銅川60年大事 (一)(二)(三)

銅川60年大事 (一)(二)(三)

1958年

1958年1月,銅川礦區工人文化宮建成。1962年移交市總工會管理,更名為“銅川市工人文化宮”。

1958年4月5日,國務院決定:撤銷銅川縣建制,成立銅川市,歸省管轄。6月13日,市人民委員會開始正式辦公。

1958年6月7日,銅川市第一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召開。白佔玉當選為市長,李順天、高浩富當選為副市長。

1958年10月,由陝西省城市設計院設計的銅川市三里洞水廠一期工程建成,採用河床潛流水,日供水6000噸,銅川始有自來水。

1958年,銅川市第一中學設立高中。

1958年冬,西鐵分局投資8萬元,建成銅川火車站票房及廣場,客運火車開始營運。

1959年

1959年3月,陝西省考古研究所在黃堡鎮、上店和立地坡等地進行考古發掘,共發掘出唐、宋、金、元時代的瓷窯12座、磚瓦窯1座、陶瓷作坊4間,出土瓷片85000多件。

1959年5月1日,銅川人民廣播電臺建成播音。

1959年5月25日,銅川市工商業聯合會第一次代表大會召開。

1959年12月16~25日,中國共產黨銅川市第一次代表大會召開,會議的議題是:反右傾,鼓幹勁,建設社會主義的新銅川。

1960年

1960年,銅川市精簡職工3087人,壓縮城市人口11693人,參加農業生產。

1961年

1961年3月4日,國務院公佈耀縣藥王山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961年5月,焦坪煤礦署名焦坪的詩作《唱支山歌給黨聽》發表於《陝西文藝》,1963年被雷鋒抄入日記,後由上海音協副主席朱踐耳譜曲,傳唱全國。

1961年9月1日,國務院決定:銅川市由省轄市改為縣級市。

1962年

1962年,銅川三里洞水廠二期擴建工程竣工,採用地面水,建淨水廠一座。

1963年

1963年11月,金華山煤礦建成並移交生產。設計年生產能力為30萬噸,總投資1690萬元。

1964年

1964年6~7月,全國進行第二次人口普查,統計數字以7月1日零時為準。銅川市人口為236300人。

1965年

1965年6月1日,銅川礦務局改為渭北煤炭工業公司,管轄銅川、蒲城、韓城等統配煤礦,隸屬煤炭工業部領導。

1965年10月,中共陝西省委發出《關於學習馮玉萍同志革命精神的通知》,全市掀起向馮玉萍學習的熱潮。馮玉萍是桃園煤礦壓風機司機,在壓風機機房著火的緊急關頭,臨危不懼,奮力滅火,被燒傷致殘。

1965年,銅川市水泥廠開工興建,1970年竣工投產。

1966年

1966年3月28日,設計年產45萬噸原煤的徐家溝煤礦建成投產。

1966年8月1日,銅川市改為省轄市。

1966年,西北耐火材料廠在耀縣孝北堡動工修建,1966年,銅川市鋁廠修建,1969年開始投產。

1966年11月,開工興建、設計年產45萬噸的工農兵煤礦(今焦坪煤礦)東背塔平硐移交生產。

1968年

1968年5月20日,銅川市革命委員會和渭北煤礦革命委員會成立(渭北煤炭工業公司改名為渭北煤礦)。

1968年8月~1969年年底,全市66屆、67屆、68屆高、初中畢業生4200人相繼上山下鄉,“接受貧下中農再教育”。萬餘名城鎮居民下放農村,插隊落戶。

1969年

1969年2月,北京崇文區2212名知識青年到宜君插隊落戶。

1969年,耀縣桃曲坡水庫動工修建,主體工程於1974年竣工。壩高61米,庫容積5020萬立方米。

1970年

1970年初,陝西省新川建築材料廠擴建塔式機械化立窯工藝線,設計年產20萬噸水泥,1976年年底竣工投產。

1970年3月,渭北煤礦革命委員會改稱為銅川礦務局革命委員會。

1970年4月,設計年產500萬隻普通燈泡的銅川市燈泡廠在黃堡鎮動工興建。年底即批量生產。

1970年10月,銅川微波站在軍臺嶺動工修建。1971年5月全線開通。

1972年

1972年10月,在陝西省蘋果品種鑑定會上,銅川的“紅星”“元帥”和“紅冠”被鑑定為理想的外銷蘋果。11月,銅川市成立蘋果生產基地領導小組,安排全市完成35000畝外銷蘋果生產基地建設任務。1972年12月23日———1973年1月13日,在全國外銷蘋果生產基地會議上,銅川紅星四號、六號、八號蘋果被鑑定為好品種。會後,《人民日報》載文指出:陝西銅川、洛川一帶出產的“紅星”“元帥”蘋果,具有果形美觀、色澤濃紅、風味醇厚、質脆汁多、甜酸適口等特點。1986年,郊區、宜君縣和耀縣被列為陝西省蘋果基地縣。

