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夕勇:關注動力電池發展 推動企業間合同協作

张夕勇:关注动力电池发展 推动企业间合同协作

在6月27日舉辦的主題為“推動產業協調發展”的中國(青海)鋰產業與動力電池國際高峰論壇上,北京汽車集團有限公司總經理張夕勇發表了主題演講。他表示,新能源是未來汽車產業發展的主流趨勢,推動整車和動力電池企業合作協同,實現新能源產業鏈共同發展勢在必行,同時這也將是北汽發展新能源汽車的重要方向。

近年來,隨著全球範圍內新技術革命逐步深化,能源與碳排放等資源環境與約束逐步收緊,汽車電動化越來越成為各國加快推進能源轉型戰略,從“雙積分”政策,從新能源汽車免徵車購稅政策的實施到動力電池回收再利用方案的發佈,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的戰略定位得到不斷地強化和落實。到去年年底,中國新能源汽車產量達到了77.7萬輛,累計銷售180萬輛,貢獻了全球新能源汽車總銷量的一半,並連續三年位居全球銷量第一。

張夕勇認為,2018年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增長動力轉向由市場拉動,逐步擺脫政策的依賴。面對市場需求的快速增長,進一步提高續航里程,加強智能網聯應用,提升產業品質是未來新能源汽車研發的目標。其中動力電池作為新能源汽車的核心,將直接影響新能源汽車性能以及整車成本,進而已成為各大企業產業鏈佈局的戰略重點。相應的,市場對電池的需求量大幅度增加,也將加速推動動力電池技術的發展。

但是對於動力電池企業來講,目前市場形勢並不容樂觀,材料成本增加、整車企業降低成本壓力的傳導、博弈成本增加以及規劃產能過剩等都是一個接一個的考驗。

據統計,2020年,國內七家主要動力電池廠商的生產能力將達到100GWh,能夠滿足200-300萬輛純電動汽車的需要。而目前行業預計到2020年國內新能源汽車產銷量在200萬輛、180萬輛左右,其中純電動汽車預計在140-160萬輛。

“動力電池行業的競爭不僅僅是電池企業間的競爭,新能源汽車的競爭也並非侷限於整車間的競爭,這已經成為新能源汽車產業的共識。整車零部件雙方相互依存、共同進步,只有站在產業發展的高度,秉持開放、合作的心態,共同應對挑戰,才能走出一條適應新能源汽車產業新生態的新路子。”張夕勇說。

此外,他還提出,技術層面推進電池企業轉型和升級,實現生產的規模化與標準化,提升成品率,完善回收體系也迫在眉睫。動力電池有效突破成本關,新能源汽車才能擺脫對政策補貼的依賴。

作為新能源汽車產業先發者和主力軍之一,張夕勇表示,未來在乘用車方面,北汽將繼續鎖定商業化市場,打造爆款產品。商用車方面則會定位中高端新能源產品,系統規劃卡車、大客車等類別,全面開啟後補貼時代有競爭力的全新平臺的產品研發,並會進一步開拓私人用戶市場和換電出租車、城市電動物流車、公交車等潛力細分市場。與此同時,北汽還將積極圍繞新能源汽車產業鏈,特別是在動力電池領域和寧德時代、SK電芯以及國外供應商建立產業鏈,進行縱向深度合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