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時間(音頻)‖ 深入認識經濟發展新常態(上)

学习时间(音频)‖ 深入认识经济发展新常态(上)

学习时间(音频)‖ 深入认识经济发展新常态(上)
学习时间(音频)‖ 深入认识经济发展新常态(上)

《學習時間——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特別專輯

《讓我們一起學習》音頻節目

第七專題《適應、把握、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

第四篇 深入認識經濟發展新常態(上)

深入認識經濟發展新常態(上)

学习时间(音频)‖ 深入认识经济发展新常态(上)

(2016年1月18日)

關於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我講了多次,今天換個角度,從歷史和現實的角度講講。

“十三五”時期,我國經濟發展的顯著特徵就是進入新常態。新常態下,我國經濟發展的主要特點是:增長速度要從高速轉向中高速,發展方式要從規模速度型轉向質量效率型,經濟結構調整要從增量擴能為主轉向調整存量、做優增量並舉,發展動力要從主要依靠資源和低成本勞動力等要素投入轉向創新驅動。這些變化,是我國經濟向形態更高級、分工更優化、結構更合理的階段演進的必經過程。實現這樣廣泛而深刻的變化並不容易,對我們是一個新的巨大挑戰。

“明者因時而變,知者隨世而制。”謀劃和推動“十三五”時期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就要把適應新常態、把握新常態、引領新常態作為貫穿發展全局和全過程的大邏輯。

從歷史長過程看,我國經濟發展歷程中新狀態、新格局、新階段總是在不斷形成,經濟發展新常態是這個長過程的一個階段。這完全符合事物發展螺旋式上升的運動規律。全面認識和把握新常態,需要從時間和空間大角度審視我國發展。

從時間上看,我國發展經歷了由盛到衰再到盛的幾個大時期,今天的新常態是這種大時期更替變化的結果。

我國古代以農業立國,農耕文明長期居於世界領先水平。漢代時,我國人口就超過6000萬,墾地超過8億畝。唐代長安城面積超過80平方公里,人口超過100萬,宮殿金碧輝煌,佛寺寶塔高聳,東西兩市十分繁榮。詩人岑參就有“長安城中百萬家”的詩句。北宋時,國家稅收峰值達到1.6億貫,是當時世界上最富裕的國家。那個時候,倫敦、巴黎、威尼斯、佛羅倫薩的人口都不足10萬,而我國擁有10萬人口以上的城市近50座。

工業革命發生後,我們就開始落伍了,西方國家則發展起來了。鴉片戰爭後,我國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逐漸解體,工業革命機遇沒有抓住,儘管民族工業也有一些發展、外國資本也有一些進入,如上海的“十里洋場”、天津的工業、武漢的軍工生產也曾名震一時,但總體上國家是貧窮落後、戰亂不已的,在時代前進潮流中掉隊了。這一狀態持續了百餘年。

新中國成立後,我們黨領導人民開始大規模工業化建設。毛澤東同志提出,我們的任務“就是要安下心來,使我們可以建設我們國家現代化的工業、現代化的農業、現代化的科學文化和現代化的國防”。上世紀50年代,國家建設取得顯著成效。後來,由於在指導思想上出現了“左”的錯誤,還發生了“文革”那樣的十年浩劫,加上我們對社會主義建設規律認識不夠深入,大規模工業化建設未能順利持續下去。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開啟了改革開放歷史新時期。30多年來,儘管遇到各種困難,但我們創造了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一個國家經濟高速增長持續時間最長的奇蹟。我國經濟總量在世界上的排名,改革開放之初是第十一;2005年超過法國,居第五;2006年超過英國,居第四;2007年超過德國,居第三;2009年超過日本,居第二。2010年,我國製造業規模超過美國,居世界第一。我們用幾十年時間走完了發達國家幾百年走過的發展歷程,創造了世界發展的奇蹟。(未完)

(這是習近平在省部級主要領導幹部學習貫徹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精神專題研討班上講話的一部分。)

学习时间(音频)‖ 深入认识经济发展新常态(上)

值班副主任:吳紀銘

常務副主編:林為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