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華大學教授羅玫:如何分析數字貨幣的基本面

數字貨幣也有基本面?

對於廣大股民來說,“基本面”一詞再熟悉不過。公司有了收入、盈利、增長率,才會發行股票。IPO之後,股票在交易所競價交易,國家政策、行業動態、公司運營、交易狀態等都構成了影響股價波動的“基本面”。

數字貨幣卻只有一紙晦澀難懂的白皮書,幣價的波動似乎毫無規律,投資者如霧裡看花、隔岸觀火,一夜暴富和傾家蕩產只在一瞬之間,數字貨幣也一度被大眾認為是騙子、傳銷。

事實果真如此嗎?

4月27日,在節點財經和BEECOOL共同主辦的“節點·共生 GBA全球區塊鏈技術應用大會”上,清華大學教授、歌華有線、甘肅銀行等上市公司獨立董事羅玫,做了《數字貨幣的基本面分析》主題演講。

清華大學教授羅玫:如何分析數字貨幣的基本面

羅玫認為,基於區塊鏈的權益證明、並且可以流通轉讓的數字貨幣的交易價格,如同股票一樣,同樣存在價格驅動因素,即數字貨幣的基本面。

清華大學教授羅玫:如何分析數字貨幣的基本面

數字貨幣的基本面一定與區塊鏈相關,其中技術社區和某些獨立事件這兩個因素對數字貨幣的價格有很大的影響。

清華大學教授羅玫:如何分析數字貨幣的基本面

根據羅玫的研究結果,代表技術社區影響敏感度的β值大於0,因此可知技術社區的活躍度是支撐加密幣價格的重要因素,且會持續影響幣的價格。

清華大學教授羅玫:如何分析數字貨幣的基本面

一些獨立事件同樣可以影響幣價的波動,以今年3月德國宣佈比特幣支付免徵稅事件為例,相對於美國的比特幣支付需要付稅的政策,德國的政策對於幣價是利好消息,因此接下來五天比特幣收益率達11%。

4月15日前幾天比特幣從最低點的6000多美元快速上漲,羅玫教授認為這個價格上漲與美國稅務局IRS今年著重強調個人和公司要對數字貨幣的交易和收入進行報稅是非常相關的。

SEC認為部分公司用Token進行籌資後收到的比特幣或以太坊是銷售服務得到的收入,需要繳稅。如果公司沒有太多業務進行費用抵扣,收到的大量比特幣繳稅額非常大,只能通過賣幣的方式換成美金繳稅。4月15日是美國報稅截止日,這之前的幾個星期時間的拋售壓力非常高,在接近4月15日時價格很快復甦。

針對數字貨幣投資、區塊鏈教育普及和人才培養等問題,節點財經對羅教授進行了深入訪談,以下為精彩內容節選:

節點財經:當下數字貨幣投機之風盛行,很多人認為數字貨幣沒有價值,您如何看待這一現象?您如何判斷數字貨幣的價值?

羅玫:數字貨幣投資相對來說門檻會稍高一些,對於沒有任何相關知識儲備的投資者來說確實是投機行為。事實上數字貨幣是有價值的,就好比每隻股票背後都有一家上市公司一樣,數字貨幣背後也有支撐價值的公司和團隊。

對於真正的投資者來說,若想判斷數字貨幣的價值,那麼瞭解數字貨幣的基本面是十分必要的。首先要看白皮書,瞭解這個公司的商業邏輯和區塊鏈技術,因為白皮書內容的專業性很強,所以這對投資者來說是有一定門檻的;

其次是瞭解項目的團隊是否可靠,包括要了解站臺的大佬,大佬是否真正參與項目指導。有些團隊擅長炒作,營造商業氣氛,投資者對此要保持謹慎,需要看區塊鏈項目團隊的運行狀況,判斷是否是空氣幣;

最後要觀察這個項目的技術社區開發和投資社群的狀態,社群是否活躍,參與感是不是高,我的研究發現,這些社群活躍度對於數字貨幣的價格有很大的支撐作用。

節點財經:目前國內外對於數字貨幣的監管態度又很大差別,您認為中國的政策未來有哪些發展趨勢?

羅玫:區塊鏈技術和數字經濟這些都是未來的發展趨勢,目前來看國家對於區塊鏈技術是大力支持的,只是對於數字資產與區塊鏈技術的結合目前政策有些方向不明。我認為主要原因是目前我國還不具備一些監管的基本條件。

規則的制定需要經歷慢慢摸索的過程,需要具備制定規則的先決條件,最後出現明確的監管政策。例如美國正在漸漸出臺相關法律、稅收政策來規範區塊鏈行業發展,相信未來隨著區塊鏈行業的發展和生態的逐漸壯大,我國的相關部門對監管的思考會越來越完善。

節點財經:您如何看待區塊鏈技術在商業中的應用?

羅玫:區塊鏈技術的商業應用場景對於大眾來說還處於概念的階段。我們可以看到針對企業級的一些應用,例如阿里巴巴、騰訊這些互聯網公司,他們可能已經開始儲備區塊鏈技術在企業中的應用研究,如何讓他們的某些業務流程趨於規範化、提高工作效率、和降低運營成本。

節點財經:有報道稱清華大學在籌備數字資產相關課程,並準備成立相關區塊鏈與數字資產研究中心,您能詳細介紹下相關舉措嗎?

羅玫:清華大學在幾年前就已經在計算機院系等開設針對學生的區塊鏈課程,並且已經成立了一些區塊鏈研究中心,這些基於技術層面的區塊鏈課程對於非技術背景的學生和群體來說非常難以理解。

我們正在籌備建立依託於清華經濟管理學院的區塊鏈與數字資產研究中心,目的是加速數字資產這個生態的研究,包括基於區塊鏈的數字經濟,數字資產的會計財務稅收規範,區塊鏈社區的激勵共識機制設計,以及區塊鏈技術在商業領域的普及應用。

節點財經:您作為清華大學會計系首批引進歸國教授,親身經歷了國內外的高等教育教學環境,您認為目前國內外高等教育存在那些差異?這對於區塊鏈人才的培養有何影響?

羅玫:現在國內一線的學校,例如清華大學,擁有豐富的教學資源,擁有世界級的學術領袖、商業精英,同時也和世界級的企業、平臺進行交流合作,包括建立了很多創新實驗室、孵化器、創業平臺。

但是對於本科生來說,大部分學生在集中精力學習課程知識,對於這些資源的利用不太充分。而研究生和MBA等資歷較為豐富的學生對於投資、互聯網領域、創業的資源整合等新鮮事物的敏感度更強一些,關注的也會更多。美國很多院校所處的政策環境不一樣,很多學校開設了區塊鏈相關課程,學生對於區塊鏈技術和數字貨幣的投資瞭解比較多,學校收到數字貨幣捐款的事情也屢屢發生。

人才是推動技術進步的關鍵力量。羅玫教授關於數字貨幣投資、區塊鏈教育普及和人才培養等方面的觀點值得我們深思。

區塊鏈行業混沌初始,人心浮躁、投機嚴重。但是,我們依然要看清事物的本質,守住初心,腳踏實地,於亂世中找到屬於自己的位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