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年前捡大漏的买家,站起来让大家看看

23年前捡大漏的买家,站起来让大家看看


1995年,市场上出现了一只青花杯。

23年前捡大漏的买家,站起来让大家看看

就是这件瓷器。


当时委托人拿出来时,我们都吓了一跳,我们万万没有想到,这位卖家的家中还藏着一件这么好的瓷器。我相信大家也认出来了,这是一件成化年间的官窑瓷器:成化青花高足杯。

23年前捡大漏的买家,站起来让大家看看
23年前捡大漏的买家,站起来让大家看看

这是当年图录的书页,也是嘉德历史上第一次为一件器物在书里做折页。


在那个年代,能在一本图录里为一件器物做一个折页,就说明这件器物是非常非常的重要。事实上也是如此。


在经过二十年看来,这件成化青花的高足杯,可能是国内大陆拍卖市场这么多年来,唯一出现的一件非常可靠非常完美的一件青花官窑的瓷器。

23年前捡大漏的买家,站起来让大家看看

这件青花高足杯,它的高足呈喇叭型,外壁依次绘有宝珠、金钱、犀角、叠腾、梵夹、珊瑚、银锭、贝叶这八种宝物,每件宝物下面均托以莲花,把和杯的交接处绘以如意云纹一周,造型非常精巧,玲珑秀美,胎釉白润。


它的青花给人一种非常轻盈典雅之感。杯子的器足内,横排青花楷书“大明成化年制”款,证明它是一件极为稀少珍贵的成化官窑瓷器。


高足杯也称“马上杯”,上面像一个杯或者碗型,下面有高柄,外观美观,实用方便。这种杯子在元代的时候最为盛行,到了明代也有很多。

23年前捡大漏的买家,站起来让大家看看

从它的纹饰、风格上来看,我们推测这件成化青花高足杯应该是当时宫廷中用于供奉佛像的佛前供器。


在台北故宫有两只与它在器型、纹饰、尺寸完全一样的青花高足杯,而在国内的北京故宫也同样有一只。


有人可能会疑惑:这么一只小小的青花高足杯,为什么这么名贵,这么被世人所珍视呢?


那么,我就跟大伙儿来仔细鉴赏一下高足杯的几点特别的地方。

23年前捡大漏的买家,站起来让大家看看

首先,我们看高足杯底部的有个凸结型的柄。这种竹节式柄的高足杯,是成化时期高足杯的一个特色。


高足杯有两种,一种它的柄上没有凸结。

23年前捡大漏的买家,站起来让大家看看
23年前捡大漏的买家,站起来让大家看看

上面贴的这两个图,是宣德时期的没有凸结的高足杯。


跟成化时期的高足杯比较就很容易看到,成化高足杯柄竹节式的设计,令高足杯器身的比例中间有个平衡点,使得器身感觉更加典雅秀巧。

23年前捡大漏的买家,站起来让大家看看
23年前捡大漏的买家,站起来让大家看看

这两个图是宣德时期的有凸结的竹节柄的高足杯。把宣德时期和成化时期的高足杯作一个比较就不难看出,成化时期的高足杯的杯型更加秀巧。


我们再看纹饰。成化时期的青花瓷器是使用平等青料,这种青料成色稳定,发色蓝中微泛青灰。所以用这种青料描绘的瓷器,给人发色更加淡雅的印象。


成化时期的纹饰比较疏朗,它的笔划线条非常纤细,多用勾勒渲染。但这种渲染大都是平涂,没有阴阳项背之分。它的花叶一般做手掌状的撑开,叶子多为齿边,所以它的纹饰整体比较平面,但是也比较清新淡雅。


尤其我们可以注意,这个高足杯底部的这一圈弦纹和口沿部的一圈弦纹。成化青花瓷器有一个特点,它不太注重边饰,边饰不繁复,往往就这么一道弦纹。但是这道弦纹,它的间距、力度、发色都给人感觉非常的舒服,非常的好。


就是这么简简单单的弦纹装饰,就在这一笔一道中,使得这个瓷器增添了简洁、雅致的魅力。所以,在我们瓷器圈里谈到成化瓷器的时候,都是对成化瓷器的这一道青花弦纹津津乐道、甚为赞誉的。

23年前捡大漏的买家,站起来让大家看看

这张图里器物的下部就是上面说的这道青花的弦纹。


我们再说胎釉。这个青花高足杯的胎非常细腻洁白,釉极其温润,稍微有点发青,手抚上去去玉质感。杯子的内釉、外釉、底釉三面釉一致。成化的釉历来为人称道,被认为是历代瓷器中最好的帝釉。


有人说,为什么成化的釉面这么肥润,有羊脂白玉的感觉,是任何时代所不能比拟的呢?