1972年12月,銅川市總動員,根治漆水。對全長30公里的河道(北起金鎖公社紙坊大隊,南至新川水泥廠)截彎取直,清理疏通,砌築河堤,進行綜合治理。1975年4月,漆水治理工程竣工。共砌築河堤29597米,修建小型水庫4座、橋涵18座、主河道兩側排洪洞16孔,造田近千畝。

1972年,銅川市師範學校成立。

1973年

1973年2月,銅川市電視轉播臺在軍臺嶺建成。

1973年,陝西省考古研究所在銅川呂家崖、李家溝、瓦窯溝及狼咀裡發現4處新石器時代遺址。併發掘出一批先民的居室、灶坑遺址,出土了石器、陶器等。

1974年

1974年3月,銅川市柳灣水廠一期工程竣工,採用地下水,日供水3000噸。年底,二期擴建工程相繼建成,採用無閥過濾和斜管沉澱技術設備,建淨水廠一座。

1974年8月,耀縣梅家坪至黃陵七里鎮鐵路修至焦坪地區前河,全長73公里,當月開始營運。

1975年

1975年10月6日———17日,國家農林部、外貿部和全國供銷合作總社聯合在銅川召開全國外銷蘋果基地現場會。

1977年

1977年6月,各界群眾積極參加修建市人民公園的義務勞動,開挖了人工湖,鋪設了遊覽山路,修建了兒童遊樂場等。1978年7月1日,公園對外開放。

1977年10月,銅川礦務局投資百萬元修建的礦工俱樂部竣工。

1977年,陳爐陶瓷廠“宋代耀州青瓷試製和研究”科研項目獲得成功並通過了技術鑑定,從而使失傳800餘年的歷史名瓷得到恢復。

1978年

1978年6月4日,銅川市召開首次科學大會。

1979年

1979年6月11日,設計能力為年產150萬噸原煤的陳家山煤礦第一期工程驗收合格,正式投產。該礦1970年4月開工建設,總投資11953.4萬元,全部設備均為我國製造。

1979年,全市大力興辦城鎮街道企業,先後安置待業人員22852人,安置人數佔全市待業人數的91%。

1980年

1980年1月,韓城—銅川—興平330千伏超高壓輸電線路投入運行。輸電線路起自韓城電廠,經14個縣市,輸入金鎖關330千伏變電站。

1980年1月26日,陝西省人民政府決定,將耀縣及蒲城縣的廣陽、阿莊、高樓河、肖家堡4個公社劃歸銅川市管轄。

1980年4月15日,陝西省人民政府批准,銅川市設立城區、郊區兩個市轄區,兩區均為縣級建制。5月1日兩區正式辦公。

1980年,銅川市勞動就業共安置8846人。同時發展了300多個個體工商戶,使400多名社會閒散勞動者有了職業。

1981年

1981年7月,西北耐火材料廠武良傳、雷積壽、陸福星和西安交通大學科研人員聯合研製的“50公斤搖臂式電磁錘”科研項目,榮獲國家發明四等獎。9月,武良傳等人和西安交通大學聯合研製的“160噸高衝程無接觸傳動電磁螺旋壓磚機”,榮獲陝西省科技成果三等獎;1983年6月,獲冶金部重大科研成果三等獎;11月,獲國家經委優秀新產品金龍獎;1985年獲國家發明四等獎。

