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265)「檢察文化」青年幹警談漢南檢察文化(十)

2018/5/24(265)「检察文化」青年干警谈汉南检察文化(十)

檢察文化是全體檢察人員的精神內核,是推動檢察事業發展進步的動力源泉。漢南區檢察院黨組書記、檢察長魏細玉與各部門幹警面對面,談學習、談生活、談理想,談怎麼建設好漢南檢察文化。全院青年幹警積極響應,思想碰撞,結合“我與漢南檢察文化”開展了深入思考。

以下擷取部分幹警思想火花,在本院公號連載,供大家參考。

世界圖書日

2018/5/24(265)「检察文化」青年干警谈汉南检察文化(十)

既講規矩,又講人情

——檢察文化之我見

2018/5/24(265)「检察文化」青年干警谈汉南检察文化(十)2018/5/24(265)「检察文化」青年干警谈汉南检察文化(十)

刑事檢察部

樊 勇

在我還是一名學生時,我一直是這樣想象檢察官的:嚴肅、正直、不苟言笑、說一不二、甚至是還帶點教條主義……我能想到的就是這些詞彙,因為我覺得法律是威嚴的,檢察官只能是這樣的形象才能體現出法律的莊嚴肅穆。到了檢察院之後,我才發現我的這些想法是多麼片面。

剛來檢察院工作的時候,我被分配在了訴訟監督部門,那時接觸最多的就是立案監督工作,出於工作的需要,我經常會跟著部門領導和檢察官一起去對相關證據進行走訪複核,他們的工作方法讓我很意外,他們在找證人核實情況時並不是直接亮出工作證來然後要求證人配合,而是先想辦法和證人拉拉家常,談談與案件無關的情況,等證人沒有排斥心理了再說明來意,展開調查時也極少使用冰冷的法言法語,而是採用普通老百姓能夠理解和聽懂的方式在聊天過程中完成詢問過程,這與我在電視上看到的相差甚遠。後來我的領導告訴我,法律這個行業看上去冰冷死板,但其實只要方法得當,也是能體現出不少人情味的,無論是對被害人,還是證人,甚至是犯罪嫌疑人,只要在法律允許的範圍內,我們都要用心去替對方著想,不能一味按照法律規定的條條框框來辦案,這並不是對法律莊嚴性的挑戰,反倒是從另一個側面維護法律的立法初衷。

2018/5/24(265)「检察文化」青年干警谈汉南检察文化(十)2018/5/24(265)「检察文化」青年干警谈汉南检察文化(十)

正是在這樣的薰陶下,我對法律有了更深刻理解,對檢察文化也有了重新的認識,我們的檢察工作不僅有嚴格的一面,同時也有柔軟的一面,這在我後來協助檢察官辦理批捕案件中體現的更加明顯。

我們在辦理那些事實不清、證據不足或者無逮捕必要的案件時,依照法律規定我們直接作出不批准逮捕的決定即可,但是我們並沒有這樣簡單草率地結案和作出決定,而是在作出不批准逮捕決定前與被害人或者被害人家屬進行會面,在當面聽取他們的意見的同時也講解相關的法律規定,與此同時也協調當事雙方就民事賠償部分達成調解,分析利弊,儘量促成當事雙方化干戈為玉帛,達到法律效果和社會效果的統一,這樣的做事方法當然會增加更多的工作量,但是也恰好體現了我們的檢察工作以及檢察官們柔性的一面,這樣的效果要遠遠好於一張冰冷的不批准逮捕決定書。

2018/5/24(265)「检察文化」青年干警谈汉南检察文化(十)

我想,這或許就是我們漢南檢察的文化精髓:我們不僅僅是單純地打擊犯罪,我們也注重社會效果,承擔社會責任。正是在這樣的工作環境下,身邊有這樣一群優秀的檢察官們,在他們潛移默化的影響中,使我顛覆了自己之前的看法,同時也體會到我們漢南檢察人在工作中所恪守的理念和信仰,那就是:既講規矩,又講人情!

2018/5/24(265)「检察文化」青年干警谈汉南检察文化(十)2018/5/24(265)「检察文化」青年干警谈汉南检察文化(十)

文稿:劉思穎 樊 勇

攝影:樊 勇

編審:張文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