这主要是因为它的瓷胚和釉的原料非常好,用的是优质的御土,陶细,釉中成分比如说钙、钠,含量很高,所以它才能达到釉面的这种效果。


但是事物都有两面,有没有人发现这个高足杯有个不完美的特点?那就是这个高足杯的身上有开片的现象。


这不是我们这件成化青花高足杯所独有的,事实上北京故宫所收藏的成化高足杯同样它的器柄上也有这种釉面开片的现象,只是那一件没有沁进脏东西,看着不那么明显。


大家可以对比一下北京故宫馆藏的这件高足杯细节图。有没有看见柄上开片的现象?

23年前捡大漏的买家,站起来让大家看看

事实上如果我们注意明代早期,比如永乐、宣德的瓷器,尤其是宣德的一些小件的瓷器的器物上,经常会有这种开片的现象,有的釉面开片十分严重,甚至有点接近像哥釉的现象。这是怎么回事呢?


和景德镇一些专门烧造瓷器有经验的师傅交流探讨后,我也比较认同这样的观点:


很有可能是在瓷器烧造中由于过于追求瓷胎、瓷胚的精炼,而造成的过犹不及的现象。


当时所谓“御土”,要把瓷胎做的非常致密、坚实。由于淘洗的次数过多,导致胎土中的颗粒过于细小,吸水性比较差,在施釉烧造的时候,在胎釉结合包括在温度上就会出现一些问题,从而就会造成这一现象。


这种现象在永乐的时候相对比较少,但在宣德时期由于瓷器更加精炼,这种现象更多。并且在大件器物上相对比较少,在小件器物上尤其明显,就是因为它的胎淘炼得太细,淘洗次数太多,导致胎中的颗粒过于细小。


所以,这一特征也可以作为我们鉴定明代早期的青花瓷器,尤其是高档官窑小型瓷器的个人心得体会。


这么一件小小的青花瓷器,它为什么价格这么昂贵呢?


其实成化瓷器很早就开始贵了。在成化二年,进士陆容所写的《菽园杂记》一书中,对龙泉窑、汝窑都礼赞有加,但对成化的瓷器只是提及而已,并没有当成很珍贵的东西来看待。


到了万历年间,据沈德符所写的《万历野获篇》,在万历二十几年,他大概才十几岁的时候,成化窑的东西也不过数钱而已,不是很贵,但是到了后来,成化的瓷器已经广受珍爱,他想要买但是已经买不起了。


所以,从这个文献中可以知道,成化窑的瓷器是从万历初到万历中,这一段时间里一下子就昂贵起来了。


为什么是这样呢?有人推测,因为万历皇帝在万历十年以前还比较年幼的时候,主要由皇太后以及首辅张居正来辅政,所以行为比较规矩。等到张居正下台,皇太后死后,万历皇帝就过起了非常奢靡的生活,追求各种名物,追求前朝的宝物,生活无度。底下有很多人为了巴结皇帝,供奉很多奢靡之物。


也是在这种情况下,前朝的很多东西,也包括古玩、字画、艺术品等,价格随之上升。而成化瓷器作为当时一种珍稀的物品,估价也开始扶摇直上。


经过了明末清初的动荡,这么多年下来,完整的成化的瓷器,尤其是能代表成化时代艺术风格的小件轻盈典雅的瓷器,像这种高足杯、鸡缸杯能留存下来就非常非常稀少了。所以,它们今天非常受人珍视,有非常昂贵的价格。


遗憾的是,1995-1996年的时候,国内市场还比较狭小,大家对此认识不足,当时这件高足杯的落槌价才仅仅——74.8万元人民币。


所以当时来说,这个成化杯真是卖得太便宜了。


可能也恰恰就是这个原因,这只成化杯卖出去以后,迅速销声匿迹,买到的人再也没有把它拿出来。

23年前捡大漏的买家,站起来让大家看看

文章摘自:骨董时光微讲堂第23期


有彩蛋:

物华天宝-重要私人旧藏古董珍玩专场(三)

正在进行中......

等你来!

近期热文链接

————————长按二维码一键关注————————

23年前捡大漏的买家,站起来让大家看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