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西南聯大的教授有了朋友圈,這畫面……

西南聯大火嗎?

當然火!

近幾年西南聯大在媒體上曝光率很高

一提到西南聯大

多少人肅然起敬,緬懷當初

而今年年初的《無問西東》

更讓西南聯大成為“網紅”

在中國颳起“追懷西南聯大”風

假如西南联大的教授有了朋友圈,这画面……

(△國立西南聯合大學校門)

西南聯大誕生於戰火紛飛的年代

僅存八年卻走出了

2位諾貝爾獎得主

5位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得者

8位兩彈一星元勳

8位黨和國家領導人

174位兩院院士

100多位人文學者

這“戰績”真的讓人想雙擊666

假如西南联大的教授有了朋友圈,这画面……

(△西南聯大校訓)

西南聯大的師資力量

堪稱絕對“頂級配置”

中國文學系教授朱自清、聞一多

外文系的吳宓、錢鍾書、朱光潛

歷史系的陳寅恪、傅斯年

算學系的陳省身、華羅庚

……

完全是全明星豪華陣容

假如西南联大的教授有了朋友圈,这画面……

(△西南聯大部分教授合影,你認識幾個)

當這些在歷史上或聽過、或見過的人物

被《無問西東》搬上了熒幕

相信很多人都深深被觸動

於是,這裡有了一個大膽的想法:

假如當時西南聯大的教授有了朋友圈

想必是非常有畫面感了

最近

梁思成和夫人林徽因在設計西南聯大的校舍

但越設計心情就越不好

於是發了條朋友圈

隔著屏幕都能感受到梁思成的鬱悶

假如西南联大的教授有了朋友圈,这画面……

事件還原

☞ 清華校長梅貽琦請梁思成夫婦設計西南聯大校舍,梁思成夫婦欣然答應,第一稿方案儼然一個現代化大學,但很快被否,因為學校沒錢。此後,梁思成夫婦的設計方案改了一稿又一稿,幾乎每改一稿,林徽因就要哭一次。

☞ 校舍從高樓、到矮樓、到平房,越改越簡陋。黃鈺生告訴梁思成,圖書館屋頂可用青瓦,部分教師和校長辦公室用鐵皮屋頂,其他一律茅草屋。梁思成忍無可忍,衝進梅貽琦辦公室:“茅草屋每個中國農民都會建,要我梁思成幹什麼?”梅貽琦懇求:“思成,以你的大度,再最後諒解我們一次,行嗎?”梁思成的心又一次軟了。“思成,等抗戰勝利回到北平,我一定請你來建一個世界一流的清華園,算是我還給你的……行嗎?”梅貽琦的聲音有些抖瑟。那天,梁思成流下了眼淚!

☞ 寫聯大校史的專家給梁思成夫婦模稜兩可的“顧問”虛銜,校園工程竣工後,西南聯大教授花名冊上,也沒有梁思成和林徽因的名字。雖然,有人說西南聯大也許是梁思成一生中最痛苦的工程,但從西南聯大那些茅草屋走出來的學生們,很多都是大師級的人物,從這裡說,這會不會是梁思成最傑出的工程呢?

聯大教授的生活並不只有教學

時不時也有點文娛活動

這不,朱自清今天有感而發

假如西南联大的教授有了朋友圈,这画面……

事件還原

☞ 戰爭初期,生活雖然艱苦,但聯大教授苦中作樂,平常娛樂就是打橋牌。

☞ 朱自清的日記中常有打橋牌的記錄,他的固定牌友是浦江清,也曾參加陳福田和陳岱孫的橋會,並在那裡吃晚飯。

☞ 吳大猷家裡有兩桌橋牌,陳省身是常客之一,擅打橋牌,吳大猷夫人阮冠世也是高手,唯有吳大猷水平不高,只在一旁觀戰。

西南聯大教授們的日子其實都不怎麼好過

畢竟都窮在一起了

也因為窮

教授們的畫風也是real不像教授

假如西南联大的教授有了朋友圈,这画面……
假如西南联大的教授有了朋友圈,这画面……

事件還原

☞ 西南聯大的教授有個共同特質,那就是窮,大半教授靠吃稀粥度日,當時昆明流行一句話——“如今只剩下3樣便宜貨:郵票、電影、助教。”

☞ 其實西南聯大成立之初,昆明物價很低,教授們生活安定,但自日本飛機轟炸以來,昆明物價飛漲。一次,一乞丐追著朱自清要錢,他無可奈何:“別追了,我是聯大教授。”結果乞丐扭頭就走。

☞ 在此之下,西南聯大的教授想出種種辦法貼補家用。聞一多開闢一塊菜園,勉強維生,又買書、賣衣、治印換錢養家。費孝通曾在街上賣大碗茶;物理學家趙忠堯在家生產肥皂;化工系謝明山研製出“西曼”墨水……梅貽琦在清華時,住洋房、有司機,到了聯大,夫人韓詠華要到街上去賣米糕。後來,韓詠華與潘光旦夫人、袁復禮夫人組成“互助組”,自制這種上海點心,到冠生園食品店寄售。

西南聯大作為學校

日常竟然不只是教學和學習

還有跑警報也是日常之一

假如西南联大的教授有了朋友圈,这画面……

事件還原

☞ 跑警報大概是西南聯大師生的日常了,其中也有好些趣事。

☞ 吳大猷《抗戰期中之回憶》,“有時剛走到學校,便逢著警報,立刻又要趕回崗頭村。累不必說了。皮鞋走石子鋪的路一天來回廿裡,不幾天便要打掌。”

