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上亦“芳華”——寫在知青純愛情感電影《蘋果紅了》上映之前

土地上亦“芳華”

——寫在知青純愛情感電影《蘋果紅了》上映之前

土地上亦“芳華”——寫在知青純愛情感電影《蘋果紅了》上映之前

土地上亦“芳華”——寫在知青純愛情感電影《蘋果紅了》上映之前

土地上亦“芳華”——寫在知青純愛情感電影《蘋果紅了》上映之前

土地上亦“芳華”——寫在知青純愛情感電影《蘋果紅了》上映之前

  馬一夫 趙懷軍

  一位曾經在國家機關任職的老幹部在觀摩電影《蘋果紅了》後對中國知青現象如是詮釋:特殊的年代,特殊的人;特殊的群體,特殊的魂;特殊的經歷,特殊的愛!特殊的緣分,特殊的情!這是一代只有在九百六十萬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才有的精靈!他們的人生觀價值觀是最純粹的,他們的情與愛是最真摯的。曾經的他們,無疑黃土地上亦芳華;眼下的他們,則是建設中華民族“新時代”的脊樑!

  1

  “青春的歲月像條河,歲月的河匯成歌。一支歌,一支深情的歌,一支蹉跎歲月裡奮鬥的歌……”許是心有靈犀,筆者在觀摩描寫當年知青純愛情感電影《蘋果紅了》樣片後,耳邊驀然響起了著名歌唱家關牧村為知青題材電視劇《蹉跎歲月》配唱的這首歌……

  作為中宣部和國家廣電總局重點扶持和鼓勵的正能量現實題材和主旋律作品,電影《蘋果紅了》是為全面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和迎接改革開放40週年及中國知青上山下鄉插隊落戶50週年,緊密結合當年(直到現在)北京知青與陝北蘋果主產業“血濃於水”的實際,為了更好向全國推介革命聖地延安優質蘋果,由延安紅色直羅文化傳媒有限公司策劃發起並投資、河南電視傳媒發展有限公司承製、屢獲國際大獎的第六代知名導演李科先生導演的。這部堪稱“新時代”首部以陝北延安黃土地為背景正面描寫的知青純愛情感電影的《蘋果紅了》日前已經殺青,不久即將問世與觀眾見面。

  作為電影《蘋果紅了》主要發起者與策劃人——延安紅色直羅文化傳媒有限公司總經理緱軍安先生,多年來一直致力於弘揚紅色文化及知青文化,讓更多年輕人瞭解我國的紅色歷史,感知中華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與此同時,緱軍安先生矢志不渝地把目光投向家鄉的建設,弘揚陝北黃土地光榮而淳樸的傳統精神,和當年下鄉在延安富縣乃至陝北的知青們勠力同心,旗幟鮮明地弘揚革命聖地延安精神,傾心挖掘有益於社會的中國知青精神。此次,緱軍安先生敏銳且正當其時地發起有關延安蘋果品牌的話題,該電影就是他本人發起的知青主題系列電影的第二部。而《蘋果紅了》無疑開創了新時代以影視語言重新全面解讀中國知青的先河,對貫徹落實十九大精神,講好“新時代”中國故事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歷史意義。

  2

  眾所周知,紅色文化、知青文化是中華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此次由延安紅色直羅文化傳媒有限公司策劃發起並投資、河南電視傳媒發展有限公司承製的電影《蘋果紅了》,即是響應習近平總書記有關建設革命老區、弘揚紅色文化的號召,是向十九大獻禮的金鼎之作。電影《蘋果紅了》作為將陝北延安黃土地的紅色文化與知青歲月、蘋果產業(延安地區是世界蘋果最佳優生區之一,素有“中國蘋果之鄉”美譽,堪稱馳名中外的海內外知名品牌,素以色、香、味俱佳著稱,系全國蘋果外銷的最重要的生產基地之一)等元素融為一體的主旋律電影,以勤勞質樸的革命聖地延安人和延安特產的品牌蘋果為創作靈感源泉,借景喻人,借物言情,從一個北京返鄉知青的視角展現延安這片火熱的黃土地幾十年來翻天覆地的變化和人生命運的悲歡離合,歌頌了勤勞善良、正直果敢的革命聖地延安人積極向上奮力開拓建設美好家園的優秀品質和人格魅力。該電影根據真實經歷改編,顛覆傳統知青文化中的傷痕文學風格,以創新的手法打造一部反映北京知青與延安及富縣人民攜手並肩,創造新延安的積極向上、正能量文化精品。

