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路红河|河口:跨境交流 互联互通

早上8点整,随着双方口岸的准时对向开放,云南省河口县,中国与越南的跨境交流拉开了新一天的帷幕。位于北山新区的申报大厅里,许多边民正在窗口排队,等待货品查验。这里是边民互市的第一站。从越南入境的一辆辆货车,将在这里进行称重、申报,最终以个人的名义进行商品交易。在新谊胜装货货场,37岁的胡建谊正在进行最后的检查。边民交易都在上午,12点以后,他的装货场就会迎来一天的高峰期,数量庞大、品种齐全的热带水果往往会在这里换装,然后销往国内各地。

这种繁忙的景象,也同样出现在中国河口—越南老街跨境经济合作区里。

为顺应经济发展需求,中越两国首次提出跨合区理念。经过双方多次规划磋商,2014年,位于中国河口县坝洒和越南老街市、巴刹县相邻区域的中国河口—越南老街跨境经济合作区(中方园区)正式启动建设,规划面积21平方公里。目前,已成功引进了深圳惠科电子信息产业园入驻,为中越双方创造了大量就业岗位。随着跨合区整体项目建设的推进,作为红河州对外开放的三大平台之一,跨合区即将迎来新一轮的重要发展机遇。

作为对外开放的重要节点,文化的展示与交流也让河流两岸的人们增进了了解、促进了友谊。

办公室里,河口县文化馆馆长李明正在练习弹唱。这首名为《越南中国》的歌曲,承载了深厚的中越友谊,并以口耳相传的形式在中越民间具备了一定的影响力。

【河口县文化馆馆长 李明】我们唱了好多好多年的那一首歌,叫做《越南中华》,也有的翻译成《越南中国》,里面的第一句/我们就是依山傍水,山连山,水连水,就是这样的。

但直到现在,《越南中国》仍然没有一个完整的录制版本。这也是李明正在解决的问题。在他看来,民间歌舞交流无疑是最直接、最通俗、群众最喜闻乐见的文化交流形式。

热带强烈而持续的高温,在日落之后总算回归温和。 河口县滨河大道旁自发聚集了很多休闲的市民,一些外地游客也被路边偶遇的联谊晚会所吸引。越南籍演员阮氏琼今年45岁,这是她第三次自愿报名参加文艺队来到河口表演。形式多样的联谊晚会每月都有两三次。艺术无国界,跨越语言的障碍,无论是中国的表演,还是来自越南的歌舞,都让观众们乐在其中。

有史以来,河口就作为一个重要的交通枢纽镶嵌中越边界。这注定了现代河口的发展史必然也是一部生动的中越交流史。在现代化进程中,中国河口与越南老街互信互鉴、互联互通、互助互利,将“长期稳定、面向未来、睦邻友好、全面合作”的意识逐步渗透到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卫生、司法等领域,不断结出累累硕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