☞ 外文系教授吳宓在“跑警報”過程中,居然讀了《維摩詰經》《涅槃經》《佛教史》等佛教書籍。

☞ 金嶽霖在《談談我的書》裡曾回憶,有一次帶著《知識論》的稿子跑警報,然後到北邊山上坐在稿子上,天快黑了,站起來就走,稿子就擺山上了,等回去時已經不見了,只好重新再寫。另外,汪曾祺《跑警報》筆下,“有一位研究印度哲學的金先生每次跑警報總要提一隻很小的手提箱。箱子裡不是什麼別的東西,是一個女朋友寫給他的信——情書。”這位金先生大概就是金嶽霖了。

☞ 汪曾祺喜歡到處逛,跑圖書館,不愛上課,老缺朱自清的課,是個逃課boy。

☞ 汪曾祺的《跑警報》中曾提到,西南聯大歷史系教授雷海宗,有一門課因講授多年,上課前無需準備,下課講到哪算哪,自己也不記得。每回上課,都先問學生上次講到哪裡。有一次,雷先生問班裡筆記記得最詳細的女同學:“我上一課最後說的是什麼?”這位女同學打開筆記夾,看了看,說:“您上次最後說,‘現在已經有空襲警報,我們下課。’”

西南聯大中有一位“狂”之教授

據說有踢過蔣介石的壯舉

這天,他又說了一句“狂語”

假如西南联大的教授有了朋友圈,这画面……

事件還原

☞ 如果非要用一個字形容劉文典的話,那就是狂,他一生針砭時弊、恃才傲物,被稱為“民國第一狂徒”。

☞ 劉文典自稱“十二萬分”佩服陳寅恪,因此,每當聽到有人說陳寅恪的不是,劉文典一定氣得吹鬍子瞪眼,忍不住破口大罵。他曾對人說:“聯大隻有三個教授,陳寅恪是一個,馮友蘭是一個,唐蘭算半個,我算半個。”

☞ 劉文典對《莊子》的研究上功勳卓著,他直言,全世界懂莊子的人只有兩個半,一個是莊子本人,另外一個就是他自己。另外半個眾說紛紜,有人說是其他研究莊子的人,也有人說是胡適或馮友蘭。

☞ 汪曾祺在回憶文章《西南聯大中文系》中曾寫道:“劉文典先生講了一年《莊子》,我只記住開頭一句:‘《莊子》嘿,我是不懂的嘍,也沒有人懂。’”可見劉文典對莊子的研究非常自信,見解頗深。

昆明雨多

聯大校舍很多是茅草屋蓋的

所以經常漏雨

很多教授上課均受其擾

不過陳岱孫教授對此有一種特別的上課方式

假如西南联大的教授有了朋友圈,这画面……

事件還原

☞ 電影《無問西東》中有一幕是同學因雨聲太大而聽不清老師講課,老師只好在黑板上寫下四個字“靜坐聽雨”,這情節原型是陳岱孫。他講課特別會把控時間,內容講完,一說“下課”準打鈴,唯獨會打亂他節奏的就是下雨,後來索性就停課賞雨,師生靜坐。

☞ 作家劉宜慶在《絕代風流——西南聯大生活錄》寫道:一次,陳教授上課時,因雨聲太大,學生根本聽不到教師講課,陳教授無奈地在黑板上寫了“下課賞雨”幾個字。此段趣事在聯大廣為流傳,並笑稱正所謂“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

☞ 徐百柯在《世上已無真狂徒》一文中記述,劉文典在西南聯大開《文選》課,不拘常規,常常乘興隨意,別開生面。有一次,他只上了半小時課,就宣佈說,今天提前下課,改在下星期三晚飯後七時半繼續上課。原來,那天是陰曆五月十五,他要在月光下講《月賦》一篇。

☞ 劉文典在西南聯大主要講《莊子》和《文選》。吳宓常坐在最後一排聽講。劉文典講到得意時會朝最後一排一瞥,問:“雨僧兄以為如何?”吳宓則必起立回答:“高見甚是,高見甚是。”

☞ 汪曾祺筆下曾寫道:比較嚴一點的是朱自清先生的“宋詩”。他一首一首地講,要求學生記筆記,背,還要定期考試,小考,大考。

哈哈哈哈,有沒有覺得

用朋友圈的方式打開西南聯大教授圈

也是很接地氣了

假如西南联大的教授有了朋友圈,这画面……

西南聯大是在苦難中孕育出的大學

可以說它是世界上條件最差的大學之一

但它卻是中國高等教育的一座巔峰

老師教書育人,講課自由,極重創新

學生汲取知識,個性發展,極具創造力

這樣純良的學問風氣讓人豔羨

假如西南联大的教授有了朋友圈,这画面……

(△西南聯大宿舍一角)

西南聯大早已結束

但卻不曾消失

它在中國歷史長河裡留下濃重的一筆色彩

大師精神、文人風骨、學術思想

都值得被後人追求……

假如西南联大的教授有了朋友圈,这画面……

器識為先,文藝其從

立德立言,無問西東

假如西南联大的教授有了朋友圈,这画面……
假如西南联大的教授有了朋友圈,这画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