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到兒子,成龍淚奔,我不是一個好爸爸

真正決定家庭溫度的,是爸爸。

談到兒子,成龍淚奔,我不是一個好爸爸

前幾天,幾個老同學來家做客,大家一起吃飯聊天,重溫了許多舊事。

飯後,同學娟子幫我收拾碗筷,她7歲的兒子站在一邊愣愣地看著。我看他可愛,就逗他:“你看,媽媽洗碗好累呀,你能幫忙一起嗎?”

意外的是,這小男孩一本正經地看著我,說:“不,這是女人做的,男人從來都不做這些事情。”

娟子聽了有些囧,催促著兒子去和別的孩子玩;然後告訴我,在家,孩子爸就是這麼教兒子的:“兒子小時候特別乖,會幫我做很多事情。

可現在,怎麼說都沒有用,讓他幫忙拿個東西都要叫半天。都怪孩子爸,平時在家常常對我呼來喝去,兒子才學壞的。”

娟子說完,我想起了一句話:成長中的孩子,會主動去關注父親和母親的舉動,並且變成他們的影子。

就拿男孩來說,當他意識到自己和爸爸性別相同,就會不自覺地拿自己和父親做比較,然後進行模仿。

生活中,如果父親很少幫妻子做家務,那麼當母親要求男孩幫自己做一些家務時,男孩就會理所應當地拒絕。因為在他們的頭腦中已經產生了這樣的思想:做家務都是女人的事情,男人有權不去幫忙。

談到兒子,成龍淚奔,我不是一個好爸爸

可能很多父親會說,自己根本沒有時間,孩子全是妻子照顧的,現在不也很好嗎?

真的是這樣嗎?

曾在一本書上看到一個故事。

一個叫小曦的孩子和同班同學吵嘴,因為吵不過,回家後大哭。母親看著兒子非常心疼,不停地安慰,說明天陪兒子去學校請老師主持公道。

兒子得到了母親的“支持”,於是惡狠狠地說:“我明天要找根棍子,不行!要劍,我要像電視劇裡一樣,用劍刺他。”

孩子媽急壞了,兒子怎麼會有這種想法,慌忙地安慰,告訴兒子不能這麼做。

孩子爸呢?點點頭,回答:“好,這樣很解氣,爸爸幫你準備一下。”

過了一會兒,這位父親抱著一堆衣服和被子下樓。孩子驚呆了,問為什麼要拿這些東西。

父親一臉真誠地說:“如果用棍子呢,你會被帶到少管所,至少要住上1個月,所以要給你帶換洗衣服;如果用劍的話,就要呆很長時間,肯定得準備被子啊!”

孩子紅著臉說:“真的會這樣嗎?”

父親點點頭:“嗯,法律規定是這樣。”

兒子冷靜了下來:“其實我也有錯,我不生氣了,我去跟他道歉。”

這位父親藉此機會給兒子上了一堂課,讓孩子知道,不管做什麼事情,一定要事先把結果往最壞的那個方面想。如果能接受就可以試一試。如果承受不了,那千萬不要去做。

而這也區分了父親與母親思維方式的不同。

母親像涓涓細流,把細小的愛滲透至生活中;父親像遮風擋雨的高山,教會孩子

為人處世,找到人生方向感,做更好更理智的自己。

在孩子成長的路上,光有母親陪伴是不夠的。

談到兒子,成龍淚奔,我不是一個好爸爸

談到兒子,成龍淚奔,我不是一個好爸爸

成龍在自傳裡寫過一件事情:

有一次,他老婆有事走不開,就讓他去學校接兒子房祖名回家。成龍跑到小學去接,等半天也不見人。後來才知道兒子已經上了中學。

忙於拍電影,疏於陪伴和教育兒子,結果房祖名後來沾染上了大麻。成龍後悔不已:“我不是一個好爸爸。”

父親不陪伴,不及時教育孩子,很有可能會導致他走人生歪路。

人類行為學研究表明,勞改所裡80%的“少年犯”都屬於這樣一種情況:他們要麼沒有父親,要麼不與父親生活在一起,要麼就經常得不到父親的關注。

可大多數父親不是成龍,而且也偶爾會抽出時間陪孩子的好不好!

