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南舊事——京城蒲黃榆的記憶

城南旧事——京城蒲黄榆的记忆

城南旧事——京城蒲黄榆的记忆

蒲黃榆是城南挺大的一個地方,因為那地方是由蒲東橋、黃土坑和榆樹村三個地方組成,每地各取一個字,叫蒲黃榆。在二環路以外,出永定門往南,到沙子口往東再有兩站地,我覺得都應該算是蒲黃榆。上世紀五六十年代,這裡南邊靠三環路的地方還是很空曠的菜地,東北角和西南邊有些五十年代的老樓房,一條大街從東向西,街兩邊差不多是一片連著一片的平房。

我的童年時代就是在那裡度過的,到我快上小學時搬到別的地方。我上初中時,父親又分到一間鐵路宿舍的平房,在街的東邊,我又生活在那裡,後再次搬走。時光荏苒,一晃又過去幾十年。我們原來住過的平房院拆了,它的南邊和西邊都蓋起了成片的樓房。這回是父母他們又搬到那片樓房裡,一直到他們退休,到今天。我與這裡的生活一直有著不解之緣。

這條街上有個中學,每到上學和放學時有一群一群的中學生走在路上,說笑著,邊走邊聊,他們的臉上洋溢著青春的氣息。還有北京琺琅廠,生產的工藝美術產品,很有名。不過這些都離我的生活遠點。街上有個朝暉百貨商場,可是和我的生活息息相關,京城裡流行什麼新花色的布,總吸引著年輕婦女和姑娘們的眼球,年輕帥氣的小夥子則盯著風流瀟灑的各種皮鞋布鞋。有一年秋天,母親下班回家。剛放下自行車,就忙著在抽屜裡翻找布票,隨後跟鄰居的阿姨,匆匆忙忙地走了。國慶節期間她穿著一身新衣端莊大方地走親訪友。那時朝暉是這街上唯一的百貨商場。在各種商品供應緊張的年代裡,它在人們眼裡自然有著一種特殊的位置。我記得有一年春節都臘月二十幾了,母親給我的一塊錢還揣在兜裡。鄰居的男孩們有人早託親戚朋友們買到過年的鞭炮。那時鞭炮在我眼裡就是幸福的標誌。還有四天的時間。這時一個同學興沖沖地告訴我:“朝暉賣炮仗呢。”我們一路小跑著,到那兒一看就傻眼了,擁擠的隊伍已排出去老遠,我忙到隊尾佔個位置,隊伍一點一點的向前蠕動著。臘月二十六那天我終於買到兩掛鞭炮,攥到手裡感到幸福極了。

現在五十歲以上的北京人,大都記得那些年夏天京城都賣瓶裝的北冰洋汽水,它黃澄澄的酸甜的滋味,很可口。尤其是經過涼爽爽的自來水鎮過,喝上幾口就很愜意地打嗝,有一種暑氣全消的感覺。北京人過夏天除了吃三分錢一支的紅果冰棍或五分錢一支的奶油冰棍,就是喝一瓶北冰洋汽水。在漫長的夏天這種飲料曾給多少人送去過涼爽,而北冰洋汽水廠就在這條街上的路南。三伏天的那些日子,廠門口排隊的汽車就停在馬路上。到了上世紀八十年代,人們的生活明顯地富裕了,市場上各種飲料也多了。再喝飲料就成箱地往家搬,很多剛進城的小販們推著三輪車叫賣汽水。星期日的下午,在空曠的樓群和悠長的衚衕裡聽到那長一聲短一聲的吆喝,心裡就有一種很溫馨很舒服的感覺。在我的記憶中彷彿只有城南的蒲黃榆一帶常見那樣的場景。如今那條街的路南早已被改造成一片一片的樓房,生活又變了模樣。

我在京城生活了四十多年,總覺得她在不經意間帶著人情味。八十年代中後期北京人的生活已經很擁擠了。五六十年代曾經挺寬敞整齊的平房院落到了此時,每戶人家都在自家房前屋後蓋起了一間間小房,當廚房臥室或外間。這條街上的人們也是如此。平房院被擠得窄窄仄仄的,只能容下一個人推著一輛自行車過去。但街上有個免費的小公園叫安樂林。這裡有很多茂密的大槐樹和楊樹,種植著翠綠的竹子,靠北邊的地方有一段曲徑有一個迴廊。每天早晨都有遛鳥散步練太極拳的老人們,這個別緻的公園給人們帶來很多的樂趣。夏天的傍晚,附近的居民吃過晚飯,領著孩子到此溜達聊天兒,下象棋打撲克。儘管生活中每個人都有不如意的事,但逛公園時人們的臉上顯得悠閒自在。天黑了街靜了,拍拍屁股回家。

後來我聽一個同事說:當代著名作家汪曾祺就住在這南邊的京劇院宿舍。我是個文學愛好者,讀過他的許多篇劇作小說和散文。《沙家浜》家喻戶曉,《受戒》那篇美麗的愛情短篇小說,讓人讀後回味無窮。但我更喜歡他的梨園系列小說。《講用》給我留下深刻的印象,郝有才是小說中的主人公,他一輩子沒有什麼露臉的事,在劇院他沒有坐過科,拜過師,是個“外行”,什麼都不會,他只會裝車,卸車,搬佈景,掛吊杆,幹一點雜活。日子過得比誰都清苦,是個生活在夾縫中的人物,但他同樣不乏智慧和幽默。留下令人捧腹大笑尷尬的故事。我一參加工作就在運輸公司當裝卸工,每天干搬搬運運的活兒,和郝有才一樣。也許是因為工作的原因,我對他的種種艱辛,感同身受。還有他的散文《錄音壓鳥》《衚衕文化》《韭菜花》和《北京秋花》裡都有我熟悉的京味風土民俗。我覺得那些散文題材就來自這街上的生活。有好幾次傍晚,我散步遛達到安樂林,長時間地看著那些進進出出的老人,想不期而遇地看到老作家,跟他聊幾句,我看過他吸菸時的一張照片,他望著縹緲煙霧時的眼神已深深地烙印在我頭腦中。老作家的形象我記住了。我相信:如果遇到他,我一定能認出來,特想聊幾句,當面向他請教。只可惜沒見到。十一年前初夏時聽到他駕鶴仙逝消息,心中無限惋惜。我崇拜他的才華和作品。還有他對生活的那份自自然然,隨遇而安那份豁達和淡定的態度。好在他把人生的智慧,都融在他作品裡,也留在了這街上。

一晃兒,幾十年過去了,現在走進這條街,抬眼兩邊都是鱗次櫛比的高樓,一派現代都市的樣子。這裡的人們又續寫著新的生活。

城南旧事——京城蒲黄榆的记忆城南旧事——京城蒲黄榆的记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