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到底有多少套房子

深圳到底有多少套房子

深圳到底有多少套房子

01、

深圳的“二次房改”新聞通稿發出來後,很多人都跑過來問安靜同樣一個問題:未來深圳將供應170萬套房,深圳的房價會漲還是跌?

對於這樣的問題,安靜已經見怪不嶧了。而且,每當樓市有一個新的政策發佈出來,大家問的問題基本也都一樣。

問的對嘛?其實沒錯,但是,很多人也許忽略了這個時間週期:2035年。也就是說,這裡面的170萬套房的實現,是一個長達17年的過程,短時間來說其實可參考的意義並不大,過多關注而過渡到深圳房價要漲要跌的疑問,反而是自尋煩惱。

很早之前,安靜就講過一個邏輯,那就是:很多人喜歡把樓市當股市研究,喜歡關注樓市的細枝末節,甚至喜歡把房價的周漲跌作為評判樓市漲跌的標準,看一個樓市的K線圖比看股市的K線圖還糾結。

照我看來,其實這是非常沒有必要而且是非常痛苦的。因為樓市的規律性比股市要強,而且,股市的變化通常是以天為單位、甚至是以秒為單位週期來計算的,但樓市不一樣,它是以月乃至於半年、一年為單位為週期來計算的。

因為你抓住的不是不是樓市的核心。深圳樓市漲跌的核心是什麼?其實你記得下面這個邏輯完全夠了——

深圳只有1996.85平方公里的總面積,只是北京的1/8(北京16411平方公里),約為廣州的1/4(廣州7434平方公里),是上海的1/3(上海6340.5平方公里)。也就是說,深圳是四個城市中最小的一個城市,

但是,深圳的爆發力呢,卻是四個一線城市當中最強的。數據顯示,從1980年到2017年,上海的GDP翻了97.8倍,北京201.8倍,廣州380.1倍,而深圳非常誇張,達到了8078.9倍,數據非常的誇張,但確是事實。

深圳到底有多少套房子

分子非常大,分母最小,非常大的分子除以最小的分線,這裡面的邏輯就不用多說了吧。

02、

當然,這個問題也引發了一連串的解釋,比如說這項住房政策會稀釋掉原本供應少的份額,加劇商品房的稀缺性。真相到底是不是這樣?說實話,在寫這份報告之前,我心裡仍然是個問號。因為我在找可以對比的座標系。

什麼座標系?比如說:在這項報告出來之前,深圳到底有多少套房子?比如說,深圳的商品房每年供應是多少套?保障房又是多少套?商品房被壓縮,但壓縮的比例又是多少呢?...

為此,安靜查閱了很多的數據,為了更有說服力一點,安靜甚至翻到了官方的版本,諾,就是下面這份文件《深圳市住房保障發展規劃(2016-2020)文本》——

深圳到底有多少套房子

這裡面對於2012年底深圳的存量住房有一則很清晰的表述:深圳全市住房總量為5.2億平米、1035萬間套,其中——

商品房11941萬平米,約128萬套;

政策性保障性住房2793萬平米,約34萬套;

單位及個人自建住房,4721萬平米,約55萬套;

工業區配套宿舍及其它6549萬平米,168萬套間;

原村民集體經濟組織自建、合建房26006萬平米,33.44萬棟,約650萬套間。

從住房比例來看,我們很容易得出的一個結論是:深圳的商品房的存量僅佔到了12.4%左右,而原村民自建房(即“小產權房”)達到了62.8%左右。說深圳的住房結構其實大半是小產權房的天下,相信這應該沒有人質疑了吧。

當然,這只是2012年底的數據。那麼,2013-2017年底期間,深圳的存量住房發生了什麼結構性的變化呢?我們來好好算一算。為此我翻出了上一年的年鑑——

深圳到底有多少套房子

可惜的是,年鑑上的數據都是截止到2016年年底。不過這也無關大雅,安靜找到了另一份由廣發證券關於深圳目前存量住房的估算報告。報告太長,而且涉及到的數據太多,安靜就不一一列舉,只挑了關鍵一部分出來。

報告指出,僅以2013-2016年間竣工的存量住房來估算,截止2016年年底,深圳存量住房約4.57億平,856.8萬套。其中——

商品住宅1.29億平,138.5萬套;

保障房0.36億平,46.5萬套;

工業區宿舍0.67億平,171.6萬套;

“小產權房”1.78億平,445.2萬套;

單位及個人自建房0.47億平,55萬套。

進一步的,再計算了包含在建部分後的住房存量。2016年年底商品住宅和工業配套宿舍推算套數分別為31.1萬套和7.65萬套,而保障房在建套數約14.93萬套。

最後得出的結論有點讓我驚訝:截止2016年年底,包含竣工同時考慮在建項目的深圳住房總量,僅為4.98億平,約910.48萬套。也就是說,到2016年年底,深圳有910.48萬套的房子。

