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山8旬老農潛心50年創快速心算術,兒子用此法年入50萬


今年82歲的周永囤是山西夏縣中條山中的一位農民,也是當地的一位奇人、名人,他藏深山50年,以初中文化程度創造了一種加減乘除包括平方的快速心算法。按照他的口訣和方法,再大的數字也能在很短時間內算出,速度比計算器還快。“我一年有320天都在全國各地講學,我不想帶到棺材裡去,多教一個好孩子,就為國家多教一個人,有這個目的,我才有精神。”近日,周永囤老人對攝影師說。

“34和74相乘,十位數互補,個位數相同,按照十位相乘加個位、個位相乘寫後邊的口訣,就是3乘以7加上個位4得25,寫前兩位,再用個位數相乘,即4乘以4得16,寫後兩位,結果就是2516。那麼86和84相乘,個位數互補,十位數相同,方法又會不同,要按照十位數加1乘十位、個位數相乘寫後邊的口訣,就是9乘以8得72,6乘以4得24,結果就是7224。”老人拿出筆在紙上邊寫邊說。

老人介紹,加減乘除都比較簡單,數字大了也好算。他舉例,比如888888乘以37,這樣的數字用筆算要一個個的相乘,很麻煩,如果你發現被乘數是相同的數字,而乘數是互補數這樣的規律,那麼就可以把乘數的十位加1與被乘數的首位數字相乘,寫在得數的最前面,將乘數的個位與被乘數的末位數字相乘,寫在最後面,中間補上沒有用過的被乘數。那麼888888乘以37,得數就是32888856。


關於數字加減乘除的這種算法規律,周永囤老人總結出了上百種。“沒有三天硬功夫,不能出門做江湖”,他說,自己從30歲左右開始演算,翻來覆去寫的紙張,裝滿了三四袋子,“就是家裡裝化肥的那種紡織袋,壓得實實的,都在兒子家放著。我要不下這麼大功夫,哪能總結出這些經驗來。”

周永囤老人1936年出生,兄弟姐妹5個人的腦子都很好,但他5歲時過繼給了舅舅,舅舅供他上學讀書,後來成了當時村裡唯一一個考上地區中學的人。初中畢業後,周永囤到地質隊參加工作。“開始在中條山,最後調到大同。工作時我年年是先進,兩個手會打算盤。二十八九歲時,考慮夫妻兩地分居和家中老人無人照顧,就把工作辭了,回老家邊種地邊照顧老人和孩子。”老人站在祖屋前對攝影師說。

“我對數字比較敏感,一直比一般人算得快,回家務農後,我就開始慢慢總結,逐漸總結出了一些經驗和規律。大約到40歲時,我嘗試著給學生講課,本縣三分之一的學校都講過,剛開始是口說,教完後學生說筆記記不清,我又開始寫講義、寫總結,後來就出書,陸續出了《指算法》、《快速口算法》和《超機心算》三本書。”圖為老人拿著他的第三本書對攝影師介紹。這本書裡詳細寫了快速心算的各種口訣和例題。


圖為老人的兩個筆記本,上面寫滿了密密麻麻的數字。老人就是從這些看似無序的數字中發現了計算的規律。老人開玩笑說,他一輩子沒有學會抽菸、喝酒,不會打麻將,不會下象棋,就是弄數字,在現在的社會上就是個大笨蛋。

據瞭解,成名後的周永囤經常被請到外地講課和演示,即便現在已82歲也不閒著。他介紹,近幾年來,每年起碼320多天都在外邊,今年正月還去上海一家單位給員工培訓了20多天,包吃包住,報銷路費,臨走時給了一萬多塊錢講課費。“到目前,全國僅有黑龍江、西藏、新疆、青海沒有去過,其他省份都去講過課,國內26家電視臺也都做過節目。”

周永囤老人有四兒兩女,大兒子、二兒子已經搬出大山,住在城裡的移民新村,三兒子留在老家。孩子們都跟老人學過快速心算,但老大和老二比較用心,尤其老二學得最好,目前老大老二靠著父親的這門學問各自辦培訓班、賣書。“他們倆每家都有兩輛小汽車,尤其老二,也經常被電視臺請去做節目,一年能有50萬左右的收入。不過,我從不管他們的生活,誰學得好誰的日子就過得好。”圖為老人在老宅子裡給雞餵食。


“我一個初中生,教過大學教授,也從中掙了錢改善了生活,覺得很欣慰。現在我80多歲了,更想為社會做點事情,不要帶到棺材裡去。我多教一個孩子,就為國家多教一個人,教會一個好老師,等於教會幾千個學生,只要讓我教,我就會一直教,誰都教。有這個想法,我精神頭就很足,身體也很健康。”老人說。圖為精神矍鑠的老人走在村裡的馬路上。如要了解周永囤老人的更多信息,請關注頭條號大河鄉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