可你的陪真的是陪嗎?我們來看兩組數據:

《國民家庭親子關係報告》公佈的數據顯示,17.8%的父母在與孩子共處時常看手機,51.8%的父母偶爾看手機,這兩類加起來就有近70%的父母在陪孩子時會看手機。

《武漢晚報》調查結果顯示,從傍晚18點開始到九點多十點孩子睡覺之間,超過一半的家長注意力都在手機上。其中,吃飯玩手機的家長比率為13%,睡前玩手機為52%,陪孩子做作業時有11%,陪孩子外出時達到24%。

這種所謂的“陪伴”只會讓孩子認為,在家長心中,自己連個手機都不如!

談到兒子,成龍淚奔,我不是一個好爸爸

談到兒子,成龍淚奔,我不是一個好爸爸

大家都是第一次當父母,很多時候,不知道如何與孩子靠近。

雖然如此,沒有找到與孩子溝通的那扇門並不是不與孩子交流的理由。

作為父親,如果你對做孩子的榜樣還沒有足夠的信心,不妨對照孩子的年齡用以下方式與他交流,千萬不要因為“不會溝通”導致孩子無法感受父親的愛。

孩子1~3歲,請你這樣做:

這個年齡段的孩子希望爸爸為自己做什麼呢?我們來聽聽這些孩子的心聲吧:

“我喜歡爸爸帶我出門,特別是晚上散步的時候,他會牽著我的手。”

“我喜歡爸爸把我舉過頭頂,我覺得自己非常高,像飛一樣,爸爸是個力大無比的神仙。“

“我喜歡坐在爸爸的腿上,讓他不停地顫我,非常好玩。”

沒錯,這時候父親只需要在顯示自己男性力量的同時,對兒子多些關注和細心的愛護就可以了。

孩子3~7歲,請你這樣做:

一位父親說,有一天他看到兒子悶悶不樂,就去逗他。可兒子非常不開心,狠狠的踹了自己一腳。

他愣住了,反應過來後非常生氣,但是強迫自己冷靜下來告訴兒子:“你受了傷會痛,爸爸受了傷也會痛,如果爸爸受了傷,那以後就不能陪你玩了。”

孩子聽了有些不好意思,說出了不開心的原因,並且答應不傷害別人。

這個年齡段的孩子,還不清楚什麼事情可以做,什麼事情不能做。所以爸爸有必要制定一些規則,例如,不允許使勁踢別人、打別人,或是抓別人等。

孩子7~12歲,請你這樣做:

朋友林青說,自己每天都會給父子倆佈置家務。而他們每次做家務時,都會一邊做一邊聊,說一些學校裡的事情,還有對電視劇明星的一些看法,甚至有的時候還能發明屬於父子之間的小遊戲。

所以啊,父親可以多帶這個年齡段的孩子進行勞動,讓孩子多體驗多感知。不過,爸爸需要注意的是,作為朋友你和孩子的對話必須有所改變,裡面沒有指令,只有建議和提問。

孩子12歲~20歲,請你這樣做:

一般情況下,這個年齡段的孩子已經找到了自己的隊伍;愛學習的男孩們總會在一起玩兒,而那些愛打架、調皮的男孩總在一起。

而母親的管教似乎已經不怎麼起作用了,媽媽們也不用著急,這個階段的孩子不聽話,並不是因為你的力量變弱了,而是你的兒子正在強大。

爸爸的態度對這個階段的孩子極其重要,必須和孩子母親站在一起,兩個人用同樣的態度對待孩子,讓孩子學會尊重女性。

談到兒子,成龍淚奔,我不是一個好爸爸

很多男人覺得,在孩子的成長中,自己根本不重要。

其實上並不是這樣,心理學家格爾迪說:“男人較女人來講,更具有冒險精神、探索精神、寬容精神、求知精神,這些特點,會淋漓盡致地體現在對孩子的教育上。”

所以啊,爸爸們,如果你想把孩子培養成一個了不起的人,一定要記住:真正的教育就是拼爹。

而拼爹,就是你不錯過孩子的成長,及時教誨他們做人,並且以身作則,潛移默化地影響他們一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