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學習方法:經檢驗行之有效的學習方法——三環法(一)

所謂的三環法,是指在每一次具體的學習過程中,通過準備,執行,總結這三個在時間上、邏輯上有著密切聯繫的環節和操作步驟(三個環節的漢語拼音都是Z打頭,因而三環法又稱為3Z法),把學習中一系列具體的加工操作連綴成一個具有統一功能價值的有機整體,從而達到儘可能好的學習效果。其中,每個環節和步驟都包含十分豐富的內容,嚴格地按照每一步驟的要求去做,並把它們有機地串聯起來,我們就能得到最大的收穫。下面,我們就對每個環節和步驟的意義及其具體的操作做一下詳細的闡釋。

一、準備

所謂的準備,就是在學習之前做好各種知識和心理的準備工作,以便為隨後展開的具體學習提供最好的操作平臺和策略引導,使我們的知識和能力盡可能發揮出最好的水平。顯然,這種準備工作包括基礎性準備和表層性準備兩個層面。

我們知道,面對某一特定的學習對象和內容,能夠學到什麼程度、掌握到什麼水平,主要取決於主體擁有怎樣的認知結構,取決於主體儲備了哪些知識和技能,以及這些經驗和技能的組織結構,這些東西的特點和水平即準備狀況決定了主體現實的認知能力,而在這方面人與人之間是存在著顯著的個體差異的。例如,高水平的認知結構,能從一篇文章中提煉出五十個知識點或有價值的信息,能夠把一些單個的知識點連綴起來形成有機的整體和系統化的把握;而低水平的認知結構只能從中提煉出二十個知識點,並且只能處於零散的、低水平的認識階段。因此,為了提高我們學習的效能,在日常的學習中,就要努力構建一個能夠更多地符合認知活動的客觀要求的、能夠為學習提供更好支持的認知結構,以有效地改善和提升我們的學習能力,為以後的具體學習“準備”或提供一個高水平的、優化的認知結構。為此,我們首先要了解高效能的認知結構具有怎樣的經驗儲備和組織特點,然後在日常的學習實踐中就要以之為標準和藍本,進行積極的建構,努力地學習和吸納各種有價值的知識經驗以及各種行之有效的學習方法和心智技能,這是最基本、最重要的準備,它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我們面對具體問題時的即時準備及其隨後的實際運作。這一工作做得好,就為我們隨後的臨場準備和現場發揮打下了良好的基礎。當然,這種基礎性的準備工作還包括各種非智力因素的培養,以及為智力活動提供硬件支持的良好的身體素質和充沛的大腦精力狀況。

我們這裡重點要談的“準備”工作,不是指那種旨在改變認知結構根本面貌的基礎性準備,而是指每一次具體學習之前的臨時性的、表層性的準備,旨在針對現有的認知結構狀態及相應的智力資源,把影響學習的一些要素儘可能調整到相對好的臨戰狀態,使主體能夠以儘可能高的能力狀態投入到隨後的學習中,從而在現有的條件下把主體的潛質和儲備資源儘可能充分地發揮和利用上,以取得最佳的學習效果。當然,這種臨陣準備所產生的效能與改善認知結構的基礎準備是有著高度的相關的。具體來說,這種準備主要從兩個方面來進行,一是有關知識和加工策略的準備,二是主體心態的調整和準備,二者的有機協調共同構成我們學習前的心理準備。

首先,我們先看一看有關知識和認知策略的準備。所謂的知識和策略的準備,是指在具體的學習之前,根據學習對象的特點,利用我們早已打通或熟練化的聯結通道,儘可能從我們的長時記憶庫中提取出本次學習所需要的原材料和加工技術,置於短時記憶的門廳中或靠近它的區域,使其提前得到預熱並處於隨時待發的準興奮狀態,以便於我們隨取隨用,這樣做就比遇到情況現從記憶庫中尋找、提取相關材料要簡便容易得多。當然,做這種準備不可能是全面的和充分的,因為,任何一次學習都應該是獨特的,它所需要的材料和加工技術也不可能是完全一樣的,但是,各種學習內容、各次學習活動之間畢竟有許多共同性和相似性,如英語的每篇課文中所要提取的知識點,每一個歷史朝代所包含的共同的要素、做數學習題時一般的解題思路和需要做的加工工作,等等,這就為我們每次學習提前做準備和進行預加工提供了可能,更為我們隨後的主動遷移和前提引導式的學習打下了基礎。有了這種準備,我們在具體學習時,常常能夠提前預知事物的許多信息甚至能把握事物的大致結構和脈絡,隨後的具體學習也往往有了更明確的目的和章法,避免了隨機和隨意,減少了盲目和混亂,也就能夠更容易地、更直截了當地把握有關的知識。