那麼,這裡面可流通的房子大概是多少呢?根據估算,截止2016年年底,深圳可上市流通的住房面積為1.52億平,約166.6萬套。這其中——

商品住宅1.29億平,138.5萬套,

可流通的保障房0.12億平,15.1萬套,

可流通的個人自建房0.11億平,約13萬套。

深圳到底有多少套房子

03、

好了,看完這則估算,結合此次的深圳“二次房改”,安靜試著再次運算,從上面圖表中解釋其中的包含的疑問——

1、大拆慢建,深圳住房存量下降125萬套

對比2012年年底深圳存量1035萬套的數據,我們清晰的發現,現今深圳的存量住房,實際上是少了大概125萬套。怎麼會越算越少了呢?因為這裡面有一個拆遷面積。

據數據統計估算,2013-2016年期間,房屋拆遷的累計建面為8192.2萬方。這其中,截止2016年年底,原村民集體自建住房約1.78億平,445.2萬套。也就是說,僅“小產權房”的量,就減少了大概204.8萬套。

拆的比建的快,這是事實。

2、過去幾年,深圳每年新供應多少套房子?

按照總量來算,除去拆遷部分,按照已經竣工的項目來看,4年時間,商品住宅新增了10.5萬套,每年新增2.6萬套左右;保障房12.5萬套,每年新增3.1萬套左右;

工業住宅新增3.6萬套左右,每年新增0.9萬套;小產權房4年時間共減少204.8萬套,每年遞減51.2萬套;

也就是說,除去拆了的,深圳每年竣工的房子大概6.6萬套左右。

而且,對比裡面的數據,這裡面有一條線路很清晰的表示出來了:雖然商品住宅的供應在不斷加大,但保障房的供應力度更大,其速度差不多超出了20%。也就是說,保障房的供應速度,比商品住宅快20%。

房住不炒,步子在說話。

3、深圳“二次房改”的背後邏輯

我們再來看看深圳的“二次房改”,裡面提出:到2035年,深圳將供應各類住房總量170萬套。下面是這170萬套房的分配比例,業內稱“4:2:2:2”——

深圳到底有多少套房子

18年時間,新增170萬套房,相當於一年增加9.4萬套房。過去幾年,加上工業住宅的供應,深圳一年才供應6.6萬套房子,到2018年之後,一年要供應9.4萬套房,很明顯,住房供應又加快了,因為整整提速了42%!

再拆解一下,這裡面每年商品房每年要供應3.76萬套,往年只有2.6萬套,相當於每年額外提速增加1.16萬套商品住宅的供應!整整加速了44%!

那麼,在未來18年的整個供應體系中,商品房的份額被壓縮了多少呢?安靜算了一筆帳,按照估算,深圳每年新增6.6萬套住房(除去小產權),其中商品房大概是2.6萬套,保障房大概是3.1萬套,那麼,商品房佔整個供應體系的39.4%左右,而保障房佔到了47%左右。

安靜不知道算的對不對,不過,從這個估算的數據來看,你可以判定的一點是:商品房的供應其實與之前沒有太多的差別,甚至還有略微的提高,因為“二次房改”中明確指出,170萬套房中,商品房的比例是40%。

當然,最大的變化是關於低端市場這塊,因為佔比達到了60%。也就是說,根據這則推算,

按照深圳的住房供應體系,按照套數來算,商品房被壓縮可能不是真相,因為比例本身沒有太大的變化。

而且,對於普通人來說,真正應該知道的是,“二次房改”的意圖,是深圳的商品房和保障房的供應在加速,這就是所謂的“高端有市場、中端有支持、低端有保障”。

04、

當然,需要特別強調的是,安靜不是科班出身,上面這些數據也不知道算的對不對,如有錯漏,歡迎指正(這帳算的實在太辛苦)。

但是,按照整體來算,到2035年,910萬套+170萬套=1080萬套的住房存量,可能還是不太夠。因為深圳目前有2100萬的人口,而且,這還沒加上不斷湧入的增量入口。

2017年,深圳常住人口猛增62萬,這只是一年的時間,如果週期放大至18年,動態的增量又是多少呢?安靜不想去算,因為...太恐怖了。

2015年,深圳統計局發佈了一則數據:

深圳人均住房面積約為20.6平,住房自有率僅為34%。房子在加速蓋,人卻越湧越多,你說,這是誰的錯。

還是要強調的是,決定商品價格的,永遠是供求關係。甭管那麼多大政策小政策,其實都是隔靴搔癢,難以根治。目前來看,想要讓深圳房價降下來,答案還是無解。

PS: 安靜知識星球“深圳買房”最新開放中。不做磚家,深圳跑盤為主,持續更新中,節省你的寶貴時間。看房300套,自有你喜歡的。還是那句話,買房路上,我們不孤單~

深圳到底有多少套房子
深圳到底有多少套房子深圳到底有多少套房子

你可能還想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