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鬥民族」頻繁閱兵,原因竟是這兩點!

要聞速覽:為慶祝第二次世界大戰歐洲勝利日,俄羅斯舉辦慶祝衛國戰爭勝利73週年閱兵式。一年一度的莫斯科紅場勝利日閱兵式如期上演。

超過1.3萬名軍人、150多件武器裝備和75架航空器參加了本次閱兵。正值普京宣誓就職,開啟了第四個總統任期,在閱兵式中普京致辭時表示:“戰爭,是對生命本身的挑戰。我們理解威脅的嚴重性,和平非常脆弱。”普京還稱,為了世界和平,俄羅斯對對話是敞開的。

“戰鬥民族”頻繁閱兵,原因竟是這兩點!

俄羅斯閱兵

為什麼總要在勝利日閱兵?對俄羅斯人而言,勝利日是一種信仰。長期以來,俄在外交、經濟、文化上遭遇西方世界的圍堵,勝利日閱兵因此被賦予了特殊的含義:對外,俄當以正視聽,重申斯拉夫民族對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特別是西線戰場的歷史貢獻,展示國威軍威;對內,呼籲民眾同仇敵愾,增強民族自豪感與凝聚力的同時,激發鬥志和決心。正因此,歷年的紅場閱兵,都舉世矚目。

“戰鬥民族”頻繁閱兵,原因竟是這兩點!

俄羅斯閱兵

蘇聯時期,紅場一般每年要舉行兩次閱兵式,但均和勝利日無關。這兩次閱兵,一次在5月1日,紀念國際勞動節;另一次在11月7日,紀念十月革命的爆發。1945年5月9日,德國宣佈無條件向美、蘇、英、法投降,二戰西線戰事結束。這一天,便被蘇聯確定為偉大衛國戰爭勝利紀念日,簡稱“勝利日”。

“戰鬥民族”頻繁閱兵,原因竟是這兩點!

莫斯科紅場

蘇聯解體後,葉利欽政府極力抹去“紅色記憶”,代表蘇聯巔峰的勝利日自然也在期內。但當葉利欽面對車臣戰爭的泥潭時,還是把俄國人壓箱底的閱兵大法掏了出來,希望通過一場“友好的”閱兵緩解國內矛盾、觸發西方世界的戰友情。他們沒有展示任何重型武器裝備,只有二戰老兵和俄軍現役士兵從觀禮臺前走過,閱兵式大獲成功。自此直到2007年,勝利日閱兵式再也沒有隆隆的鐵流通過,只有舉著戰旗的老兵方隊。閱兵式的“火藥味”不那麼濃烈。

“戰鬥民族”頻繁閱兵,原因竟是這兩點!

葉利欽和普京

2008年是紅場閱兵式的轉折之年。普京意識到,“一句善言加上一把槍,帶來的好處遠比善言本身要多”。紅場閱兵,需要亮“肌肉”了。2008年5月9日,俄羅斯出乎意料地將重型武器搬回了紅場,T-90A主戰坦克、“白楊-M”洲際彈道導彈從紅場北側的國立歷史博物館身後魚貫而出。這次閱兵僅3個月後,俄軍就在“八月風暴”中重創格魯吉亞軍隊。自此,“重型裝備上紅場”的傳統得到了恢復,至今已有十年。

“戰鬥民族”頻繁閱兵,原因竟是這兩點!

俄羅斯主戰坦克

可見,閱兵不僅是俄羅斯向外“秀肌肉”的方式之一,也是激發國人、軍人戰鬥信仰和民族血性的一種途徑。這也從一個側面反映出了俄羅斯作為一個強大軍事國家的存在。

如果喜歡文章,歡迎訂閱世紀君,我們下期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