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把「種草」當事業是種什麼體驗?這家光谷企業告訴你~

你見過《詩經·周南·關雎》裡的“參差荇菜”嗎?這種葉如卵形、鮮黃色花朵挺出水面的水生植物,正和苦草、金魚藻、狐尾藻、眼子菜等30餘種觀賞、環境淨化和食用類水草,茁壯生長在光谷的一家水草工廠裡。

這個看似簡單的“種草”工作,就是水生藻安生物科技(武漢)有限公司創始人李濤的創業入口,也是降低水體汙染物,實現水環境恢復的基礎。

辦公室更像植物工廠

創新|把“種草”當事業是種什麼體驗?這家光谷企業告訴你~

這是一間位於光谷生物城的辦公室,更像是苗圃或植物水草工廠:主要擺放著用於育種、擴繁工作的實驗儀器、器皿和架子等設備,過道邊大大小小的水族箱裡,是各種用於觀賞、環境淨化和食用類水草,魚兒在其間游來游去。

李濤介紹,水族館裡的水草均來自於公司建立的水生植物無菌苗庫。

創新|把“種草”當事業是種什麼體驗?這家光谷企業告訴你~

李濤是北京人,在北大讀完植物學專業的本碩博,2003年到2008年赴美賓州州立大學從事藻類分子生物學、基因組學的研究。

回國後,擔任中科院武漢水生所藻類生物學研究員、博導。他們團隊持續在做一個跟當前水環境治理熱點有關的課題,即富營養水體中的藍藻水華爆發機理。

通過對藍藻水華的研究,李濤進一步延伸了自己的科研領域,通過選培一些具有環境修復作用的水草,去打造“水下森林”,可以降低水體富營養化汙染程度,減少水華爆發的風險。

養好水草淨化水質

創新|把“種草”當事業是種什麼體驗?這家光谷企業告訴你~

2015年底,水生藻安生物科技(武漢)有限公司在光谷成立,李濤希望藉此把一些研究成果進行科技轉化。

公司主要做水草(沉水植物為主)無菌苗庫育種、擴繁技術研發、水生植物環境適應性實驗等,進而對外提供水體環境修復解決方案,同時為科研院所、水環境修復項目、漁業和水族館提供植物,並嘗試淨水植物、飼料、食用水草的規模化生產。

“我們平時乾的活兒,就像在做農業。”李濤說,水生植物無菌苗庫的建立養草首先從野外植物採集開始,小夥伴們都是從自然水體中尋找合適的水草,比如伊樂藻、金魚藻、狐尾藻等,通過清洗消毒、剪切外植體、選擇培養基、無菌培養,獲得組培苗、煉苗等過程,最終形成資源保種庫,再進行規模化生產。目前,公司已經建立了30餘種常見的水生植物的無菌苗體系。

此外,李濤及其團隊已經在安徽黃山、江蘇南通、杭州西湖、武漢南湖和江夏區部分湖泊項目上,做了基於無菌擴繁種苗的水體生態修復的實驗以及示範區。

為孩子想做科普基地

創新|把“種草”當事業是種什麼體驗?這家光谷企業告訴你~

李濤介紹,做示範工程也有不順利的時候,比如發大水讓種下去的水草遭殃,也發生過好氣又好笑的事兒:某處水體生態修復見效了,水草豐盛了,被附近自然和人為投放蝦苗、魚苗牧食,結果植物損失慘重。

接下來,李濤準備擴大淨水植物的收集與保存規模、開發水族觀賞產品、水生蔬菜養殖技術和推廣水體修復合作項目,並在武漢選擇一個合適的湖泊做生產研發中心兼水生植物科普基地。

“我給女兒的幼兒園大班上過科普課,很受歡迎。科學的思維方法需要從小培養,如果有比較好的科普基地,相信帶來的社會教育意義會更大。”李濤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