  電影《蘋果紅了》以五十年前那段特殊歷史年代及延安地區數十年來的鉅變為背景,取材於那個年代走入社會知青的故事,在這裡他們把風華正茂的寶貴青春奉獻給了陝北黃土地,黃土地也把他們當成自己的娃,讓他們在與當地父老鄉親水乳交融的生活中深深地愛上了這塊淳樸厚重的黃土地。電影把鏡頭深入到黃土地上一個古樸的小山村,讓歷史推回到了六七十年代的風雨飄搖中,用白描的手法講述了發生在黃土地上、土窯洞中幾個年輕人的故事,演繹出一段段現代版情愛的童話。

  電影故事娓娓地講述了來自大城市知青來到陝北延安黃土地深處所經歷的一段情深愛濃的心路歷程,把下鄉插隊知青梁川和黃土地上的姑娘尹芳人生命運互相交織的悲歡離合,令人感懷的親情與愛情,以一段感天動地的愛情故事在古樸雄渾的黃土地上展開了一幅絕美的畫卷。故事延綿演繹了幾十年的時間,黃土地經濟上的變革,黃土地的純樸,黃土地上年輕人對愛的追求,人們為幸福生活努力的故事都在一場忠貞的愛情中淋漓盡致地表現出來了。故事中既歌頌了深厚的中華民族傳統美德,也讚揚了那一代人對愛情的忠貞和堅守,弘揚了中華民族對待愛情傳統美德,整個故事被頌揚的主旨對現代年輕人的婚戀觀有著積極的現實社會意義。

  3

  這是第一部以情愛視角在銀幕上講述北京知青與延安黃土地姑娘男歡女愛的故事,用一個長達幾十年的愛情闡述質樸的黃土情精神的傳承。故事以雄渾的黃土地的深沉為依託,深度挖掘底蘊深厚的中華精神的傳承,把年輕人對愛的真摯和大膽的追求表現得淋漓盡致。整個故事以情愛為一條主線,輔以風光美麗的黃土高原為背景,把陝北黃土地上的紅彤彤的甘甜蘋果融入了其中。蘋果紅了,愛情有了結晶,故事在歷史積澱深厚的延安富縣葫蘆河畔慢慢地拉開了大幕。整部電影既有濃厚的黃土情又有真摯樸實的戀情,故事在委婉中講述了那個特殊時代一直延續到今天的情愛故事。這正是:從不充分的前提中去推斷充分的結論,這種人生就是藝術!

  在那個特定的時代,知青由生活條件優越的大城市來到相對貧困的陝北黃土高原,在貧窮落後的環境中真實地體會到了最底層農民的艱辛,在和農民為了溫飽並肩的勞動和生活中感受到了生活的不易……他們知道在這樣的環境、在這樣沒有個性的困惑中悲觀迷茫與感傷,往往會虛度年華。在震驚之餘,知青們瞭解了社會的真實狀況,同時也在冷酷的事實中體會到了中華民族勤儉耐勞和拼搏向上的民族精神,在日常的生活中他們更是找尋到了人與人之間純樸善良的愛,在當時動亂的社會環境中猶如一股清純的風溫暖了在經歷了暴風驟雨後年輕人那顆迷茫冰冷的心。

  有道是,人生就是石材。要把它雕刻成神的姿態,或是雕刻為魔鬼的姿態,悉聽各人尊便。不是嗎?在當時特定的知青時代裡,如果說大多數人終其一生,外在的生活似乎都是那麼空閒而無意義還情有可原的話。那麼,其內心世界若再愚昧、墮落而不自覺,即是可悲可嘆的了!

