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維最傑出的一首送別詩,編入樂府,成爲流傳千古的名曲!

唐玄宗天寶年間的一個清晨,天剛矇矇亮。渭城的天空中淅淅瀝瀝地飄著小雨,雨絲又輕又細,輕拂著路邊的柳樹,本來沾了不少塵土的枝葉,也被雨水洗得綠油油的。

在客舍的廳堂上,著名詩人王維正在為朋友舉辦一場送別的酒宴。

王維最傑出的一首送別詩,編入樂府,成為流傳千古的名曲!

坐在客人位置上,也就是將要遠行的,是一位姓元的年輕人,他在家中兄弟裡排行第二,朋友們都親切地喊他“元二”。今日他出發要去的地方特別遙遠——他受朝廷的派遣,要去遠在西北的安西都護府。這安西都護府,是朝廷為了有效地管理西域的廣大土地而設立的。其駐所在今天新疆的庫車縣,離長安有萬里之遙。而且這一路上,大部分是沙漠和戈壁,黃沙漫漫,經常幾天不見人煙,是一段非常艱苦的旅程。

王維和元二是多年的老朋友了,這次元二遠行,王維特意來為他送行,兩人一路依依不捨,一直從長安來到了幾十裡外的渭城。

最後,還是元二說:“摩詰,送君千里,終有一別,你已經送得夠遠了,不用再往前走了吧!難道你要一直把我送到安西都護府去嗎?”

於是,這天一清早,王維就讓客舍的老闆為他們擺下了一桌酒宴。

王維曾經去過塞外涼州,他深知那一路非常辛苦;更何況元二此次要去的,是比涼州還要遠上一倍的安西都護府。而且他聽說,那裡部族勢力眾多,形勢十分複雜,一不小心,還可能有生命危險。元二這一去,說是離別,但也有可能便是和老友的永別了。王維想到這裡,酒席上的氣氛,變得有些沉悶。

王維最傑出的一首送別詩,編入樂府,成為流傳千古的名曲!

四周只能聽見細雨灑在客舍屋瓦上的沙沙聲,還有不遠處渭河河水奔騰的聲音。元二察覺到了這一點,他不想讓自己的朋友太難過,便勉強振作精神說:“摩詰,你是去過塞外的,跟我講講要注意的事情吧。”

王維苦笑道:“朝廷派了有經驗的驛卒與你同行,他們對行走沙漠都十分有經驗,你只管聽他們的就行。只是這一路上,飲食供應不好,加上日夜顛倒,趕路辛苦,人常被折磨得異常憔悴。我為你準備了一點滋補的藥丸,你要記得路上時時服用,或許會對你的身體有些好處。這裡還有一件棉衣,是新絲棉絮的,你披著它夜間趕路也會暖和些。”說著,他便拿了一個包裹遞給元二。

元二感激地收下了,說:“摩詰,你是有名的詩人,又精通音律,今日這一別,你就以一首歌來送我吧。”

王維略一思索,便拿筷子敲著酒杯,曼聲吟唱起來:

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

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王維最傑出的一首送別詩,編入樂府,成為流傳千古的名曲!

王維反覆地唱著詩歌的最後兩句“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略帶哀傷的聲音迴盪在客舍的廳堂中。

後來,這首題為《送元二使安西》的詩,被改編成了琴曲《陽關三疊》,流傳至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