1981年10月5日,銅川市屬工交企業推行盈虧責任制。採取的辦法是:利潤包乾、虧損包乾、保本經營和超利潤留成。

1982年

1982年6~7月,全國開始第三次人口普查,統計數字以7月1日零時為準。據查,銅川市區為377710人。

1982年,王石凹煤礦採煤五區榮獲全國高檔普採冠軍。

1982年,銅川市教育學院成立。

1983年

1983年10月20日,宜君縣劃歸銅川市管轄。

1983年,在耀州窯遺址發現北宋燒造的“龍戲玉蓮”“二龍戲珠”等青釉瓷碗,為稀世珍品。

1984年

1984年2月,陝西省重點建設項目之一的銅川市鋁廠擴建工程破土動工。投資額5800萬元,設計能力為年產電解鋁3萬噸。一期擴建工程於1987年6月竣工,94臺電解槽分期分批投入運行。

1984年2月,王家河炭科溝首次發掘出西周古墓群,清理墓葬20座。出土有銅鼎、戈和銅車馬飾等。

1984年2~8月,銅川市全面開展政社分設、建立鄉政權工作。

1984年7月,銅川市開展商業體制改革工作。在國營零售商業、飲食服務業和商辦工廠中採取全民所有、集體經營、國家徵稅、自負盈虧的辦法,擴大經營自主權,搞活經濟,提高服務質量。

1984年,耀州窯遺址發掘有了重大突破,首次找到了臨河修建的唐代瓷窯作坊和唐三彩作坊,從而證實了黃堡鎮在唐代是燒造三彩陶器的地區之一。另外,還出土了唐、五代、宋、金、元時代的瓷片30餘萬片,完整和可復原的器物數千件。

1985年

1985年8月1日,中共銅川市委機關報《銅川報》正式創刊。1993年1月1日,《銅川報》改刊為《銅川日報》。2002年1月1日,《銅川日報》由4開版改為對開4版。2006年1月1日,《銅川日報》網站及電子版開通。

1985年10月,陝西省人民政府批准銅川市城市總體規劃。規劃要求,銅川市老城區要嚴格控制規模,新建工業項目應儘可能擺在黃堡地區;到2000年市區城市人口應控制在21萬以內。

1986年

1986年3月20日,銅川市人民武裝部改編為銅川軍分區。

1986年7月,新川水泥廠建成迴轉窯水泥生產線,設計年產水泥30萬噸。該生產線於1982年10月動工興建,總投資9597萬元。

1986年7月,銅川市房屋建設開發公司首次出售商品房92套,房價每平方米300~332元。

1986年9月,銅川礦務局一中應屆畢業生楊越獲全省高考理科第一名。

1986年10月20日,經中共銅川市委、市人民政府批准,銅川礦務局、陝西省煤炭建設公司井下固定工家屬49540人在城市落戶(計13475戶)。

1986年10月30日,銅川市被國家列為對外開放城市。

1986年10月,銅川市紡織廠用丙綸短絲作原料,開始生產花色針刺地毯,填補了陝西省的一項空白。

1986年12月29日,銅川市第一座地面衛星接收站在郊區軍臺嶺建成使用。

1987年

1987年2月8日,西北耐火材料廠生產出新型耐火材料———剛玉砂,填補了我國耐火材料工業的一項空白,獲陝西省1987年科技進步一等獎;1988年獲陝西省引進消化一等獎;1989年獲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並獲國家發明專利。

1987年3月,中共銅川市委、市人民政府決定:市屬國營企業全面推行廠長(經理)負責制。

1987年5月20日,耀州窯博物館1號保護大廳在黃堡鎮破土動工。1988年底竣工,並對外開放。

1987年5月,銅川市秦劇團新編歷史劇《大將王翦》在陝西省首屆藝術節演出中,榮獲10項演出獎、單項獎。

1987年6月1日,銅川市第一座少年兒童圖書館在城區落成。

1987年9月10日,“銅川百貨大廈”破土動工。大廈建築面積5151平方米,總投資174萬元。1988年10月1日對外營業。

1987年12月29日,國家第七個五年計劃期間的重點項目—省耀縣水泥廠五號窯擴建工程破土動工。該工程於1991年12月28日投入試生產。總投資3.378億元,年可增產水泥70萬噸,使耀縣水泥廠年總產量達167萬噸。

1988年

1988年2月9日,宜君縣被文化部命名為“中國現代民間繪畫畫鄉”。

1988年12月1日,銅川賓館正式開業。賓館建築面積6300平方米,有高、中檔客房91間,投資300萬元。

1989年

1989年,在陝西省創建文明城市評比競賽中,銅川連續第3年榮獲優勝城市稱號。  (未完待續)(中共銅川市委史志辦公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