  美國作家傑克·倫敦在《熱愛生命》中曾經告誡人們:每一個熱愛生命的人,他的生命之火都是不會熄滅的。通過電影《蘋果紅了》,我們深深體會到,北京知青的那些有識之士在感奮與淚水中睡去,從內疚和不安中醒來。他們不願隨波逐流,把自己貶低到庸人的泥潭中去;他們在苦與痛的磨礪中也贏得了堅韌與自信,同時深刻地感受到來自黃土地上人性真情實感的大美!

  誠然,若用顯微鏡觀察人生,就會發現人生常常充滿著毛骨悚然的恐怖,因此,我們才需要羅曼史;“羅曼史”不僅會給我們精神上的食糧,而且常常是使我們人生向上的最大力量。影片中,在延安這塊黃土地上,年輕的北京知青以延安父老鄉親那甘之如飴的乳汁滋養著他們的身心,他們從面對困境中猝不及防的困惑中走了出來,他們的腳終於踩在了堅實的黃土地上,開始了腳踏實地的征程……並且在這段路程中他們一步比一步走得更加堅實,進入青春期的年輕人更是收穫了純真的愛情,他們之間深深地愛著對方(如影片中的北京下鄉插隊知青梁川和黃土地上的姑娘尹芳),沒有感天動地的轟轟烈烈,可卻是純真質樸永恆的愛,為了愛他們付出了極大的代價,他們放棄了回到城市與媽媽團聚的機會,堅守在愛人的土窯洞裡為改變第二故鄉的面貌做著努力。他們只是耕耘,不問收穫。無論什麼樣的災難降臨也不罷手,好像一個苦行僧那樣的虔誠!

  4

  正如此,梁川與尹芳堅信,現實生活雖然有著諸多的艱辛與不容易,但也蘊藏著詩與遠方;他們堅信:一個多霧的早晨,必然會有一個晴朗的天空。所以彼此深深地愛上了對方。黃土地上姑娘尹芳的愛感動了北京知青梁川,梁川更是愛上了雄渾厚重的黃土地,梁川為了愛放棄了回北京的機會,他要用真情回饋這塊黃土地,回饋黃土地給予他的愛。於是,梁川在日常勞動中始終不渝地致力鑽研延安地區蘋果這一經濟作物的技術改良,讓革命聖地延安的品牌蘋果造福當下的父老鄉親,造福美好的明天。因為,梁川堅信:人生,不是一支短短的蠟燭,而是一支由我們暫時拿著的火把,我們一定要把它燃燒得燦爛光明,然後交給下一代!

  有人說,一個人必須為自己的生命負責,不可推諉於命運、時代或環境,你可以將你所遭遇的歸咎於時代環境,但是你終究還是要為自己負責!誠哉斯言,能讓一個人趴下的並不是多舛的命運、不幸的遭遇,而是他自己內心的那個喪失了信心的自我!

  雖然梁川在他為了學習果樹種植技術的路上因地震罹難走了,更令人唏噓不已的是,由於當時通信條件所限,梁川的消息在愛人那裡就這樣杳無音信地消失了。但是,無情的現實並沒有使得尹芳悲傷、萎靡乃至聽天由命頹廢沉淪,這位延安黃土地上的女青年把淚水和思念轉化為實現他們共同心願的力量;就是這種情這種愛的力量讓她堅持了下來,春心萌動的愛情讓她油然而生了一個心願,即繼承當年梁川為了改變第二故鄉的面貌而努力學習種植蘋果技術,種植好愛情的結晶。蘋果,實現梁川未了的心願。於是,在千萬個日日夜夜裡,尹芳愛之深情之切都傾注在北京知青梁川未了的心願上,幾十年在黃土地上堅持不懈地進行著蘋果的種植。

  如果說哥倫布是憑著信念發現了新大陸的,靠的絕不是航海圖!那麼,對於失去心愛之人梁川猶如塌天的尹芳來說,一路坎坷而輝煌地走來靠的絕不是上天的恩賜“風調雨順”,而是一種摯愛的神奇力量。因為尹芳相信,只要美好的明天會到來,那麼今天的艱難就算不了什麼!就在延安黃土地上蘋果紅了的季節,尹芳得知了愛人的準確消息,她獨自走進了結滿碩果的果園,用內心深處魂靈裡的聲音告慰親人:我們的心願如今成了現實,延安黃土地上的紅蘋果讓鄉親們過上了好日子。因此蘋果自始至終出現在鏡頭中,鏡頭把人們拉到了改革開放以後的黃土地上,蘋果紅了,黃土地上的父老鄉親告別了貧窮,他們靠著種植優質的品牌蘋果走上了小康生活之路。

