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試這樣,帶老媽來趟黔南「親子游」

试试这样,带老妈来趟黔南“亲子游”

作者說:“當我的老媽擺脫了拋絲巾嗅鮮花的中國大媽團後,定格‘放飛自我追逐自由’的艱鉅任務就落在我身上。原本我的攝影技術就相當有名——爛、不走心、沒耐心,給老媽當隨行攝影師就更加力不從心了。”

老媽和我當然遠不止一次同遊。早前,曾帶爸媽一起上路,短如珠三角或滇南幾日遊,長如火車轉西班牙、郵輪繞地中海,更組織一家親戚參低價不購物的旅遊團去芽莊度假。不過,單獨只和老媽的“親子游”還真就是第一次,目標是貴州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荔波縣。至於老爸,都不再找民樂團要排練的藉口,斬釘截鐵表態:“不去!”接下來若干天,也會輕易發現,結伴遊山玩水的中國人裡,也確實沒幾位男士(據說全球都如此,估計男人宅起來的愛好實在太多吧)。

1

试试这样,带老妈来趟黔南“亲子游”

空蕩的臥鋪車廂

试试这样,带老妈来趟黔南“亲子游”

獨山縣

荔波沒有火車站,從貴陽過去,要麼乘4個半小時的直達大巴,要麼坐另外的K字頭列車到獨山縣或麻尾鎮,再轉短途客車。由於沒必要一整天奔波,我們就決定到獨山縣住上一晚。轉火車間隙,還去逛了貴陽火車站外面的美食一條街。雲貴川口味差不多,重油厚辣。

试试这样,带老妈来趟黔南“亲子游”

美食一條街

同樣是想象中本該亂糟糟、油膩膩的火車站周圍,後來居上的貴陽反倒乾淨清爽,美食一條街管理得當,腳下完全沒有一丁點讓人不舒服的油滑。不過也因貪戀油膩酸辣小吃,老媽本就不對勁的腸胃,在後幾天不合時宜地屢屢出來干擾行程。

2

试试这样,带老妈来趟黔南“亲子游”

茂蘭自然保護區 ©️笨笨120913

有著大小七孔喀斯特地貌奇觀的荔波,是黔南州的顏值擔當和第一旅遊名片。至於誰是第二,就很難想到了,整個黔南,除了荔波的大小七孔景區,外人還能知道其他什麼事情呢?打開各旅遊平臺看推薦排序,第一,小七孔;第二,大七孔;第三,茂蘭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還是在荔波縣;第四,尋找外星人的那座大鍋蓋“中國天眼”,在隔壁平塘縣了。

试试这样,带老妈来趟黔南“亲子游”

山間石洞

同樣的崇山峻嶺、同樣的湍急清流,同樣長滿綠色植被的喀斯特山丘,莫非精華就只集中在荔波?我不信。只能說大小七孔開發和開放比較早,而其他州縣的景區如若合理建設起來,相信不會比荔波差太遠。至少眼前,並非探險家也並非景區開發商的我,帶著年近七旬的老媽,只適合在老年證免費的荔波景區,一一打卡。

试试这样,带老妈来趟黔南“亲子游”

老媽的“打卡”照

非常幸運,抵達荔波縣城找到一家很不錯的家庭客棧後,之前標識貴州那“天無三分晴”典型天氣的連綿細雨徹底停下了。城中的國道邊隨便攔下一輛頻繁發往大小七孔的中巴車,半小時後就到了景區門口。

试试这样,带老妈来趟黔南“亲子游”

大七孔

大七孔和小七孔並非連在一起,而是入口相距2.5公里的兩座國家公園,過去作為不同景區單獨售票,面積小、景點少的大七孔40元,面積廣、景點多的小七孔110元。你沒聽錯,大七孔小,小七孔大,之所以如此“反著”命名,是因為各自入口處的七孔橋大小不同,小而美的小七孔橋成了拍照名勝,而大而糙的大七孔橋就成了景區客車穿梭而過的打醬油角色。從去年開始,兩個七孔景區聯合營業,統一票價130元,持票者可以連續兩天進入,私家車禁入,另買上40塊的車票,統一由班次頻繁的小七孔景區穿梭巴士載客。

试试这样,带老妈来趟黔南“亲子游”

小七孔橋 ©️ke_J

很多精力充沛的遊人,會選擇大早開始耍小七孔,大約玩到下午三四點,再前往大七孔,傍晚結束整個行程。而當日上午才到荔波的,會選擇充分利用兩日聯票,當日下午先逛大七孔,次日整天細品小七孔。

3

试试这样,带老妈来趟黔南“亲子游”

大七孔

從半日遊的大七孔開始,我已經非常不耐煩的,在山神峽、天生橋等必“到此一照”點,掏出手機,或交差了事地給老媽按下一張,或在搶佔有利地形後,請周圍其他大姐大媽們拍一張合影。

试试这样,带老妈来趟黔南“亲子游”

小七孔景區內的遊船

確實,出遊的女性遠遠多於男性。從樟江分流入大七孔的打狗河兩岸,到處是年長“女團”們的南腔北調和歡歌笑語。當男士們需要獨自宅在家提前睡覺、半夜爬起來看歐冠決賽,大早繼續追看NBA東西部決賽時,女士們就總能輕鬆結伴,或自駕或搭車的,把景區名單從心願清單中一個個勾掉。

试试这样,带老妈来趟黔南“亲子游”

