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六個誤會,導致許多家庭反目成仇對簿公堂

這六個誤會,導致許多家庭反目成仇對簿公堂

這六個誤會,導致許多家庭反目成仇對簿公堂

中國人自古有“五福”的說法,常說“五福臨門”,五福,究竟指的是什麼?五福臨門中的五福源至《書經·洪範》:“一曰壽、二曰富、三曰康寧、四曰攸好德、五曰考終命。”是古代中國人民關於幸福觀的五條標準。最後一福“考終命”,指的是人臨終時,身體沒有病痛,心裡沒有牽掛和煩惱,安詳而且自在地離開人間

“死亡”可能是很多國人所忌諱的話題,而遺囑恰恰就是與死亡相關的事情,導致不少人在遺囑這個問題上避而不談,甚至爭相逃避。但即使忌諱,人總是要面對。從自然屬性來說,人作為一個生命體總是會隨著時間逐漸消亡;這是一個自然規律,並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

今天咱們聊一聊日常生活中關於“遺囑”有哪些誤區需要大家知道。

這六個誤會,導致許多家庭反目成仇對簿公堂

01老了病了才去立遺囑

很多人聽到立遺囑,第一反應就會覺得“是不是這個人行將就木,所以才決定要立遺囑,提前交待身後事呢?”根深蒂固的觀念,加上根深蒂固的做法,再加上根深蒂固的忌諱,造就了很多人對於遺囑的誤解,也造就了許許多多的侯耀文、龔如心等的爭產案。

正如林依晨認為:每個人都應該預先準備,因為你永遠不知道明天與意外哪個先到。

02家庭和睦,不需要立遺囑

一部分人會覺得,自己家庭和睦,就算自己過世後都不存在家裡會爭產的問題,無需立遺囑,採用法定繼承也可以。但是很多人卻沒有料想到,即使家庭和睦也很難抵擋人性的猜疑。

在很多司法實踐中,出現過很多斯人已去,在沒有留下遺囑的情況下,同室操戈、對簿公堂的不在少數。家庭和睦既要靠禮教道德,也要靠法律制度,而遺囑能防止家庭成員之間互相猜疑,有助於和諧。

03有法律,不需要遺囑

面對財富傳承的問題,有人會覺得“既然有法律,可以交給法律解決。”自己不願意思考的問題,百年之後家人對分配遺產有不同意見的,可以到時候請律師,按照法律規定解決,如果實在不行,那就到法院提起訴訟,讓法官來判定。但是他們卻忘了一句“清官難斷家務事”,法律並不是萬能的,與現實相比法律具有一定滯後性。

現實生活是多變的,我們不能總是用昨天的法律約束今天的行為。而遺囑,作為繼承人與被繼承人之間的“法律”,具有很強的穩定性,能夠彌補法律的空白。

04立遺囑,是有錢人的玩意

有人又會覺得“我又不是腰錢萬貫,沒有別墅更沒有公司股份,遺囑這東西,有沒有都沒關係。”古語有云“貧賤夫妻百事哀”,普通人當然有普通人的快樂,但是沒錢的日子可能會遇到很多困難,需要安排的後事恐怕只會更多,不會更少。

譬如:

銀行按揭每個月都要還。如果沒有安排好,不但遺產沒法繼承,房子還有可能被銀行收回。

對子女教育撫養的安排。包括由誰監護,誰可以輔助對孩子進行撫養,甚至是對孩子的期望、勸告、甚至家訓等這些遺留給孩子的精神財富和意義要遠遠大於物質遺產的安排。

還有一些沒有憑證的債權和債務,甚至家人不知道的私房錢小金庫等。對自己的身後事安排。是否舉行追悼儀式,如何舉行,如何安葬,對什麼人有什麼東西轉交,有什麼話要說等等。

家之所以為家,不是因為有錢,而是因為有愛。作為家的一份子,如果要離開,放心不下的除了錢,更重要的是人,是感情,是後事。安排後事是一件很嚴重、很嚴肅、很複雜的事情。

05我家寶寶是獨生,不需要遺囑

“獨生子女”是我國計劃生育的一個衍生品,當中不少父母認為自己的孩子是獨生子女,財產自然就留給TA的,沒有立遺囑的必要。但是在司法實踐中,獨生子女的繼承訴訟遇到特殊的法律障礙有凸顯的趨勢。

首先,如果孩子是未成年人,那麼孩子的未來誰來負責?如果沒有遺囑,監護人可能遲遲不能決定,孩子無法獨立辦理繼承的事情,父母就算留下金山銀山,對於小孩子來說也只是一串數字。

然後,父母的財產在哪裡?如果父母去世前沒有說清楚,孩子很可能拿不到存在或者不知道存摺密碼,去找哪家銀行都不知道,那怎麼辦呢?

再者,獨生子女離婚的話,是否會被對方分走財產?根據《婚姻法》的相關法律規定,在婚姻關係存續期間所繼承的遺產,如果老人沒有指定遺囑指定由自己子女繼承的話,會被視為是夫妻共有財產,離婚的時候對方可以要求分割這部分的財產。

最後,獨生子女在繼承遺產時,面對各種紛繁複雜的手續,怎麼順利繼承,怎麼消除隱患,如果沒有遺囑,很多都無法辦理:辦不了公證,想去法院打官司連被告都找不到。存款取不出,房產沒法過戶,事情永遠辦不了。

06遺囑繼承是個人的事,與企業經營無關

按照法律規定,股東去世後,他遺留下來的股份應該由繼承人繼承。如果沒有遺囑,辦理股份繼承權公證就會很複雜,有時候甚至不得不通過漫長的訴訟來確定股份歸屬。在股份確認前,公司經營必然受到影響。

繼承的事情,很多人認為都是家長裡短,和企業經營沒有什麼關係,但是當企業老總、股東或者高管意外去世,在沒有傳承計劃的情況下,會發生什麼情況?現實告訴我們,如果發生這種情況,企業往往會陷入重重困境,甚至一蹶不振、全面崩潰。遺囑繼承問題,有時候足以影響到企業的命運。

這六個誤會,導致許多家庭反目成仇對簿公堂

哲學家塞內加說過“生命,只要你充分利用,它便是長久的。”用坦然和平常心去面對“死亡”這兩個字,摒棄傳統對於死亡的忌諱,理性對待人生,才是真正負責任的態度。而“遺囑”的重要性更應該為大眾所熟悉。

這六個誤會,導致許多家庭反目成仇對簿公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