具體來說,這一策略的實施就是在每一次具體學習之前,針對具體的學習內容,先確立一個明確的學習目標以及與之相適應的微型的學習計劃和策略,學什麼,關注哪些方面,採取怎樣的加工手段和策略,達到什麼目的和效果,這些都要提前做好規劃和設計,然後,以之為行動的指導思想來引導隨後具體的思維運作,當然,這一策略和想法的正確與科學與否,主要取決於我們相關的基礎經驗以及學習方法和思維策略的儲備。當我們有了一套成熟的加工手段和有關對象的“思維菜單”之後,在面對具體的學習對象時。只要我們稍加努力和注意,就可以制定出適宜於眼下內容和情境的學習策略,從而有效地指導後續的學習。這方面,不同的學科和內容是有著不同的指導思想和思維套路的。

採取在具體學習之前進行有關思維對策和指導思想的準備,其目的和作用在於更充分地開掘和利用主體現有的知識和能力資源,使主體經驗庫中所儲備的能夠為新的學習與認知提供支持和幫助的信息儘可能地被利用上,儘量減少全新的探索和全新的建構,提高同化率和遷移率,從而降低新學習的難度。另一方面,採取“準備”的策略,還可以使我們以明確的指導思想引導後續的思維操作,減少了學習中的盲目和隨意,使我們的思維過程儘可能有序地進行,而不是無序地進行;儘可能在高度控制下進行,而不是在隨意狀態下進行;儘可能被主體主動掌控,而不是被外部內容牽引;儘可能有明確.、細化的操作條文,而不是模糊、粗放的月的或方向等等。這樣,我們的思維操作就能夠更多地與規律和事實相吻合,更多地符合認知建構的客觀要求,更多地做有用功,學習的效能也就更高。反之,如果我們在學習之前沒有精心的策略準備,沒有明確的目的和學習計劃,或者準備的不充分,準備的草率、隨意,以及靠臨時現打主意的方式來運作,那麼,我們的學習將被主體的強勢傾向和習慣所左右,被各種隨機偶然、散亂波動的內容所佔據,或者沒有了自主的、獨立的意識和方略,而被外界的形勢所掌控或牽著走,我們實際的思維運作很容易偏離正確的航線,也會出現更多的無用功,學習的效能也必然要大打折扣。

總之,知識和加工策略的準備就是在具體學習之前先制定一個行動方案,設計出一套面對特定學習內容的思路和解決辦法,以強化思想和策略對具體行為的導引和控制,避免盲目、隨意和臨時現打主意,以使得我們的操作更具有目的性,更迎合規律,更符合實際,更能充分地發揮出我們現有的能力和知識潛力!

接下來,我們再看看如何進行心態的調整和準備。所謂的心態的準備,是指主體通過一定的引導、暗示或強制,把參與影響學習的各種非智力因素調整到一個積極的、儘可能好的參數狀態,使主體的能力水平和狀態提高到一個更高的量級,從而為認知與學習提供最好的心理背景和物質平臺。例如,我們可以給自己鼓勁,讓自己振作、興奮、充滿活力;我們可以嚴格地控制自己的意識,讓其保持警覺和維持高度的注意;我們可以通過想象和暗示讓自己對眼下的學習有熱情、有興趣;我們可以通過自我激勵讓自己對本次的學習有決心、有信心、有戰鬥的意志;我們可以通過改變思想和態度,讓自己對學習高度重視和投入,全力以赴,快速快捷,抓緊每一分、每一秒,等等。總之,通過一系列的心理引導和暗示,把影響學習的各種因素調整到對活動起動力作用而不是阻力作用的狀態上,從而對學習活動產生強有力的支持和積極的影響。

總而言之,準備策略的本質,就是在我們具體學習時,不要輕率地直接進入學習的操作階段,而是要思想、意識先行,進行精心的心態調整和策略準備,突出本次學習的目的和任務,使每一次的學習都不是在盲目、隨意、輕輕鬆鬆的狀態下進行,而是有著明確的目的和清晰的指導思想的引導,有著具體的學習任務的壓力,有著種種學習規律的約束和規範,這樣,就能始終有一個積極、振奮、昂揚、快捷的心態,並且在技術操作上也更加的簡捷有效,從而使我們的學習效能得到大大的改善和提高。

(待續)

學生學習方法:經檢驗行之有效的學習方法——三環法(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