  5

  “黃牛出血變麒麟,撒下銅豆收黃金。”如今,蘋果花已經在黃土高原上盛開並吐露著沁人的芬芳,隨著蘋果花開又花落,昔日斑駁的土窯已成了記憶,五指塬上幾十萬畝優質的蘋果園已是碩果累累,蘋果紅了,尹芳站在果樹下深情地回憶著她和梁川那段感人至深的愛:假如我能重新過這一生的話,我甚至想過重過我已經過的生活。因為,我既不後悔過去,也不恐懼未來……的確,在特定的時候,即使斷了一條弦,其餘的弦還是要繼續演奏,這就是人生!

  記得法國大作家雨果先生曾經這樣激勵青年人:一個人生下來,不是為抱著枷鎖,而是為了展開雙翼,不再爬行,而要飛舞起來。幾十年過去了,尹芳的美夢終於“展開雙翼”伴著梁川及知青們的夙願成真了,奏響了一曲“黃土地上亦芳華”的燦爛樂章!

  電影《蘋果紅了》是根據一個在陝北延安黃土地生活多年的北京老知青飽蘸激情而寫的故事所改編,他把自己在黃土地所見所聞的苦樂怨情濃縮在了《蘋果紅了》之中。故事的主題主要表現了黃土地上年輕的知青經歷中華傳統美德洗禮後成長的特殊經歷。故事細膩展現了北京知青在延安黃土地父老鄉親純樸寬厚的愛中得到的脫胎換骨的煉獄,他們不僅練就了雙肩與胸懷,更在人生的道路上學會了做一個正直淳樸善良的人,並且把這些優良的品德溶於了自己血液中,為他們腳下今後的路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在漫長歲月的磨礪中逐漸茁壯成長為社會棟樑!

  6

  眾所周知,中國知青是中國政治生活中的重大事件,中國知青堪稱一個特殊歷史的符號,代表了一個付出最多的團體。在那個特殊的年代,知青們知道,每一天無非都是一種受考驗的狀態,這些考驗是哪一類這並不重要,重要的是如何面對。於是,他們將世界看成這樣一個世界看待,也就是每一個人都必須營造獨自演出一個角色的大舞臺。他們在黃土地上打拼出一片青春無悔的天地與感情世界,付出大半生的花樣年華;他們是最能吃苦的一代人,最能忍辱負重的一代人,最具承受力的一代人,也是最有韌性的一代人。他們是中國傳統思想教育最後的一代,他們身上有不屈不撓的民族精神和人性美……“新時代”中華民族的復興需要他們大手牽小手走一程,人民有信仰、國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才是他們永恆的愛的追求……如今,令人欣慰的是,以習近平總書記為代表的一大批中國知青也已成為當今中國政治經濟舞臺上的中流砥柱。如何重新全面解讀中國知青,發揚知青滿腔熱忱的艱苦奮鬥精神,是講好中國故事、發揚中國精神的新時代命題。

  正如一位曾經在國家機關任職的老幹部在觀摩電影《蘋果紅了》後對中國知青現象所理解與詮釋的:特殊的年代,特殊的人;特殊的群體,特殊的魂;特殊的經歷,特殊的愛!特殊的緣分,特殊的情!這是一代只有在九百六十萬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才有的精靈!他們的人生觀價值觀是最純粹的,他們的情與愛是最真摯的。曾經的他們,無疑黃土地上亦芳華;眼下的他們,則是建設中華民族“新時代”的脊樑!

  人們有理由相信,電影《蘋果紅了》的策劃、編導及演職人員的初衷正在於此。讓我們由衷地感謝他們、真誠地祝福他們。因為最先朝氣蓬勃地投入新生活的人,他們的命運是令人羨慕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