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地產人的「打鳥」樂

中國建設報

“打鳥”是攝影愛好者間一個約定俗成的詞,意思是在很遠的地方,用長焦鏡頭拍攝鳥類照片。因鳥體型較小且十分機敏,為了拍到理想的照片,攝影愛好者必須遠離鳥類,用長長的鏡頭瞄準,就像打靶一樣,所以叫“打鳥”。

一名地產人的“打鳥”樂

劉安/攝

城市轉身向綠

“這是天鵝、斑嘴鴨、白顴,那是黑嘴鷗、丹頂鶴、灰鶴。你看,還有赤麻鴨、雲雀、虎紋伯勞、朱雀、秋沙鴨……”劉安如數家珍,講述著每幅作品背後的故事。打漁山曾是遼瀋戰役塔山阻擊戰主戰場之一。這片昔日英雄的土地,今日已成為人與自然和諧的候鳥驛站。打漁山區域內,目前有國家二級保護野生鳥類灰鶴、赤麻鴨、鷗類、鷺類、鷸類等棲息。近年來,從西伯利亞南下葫蘆島的珍稀候鳥越來越多。候鳥對環境變化敏感、棲息環境要求很高,隨著環境保護力度提升,對於開發企業和項目業主而言,無疑是最樂於看到的結果。

鳥兒之所以越來越多,多是由於葫蘆島踐行新發展理念,對產業結構轉型升級。劉安說,這幾年,葫蘆島的產業結構發生很大改變,傳統重工業越來越少,環評越來越嚴格,真正給破壞綠水青山的行為套上了緊箍。

“為了保護環境,我們拒絕了所有汙染企業進駐,最珍貴的2.9公里海岸線都在打漁山園區。我們計劃用3~5億元資金,規模投放到海岸線建設上。”葫蘆島市連山區打漁山管委會楊洪波介紹說,“新上的項目都是環保項目。”據透露,首開地產所在的打漁山開發區計劃用5年時間,將目前約兩萬人口的園區,發展至年產值100億元、稅收5億元,人口10萬人左右。

一名地產人的“打鳥”樂

愛鳥人在行動

嚴格意義講,劉安作為一名地產人,在接觸首開提香灣項目之前對鳥類並無太多認識。在當地護鳥志願者的感染和帶動下,劉安對環境和生命有了敬畏,對鳥兒的喜愛成為痴迷。這其中,不得不提到聶永新。

上世紀90年代初,聶永新及其愛人承包了打漁山經營畜牧養殖。她發現,隨著牛羊數量增多,山上的植被遭到嚴重破壞。她瞭解到,地理位置特殊的打漁山有豐富的溼地和野生動植物資源,更是國際候鳥遷徙通道的重要棲息地。聶永新樸素的生態保護思想就此生根發芽。此後,她毅然放棄紅火經營的養殖事業,開始修復打漁山。

22年來,聶永新始終住在打漁山,並自籌資金,依靠一己之力栽種了30餘萬棵林木。今天,打漁山已擁有2200畝山林,溼地裡各種野生動物休養生息,為葫蘆島提供了良好的環境支撐。2017年3月,她在打漁山發現築巢孵化的長耳鴞。這是遼寧首例用影像資料記錄發現的長耳鴞繁殖幼鳥,充分說明其生態鏈條正在完善並達到平衡。

在聶永新帶動下,葫蘆島成立了環保志願者組織,人員遍及30多個鄉鎮,足跡遍佈261公里海岸線各個鄉村。聶永新認為,打漁山需要為鳥類提供良好的棲息環境和保護措施。春季候鳥遷徙時間從3月上旬至4月末,天氣相當寒冷,救助被困特別是落入池塘溼地的鳥類來說尤為困難。但即便如此,聶永新用所學知識救治的候鳥無一死亡。

護鳥志願者行列愈發龐大。聶永新用打漁山溼地中各種鳥類的圖板做宣傳,讓人們走進打漁山,瞭解鳥與自然、人與自然和諧的重要性。

“鳥兒是能夠感知人的。如果你和鳥兒有緣分,當你在遠處安靜地拍攝時,鳥兒會翩翩起舞,展示最美麗的身姿。”劉安說他很有“鳥緣”。有一次,他發現了一對國家一級保護動物白鶴,竟對著鏡頭翩翩起舞,令人稱歎。後來,劉安將照片發給當地專家,對方回覆稱“葫蘆島已經十多年沒拍到白鶴了”。

“珍惜每一平方公里溼地”,在劉安看來,愛鳥護鳥要從娃娃抓起,讓保護綠水青山的意識從小就根植於孩子心中。劉安還認為,生態環境保護並不僅是看起來美,更重要的是尊重生態規律。例如,打漁山之所以成為水鳥家園,與其泥灘海岸有關。

“泥灘看起來不像沙灘那麼美,卻是一處提供了豐富的魚蝦和蚌類的棲息地。水鳥更容易找到適合的食物。”劉安說。

一名地產人的“打鳥”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