颱風跳起“轉圈舞”

台风跳起“转圈舞”

6月6日6時25分,今年第4號颱風(熱帶風暴級)“艾雲尼”在廣東徐聞登陸。從路徑上看,這個颱風在雷州半島南部到海南北部逆時針打轉,彷彿在此區域畫了一個圈。

歷史上,轉圈的颱風並不少見。那麼,颱風為何會打轉?颱風“畫圈”會帶來什麼?它“轉圈”的“舞步”又是否好測呢?

缺乏引導或過度引導都會造成“迷茫”

中國氣象局颱風與海洋氣象預報中心高級工程師錢奇峰認為,颱風打轉主要有兩種情形:一是颱風所處的環境場中引導氣流較弱,二是多臺風互相影響。當然,這兩種情況也可能同時出現——這時判斷起來就更加複雜。

這就好像一個人站在那兒,一個人向一個方向拉他的胳膊,同時另一個人往另外一個方向拉他的腿,此時這個人到底往哪個方向走,就比較難說。預報員需要綜合多方面的因素,綜合判斷哪個方向的引導氣流是最主要的。

颱風是一個三維的渦旋系統,其路徑主要受大尺度的環境引導氣流影響,不同高度的大氣環境,對臺風影響力的大小和方向可能都不一樣。

此外,颱風周圍天氣尺度系統對臺風運動也有重要作用,颱風的結構及其變化對臺風移動也會造成一定的影響,特別是在氣流較弱的情況下,颱風的非對稱結構是引起其異常移動的重要原因之一。另外地形對臺風運動的作用也不可忽略。

此次“艾雲尼”打轉的主要原因就是引導氣流較弱,其西側的反氣旋階段性加強,又引導它向南運動。東西兩側反氣旋的掣肘,使得它在雷州半島南部到海南北部一帶徘徊;而1986年的第16號強颱風“韋恩”則是雙颱風效應導致颱風打轉的一個典型案例。

“畫圈”損耗“熱機”

我們知道,任何一部機器的運轉,都要消耗能量,這就要有能量來源。颱風也是一部“熱機”,它以如此巨大的規模和速度在轉動,要消耗大量的能量,也必須有能量來源。

颱風的能量主要來自熱帶海洋。在熱帶渦旋里,內部氣壓比四周低,周圍空氣挾帶大量水汽流向渦旋中心,並在渦旋區內產生向上運動;溼空氣上升,水汽凝結,釋放出巨大的凝結潛熱,才能驅動颱風這部大機器運轉。

那麼颱風的能量會因為“畫圈”而改變嗎?

錢奇峰解釋道,颱風的強度變化是由諸多影響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颱風移動的快慢也是颱風強度的影響因素之一。一般來講,當熱力條件滿足時,颱風以正常速度移動有利於明顯增強;但是,如果長時間打轉或移動緩慢,海洋表面下層的冷水上翻,提供給颱風的能量就會減少,不利於颱風增強。

多變的路徑更難測

雖然強度有限,但雨水卻毫不含糊。這是打轉檯風的一大特點,而且,其多變的路徑也讓預測更難。

“與一般的颱風相比,打轉檯風由於長時間在某一地區徘徊,雖然影響的範圍可能會小一些,但帶來的降雨一般更大,大風持續時間也更長。”錢奇峰說。因此,當地居民在遇到打轉檯風時,要尤其注意防範大風和暴雨。

另一方面,打轉檯風預報起來難度更大。因為颱風打轉受多方面作用力的影響,對外界的作用力十分敏感,無論哪一個作用力稍占上風,其路徑都可能出現變化,因此預報的不確定性較大。對預報員來說,準確給出颱風路徑轉折點的確切時間和位置還是很有難度的。洋麵上同時出現雙颱風甚至多臺風也會明顯增加預報的難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