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資管基金:超高收益率安全否?

在近兩週數字貨幣市場的慘跌淒冷中,FCoin忽然成了網紅。一時間整個幣圈乃至鏈圈都盯著這家“創新”交易所。

數字資管基金:超高收益率安全否?

投資者蜂擁入場,同時伴隨著此起彼伏的質疑聲:交易數據是否造假?“交易即挖礦”機制是否可持續?其他交易所如何應對?

顯然,以普通投資者的能力,很難判斷平臺機制是否科學,數據是否真實,更無法預判其同業是否會跟風或有更大突破。

投資者的評判標準很簡單,有收益才是硬道理。哪裡有收益,他們就往哪裡跑。

對交易所而言,要面對同業競爭,更要直面投資者逐利的人性。對投資者而言,“低買高賣”四個字包含了複雜的技術操作和玄妙的心理博弈。

數字資產管理平臺尚幣創始人CEO周淵凱對算力智庫表示,“投資者逐利沒問題,關鍵得認識到自己的風險承受力和預期收益。新入場的投資者往往會有較高的收益預期,對風險卻認識不足。”

數字資產基金品類崛起

數字資管基金:超高收益率安全否?

2017年以來比特幣暴漲,吸引投資人如過江之鯽,成群湧入市場,隨即也讓很多人感受到了被“割韭菜”的痛楚。對此周淵凱表示,“我們發現在二級市場中賺錢的人並不多,大部分虧損的投資者都沉默了。”

談及投資建議,周淵凱認為,投資任何標的,首先就是要懂。“不要去投資自己不理解的東西,也就是你要知道你買的到底是什麼。投資還應看長期價值,做短線很少有能賺到錢的。”

這一觀點與著名投資人查理·芒格的“坐等投資法”頗為相似。芒格認為,大部分投資收益都是由為數不多的幾次機會帶來的,因此需要抓住僅有的幾次極具價值的投資機會就行。

可是發現機會談何容易。

數字貨幣市場波動大、二級市場消息不準確,投資穩定性差,風險係數高。在這樣的市場裡不僅任何投資行為都有風險,頻繁的短線交易只能給交易所貢獻利潤。

對於大部分能力與信息都不足的普通投資者,與其發現“一記絕殺”的機會,不如找到更為穩健的數字資產增值門道。

這個門道在哪裡能找到?

據觀察,基金類產品已在當前數字資管市場佔據主流。當整體市況不佳,基金可以憑藉做空機制規避空頭壓制帶來的虧損,甚至擴大收益。

傳統基金種類很多,如股票型、貨幣型等。

數字資產基金儘管有不同形式,如數字錢包的理財功能、交易所的理財產品、專業投資平臺等,但這些產品的本質都是基金,其中有許多低風險的穩健型產品。

數字資管基金:超高收益率安全否?

24%年化收益安全否?

以技術原理而論,數字資產基金與傳統基金基本相同。

數字資產基金也是通過發售基金份額,投資人認購份額,進而將資產集中管理,風險共擔,利益共享,只是把投資標的變成了數字貨幣。

以尚幣平臺為例,目前該平臺為用戶提供的某類固定收益基金產品,以ETH認購,起投額為1 ETH,投資期限30天,年化收益率24%。

需要特別留意的是,24%是年化收益率,即對於單期30天的產品,單月收益率約2%。也就是說,如果投資者認購1 ETH,那麼30天后的到期收益就是約0.02 ETH。

儘管0.02看起來很少,但如果以傳統投資標準來看,24%年化收益率那是相當高的收益水平。周淵凱卻還表示,數字資產基金24%年化收益率並不算高,關鍵還在於風險把控。“有許多平臺的產品收益率遠高於24%,但我們想給客戶的不僅是收益,更是安全保障。”

周淵凱稱,尚幣平臺設立了安全基金池,也就是拿出一部分收益作為保障資金,在市場發生結構性風險時仍可給投資者提供資金託底保護。

這就是說,投資者認購的基金,無論其自身收益表現如何,投資者回報率比較確定。

這可以說是平衡收益與風險的權宜之計,也更適合那些不想在二級市場冒險,只求資產保值增值的投資者。

基金類產品按照風險等級可以分為穩健型、保底型和成長型。尚幣平臺未來仍主打前兩種,因為成長型產品意味著高風險高收益,需要投資者有較高風險承受力和資金配置能力。

數字資管基金:超高收益率安全否?

數字資管行業現狀

隨著數字資產行業逐漸興起,投身其中的平臺越來越多,也確實有不少基金類產品實現了高收益率。

如數字貨幣基金平臺OldDriver就提供年化收益率為60%左右的產品,平臺註冊量很大。

另據瞭解,AiFC的量化交易基金產品“菊花一號”也在兩個月內實現了極高的年化收益率,遠超法定高利貸收益標準。

由此也可看出,在行業發展初期,各家平臺都在探索階段,各有各的打法,領軍者還未出現。目前的現狀是,市場不僅尚未進入快速發展期,還面臨諸多挑戰和問題。

首先,存量用戶多,新增用戶少。

投資數字資產基金產品一般需要以數字貨幣認購。若數字貨幣市場表現慘淡,則新入場投資者數量會減少。

因此,資管平臺激活存量客戶(持幣客戶)的效率要遠大於開發新客戶(增量)。這是因為新客戶手中還未握有任何數字貨幣,投資也就無從談起。

對於一心想要做大蛋糕的資管平臺來說,擴大新增用戶的過程尚需時日。

其次,收益期限長點更好。

周淵凱反覆向算力智庫強調,資管平臺的發展目標不應著眼於創造短期的投機收益。因為市場風險很大,要致力於長期價值。

所謂長期價值,不僅是給投資者創造長期收益,也為平臺自身的長期發展奠定基礎。“我們的發展不看眼前短期利益,更重視長期用戶價值,這雖然笨,但確實最有效。”

第三,資管大體系還未形成。

在周淵凱看來,數字資管市場未來的發展,應形成大生態。產品設計除了基金,還會有隨存隨取、質押貸款、數字信用生活等多種類型的相關金融服務。

數字資管平臺要連接產業鏈各環節如交易所、投資機構、礦場等共建產業生態系統。

“市場的增量不能光靠幾家平臺做,而要整個產業鏈合作共贏,各方都能獲得價值。未來的真正的價值源於生態的網絡協同,我們希望與各個節點都能夠互相賦能。”

第四、監管真空。

監管始終是數字資管繞不開的話題。

周淵凱認為,目前數字資管面臨的最大挑戰還是在監管層面。資管平臺的發展以及資管行業的發展都應根據監管政策的變化而調整。

缺少監管容易導致行業混亂,如果有平臺發生風險事件,更會傷害到整個行業。周淵凱坦言:“數字資管行業需要有系統性和規範性。我們希望有監管,因為我們希望做正確的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