小七孔的石上溪流

次日,小七孔以大得多的運動量和顏值度,吸引了更多的人流前來。搭載遊人,從東門往西門耍的,是小型電瓶車;從西往東的,是大型客車。或許提前被告知小七孔景區地勢西高東低,絕大部分遊人都明智地選擇了從西往東逐漸下坡的輕鬆線路,當然,這也意味著一處處景點前,你將看到滿目的自拍杆大軍,即便這只是一個普通的非節假日。

试试这样,带老妈来趟黔南“亲子游”

臥龍潭 ©️ctrip

我媽以為從最西邊的臥龍潭走快一些,就能擺脫團隊大軍,悠然自得拍照賞景,可下一站鴛鴦湖遊船處的密集划船者,證明著遠不止我們會這麼想。等到了拉雅瀑布和水上森林,我媽再也不可能擁有一張獨擁勝景的美照。自拍杆隊伍,像是向著空氣中偵測危險的掃雷士兵,踩著水上石階、淌過潺潺溪流、探入瀑布跟前,完成一次次面向朋友圈或抖友們的直播式自拍。成群結隊的“林中仙女”們,更讓我的思緒從眼前黔南山區的水景,飛躍到佛羅倫薩烏菲齊美術館中。我想,550年前的波提切利,或許就是這麼完成了繪畫史上的傑作《春》吧。

试试这样,带老妈来趟黔南“亲子游”

水中的森林

我自己當然也是朋友圈刷屏者,將路邊一處處瀑布、險灘、樹木遮天的水上迷宮,進行即時分享。早在20年前就到過小七孔的親戚們感慨,這景區環境保持得多好啊,自然風貌一點沒變,遊覽起來卻肯定方便多了。沒流量的老媽驚喜發現,每一處帶休息長椅的景點中心,都有信號很強的WiFi,這麼一來,一方面可以慢下來休息喘息,另一方面又有足夠的時間組合九宮格發圖等贊。

试试这样,带老妈来趟黔南“亲子游”

小七孔景區內的綠色植物 ©️Alan

涵碧潭、68級疊水瀑布、小七孔古橋,後半程景緻依然很美且各自不同,可老媽體力開始吃不消了,叫我拍照的慾望也漸漸褪去,好不容易捱到景區出口,搭上回城中巴,就沉沉睡去。

4

试试这样,带老妈来趟黔南“亲子游”

黃楊溝 ©️笨笨120913

茂蘭喀斯特森林保護區,是比小七孔面積又大出幾十倍的景區。200平方公里的山地、丘陵和溝壑間,分佈著好幾個布依族、瑤族和水族寨子。不是自駕的話,遊玩其中部分景點只能在荔波縣城參加團隊遊。

试试这样,带老妈来趟黔南“亲子游”

喀斯特峰林 ©️newferry

面積巨大,山體連綿,也意味著對體力要求極高,這塊被譽為“地球腰帶上的綠寶石”的山區,似乎更適合住下來,每天探索穿越。公路上兩側盡是作為世界自然遺產的中國南方喀斯特典型地貌,當地旅遊規劃部門對其簡單命名作“石上森林”。如從其中一座停車場,堅忍不拔地上攀近1200級陡峭臺階,會從頂端一處人工觀景臺,眺望到身下的“百里峰海”。1100多級,這個數量詞倒也好,一聽進耳裡,老媽就不說二話地山下坐等。同行的一對安徽老夫婦開始還跟我有說有笑,“70年代我爬黃山時……”,大約100多級需要第一次停下休息後,我在回到客車上時,重逢知難而退的他們。每一個能爬到觀景臺的,無不疲憊地癱在巨石上擦拭十來分鐘,才有心掏出手機,調至全景模式,轉身360度,灰白色的縣道如巨蛇般,在群峰間、在手機屏幕上穿梭。

试试这样,带老妈来趟黔南“亲子游”

一位奶奶在泉邊洗衣服

雖說看水不過小七孔,接著到茂蘭難免審美疲勞,可一日遊最後的景點青龍潭,又有著截然不同的另一番美貌。我五穀不分,花草不識,沒本事描繪此番抹去人流後的仙境,只是感慨:以前總說城裡孩子嬌生慣養不親近自然,現在農村娃娃也不在河裡池塘和溪流裡翻滾了。青龍潭所屬的小村中,有一座客棧玻璃上寫著大字,抖音入住八折,僅限抖友。

试试这样,带老妈来趟黔南“亲子游”

廣場鬥舞

週五的黃昏時分,車子回到縣城,人民廣場真正屬於人民的時間到了。老媽來了精神,跟著一群群廣場舞姐妹們扭起來,扭一會就換一波人拍張照。從藏區迪高到土耳其勁歌 《Kiss》,觀賞鬥舞間,恰好完成九宮格朋友圈。瞧,這就是老年街舞。

5

试试这样,带老妈来趟黔南“亲子游”

荔波縣城

试试这样,带老妈来趟黔南“亲子游”

荔波縣城

確實,很多風景、很多“親子游”,只能趁父母都還沒老到只能在小區散步前,抓緊去玩,尤其是你開始埋怨他們只會在朋友圈發健康養生假新聞,而怎麼都不會用線上平臺訂票去旅行的時候。要不當你哪天拿著《孤獨星球》探索舍夫沙萬迷宮巷道時,父母可能真就只能簽下高齡免責協議後,才能報上郵輪團了。

·今·日·互·動·

你想帶父母去哪兒旅行?

试试这样,带老妈来趟黔南“亲子游”

更 / 多 / 精 / 彩 /

试试这样,带老妈来趟黔南“亲子游”试试这样,带老妈来趟黔南“亲子游”

· 猜 · 你 · 喜 · 歡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