”

在這一要求下,浙江的特色小鎮形態各異,不拘一格:有的依山,有的傍水;有歷史古鎮,也有現代產業園區;有的改自古糧倉,也有廠房規整的新建築。

如杭州“雲棲小鎮”,四面環山,一泓碧水從鎮中蜿蜒而過,“雲生態”是小鎮的主導產業。“一出門,隨處能碰到同行;一聊天,很快就碰出火花。”IT精英們對這樣的高端要素集聚、行業人才遍佈小鎮讚譽有加。

特色小鎮的“溢出效應”

特色小鎮創建,有帶動有效投資增長、促進城鄉一體化、推動改革創新邁向縱深等多項“溢出效應”。

為了建設好特色小鎮,政府思路一定要清晰。如浙江各級政府在規劃引導、設施配套、公共服務、環境保護、制度供給上發力,深化“放管服”“最多跑一次”改革,降低行政成本、提高行政效率,營造更加公平開放的市場環境。

由此,一批脫胎於“塊狀經濟”搶佔優勢產業中高端的製造業小鎮,突破傳統建制街鎮的行政區劃侷限,成為新常態下推動產業創新升級和新型城鎮化發展的重要抓手。

因為特色小鎮,各地的產業由“低小散”升級為“高精尖”。江蘇常州的石墨烯小鎮、西安世園羅曼小鎮、廈門集美汽車小鎮、海寧的皮革小鎮等,他們都立足於當地的優勢產業,在新的平臺上引入代表產業高端的研發、設計、時尚等高附加值的產業環節,改變傳統工業區“文化沙漠”現象,彰顯出獨特的人文氣質。他們既是產業轉型升級的發動機,又是開放共享的孵化器,集聚人才、資本、技術等高端要素,釋放“創新”新動能,帶動一方產業轉型升級。

“小而美”,“顏值高”,避免“百鎮一面”

同質化嚴重,特色不鮮明,是特色小鎮建設的大忌。那麼,怎麼做到避免“百鎮一面”?

浙江的經驗是,對於特色小鎮建設,實施“創建制”,重謀劃、輕申報,重實效、輕牌子,上不封頂、下不保底,寬進嚴定、動態管理,不搞區域平衡、產業平衡。用創建制代替審批制,實施動態調整,徹底改變“爭個帽子睡大覺”的舊風氣。

為此,浙江省政府明確“寬進嚴出”的政策,每年考核,只有合格才能享受相應優惠政策。為避免“百鎮一面”,同質競爭,浙江省發改委還建立了省級特色小鎮統計指標體系和監測制度,採取一季一通報、一季一現場會、一年一考核、不定期約談等方式,對省級特色小鎮創建和培育對象開展統一監測。

浙江省省長袁家軍曾表示,浙江特色小鎮將一年一大考,健全優勝劣汰機制。今後要把建設實際作為唯一標準,對照要求,該降格的要降格,該警告的要警告,該淘汰的要淘汰。

對於年度考核不達標的特色小鎮,實施退出機制。如奉化濱海養生小鎮因為考核不達標,從省級特色小鎮創建對象被降格為省級特色小鎮培育對象。到目前為止,共有9個被警告,6個被降格。

通過3年多的探索建設,浙江特色小鎮在管理、考核、評價與規劃等方面形成了較為完善與系統的管理體系,走在了全國的前列。在住建部公佈的兩批全國特色小鎮名單上,浙江共有23個小鎮榜上有名,數量居全國第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