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火中的童话 不控球的比赛怎么打?!

战火中的童话 不控球的比赛怎么打?!

16强赛已经进行了两天,一半八强球队已经诞生。前三场,控球领先的一方都被淘汰,这是为什么?是控球已死吗?目前还不知道,但时间一定会给我们答案。

所以在1/8决赛的第4场,无论是童话王国丹麦,还是来自巴尔干的克罗地亚,都没有在选择去占据控球率,而是不惜体力去争抢更多身后的机会。

上半场:疾风暴雨后的摸索之路

战火中的童话 不控球的比赛怎么打?!

疾风暴雨,狂轰滥炸,丹麦人突如其来的梦幻开局,很快便被克罗地亚的强力炮弹炸醒,双方就此变得冷静。漫长的上半场,双方在不断摸索对方的缺点,在摸索中迅速的渡过中场,在快速的攻防转换中不断消耗对方。

彻底的放弃控球,这样的踢法能够坚持多久?既不能重现九十年代的华丽,也不能掌控场上的局势。说是杀敌一千,自损八百,实不为过,这样的踢法,看似有针对性,实则在大量消耗体能,即使晋级,也难免得不偿失。

这是一场控球权和中路强攻的博弈,它和之前的三场形成了鲜明对比。即没有法国的快速反击和阿根廷的不断远射,也没有乌拉圭的只靠两人强攻和葡萄牙进攻时被乌拉圭放空边路,更没有西班牙的不断控球和俄罗斯的只想扎紧篱笆墙。

这注定是一场开局看起来很美,结局却很漫长的消耗战。双方都不愿意重蹈前三场控球领先却输球的覆辙!

下半场:永远都只是暴雨将至

战火中的童话 不控球的比赛怎么打?!

但没有人愿意继续加时赛。那么就必须有人要率先做出改变。下半场前15分钟,换上舍内的丹麦,逐渐占据场上形势,制造了几次有威胁的进攻。但即便如此,丹麦依然不会选择去夺取绝对的控球权,世界杯这个四年只有一次的机会,对于这些欧洲二流强队而言,可能一生只有一次机会,稳定永远是淘汰赛的首选。

在丹麦逐渐占据优势的情况下,克罗地亚也换上了科瓦契奇,终于开始选择加强控制力。相比哈雷德,达利奇却是显得比较保守。克罗地亚的硬件实力优势其实是巨大的,球队阵容主力阵容并不弱于传统豪强,算上替补席,应该也只是传统强队之后的首档势力。克罗地亚确实发力的太晚了,至少在控球上,他们完全不应该输给丹麦。由于双方打法基本一样,这场比赛的常规时间最终变成了“温水煮青蛙”。

比赛的伤停补时,两队试图稍许加力,也只能依靠几脚远射了。看台上不慌不忙的达沃·苏克,对这样的结果也难以满意。达利奇实在太过保守。

克罗地亚并没有1998年的气质,丹麦也没有童话里铜墙铁壁的城堡,这只是一场战术含量很低的比赛,过分的避重就轻,最终只能在加时赛决一死战。

加时赛:最该成为英雄的舒梅切尔

战火中的童话 不控球的比赛怎么打?!

控球真的已死吗?加时赛,丹麦开始了稳步进攻,掌握控球的优势再次得到体现了。体能优势让他们的控球权上风越来越明显,若不是最后一传和最后一脚稍显欠缺,丹麦早已再次收获完美开局。

这支被寄予厚望的克罗地亚是否被高看?小组赛三战全胜,摧枯拉朽地击败阿根廷的他们,坐拥全豪门级别的中场,竟然没有一点控制力!是小组赛抱着得战且战的心态,已经用完了所有状态吗?这个不置可否,法国最后一场和丹麦的散步比赛,都为两队积蓄了足够的体能,而提前出线的克罗地亚仍然不遗余力的贡献精彩足球,拯救了阿根廷。

整个加时赛上半场,克罗地亚为数不多的过半场机会里,球队频繁失误,更别谈如何控制中场。试图重新掌握比赛节奏的克罗地亚,很难找到共同的节奏,能依靠的仅仅是球星的个人能力。

战火中的童话 不控球的比赛怎么打?!

下半场,最后的搏命终于到来了!显然两队并不希望进入点球大战。西斯托的上场为丹麦中场带来了新的活力,而克罗地亚则选择换下过于疲劳的曼朱基奇,开始完全开放式的打法,希望将中场所有牌打出,可以掌控比赛的节奏。这样的选择也多少有些无奈,在卡利尼奇被开除国家队后,球队并没有替补的支点中锋。

直至比赛还剩6分钟,比赛终于迎来最后的高潮!又是雷比奇,接莫得里奇的直塞晃过门将,中后卫约根森将其直接放倒,克罗地亚获得点球,但小舒梅切尔这一刻再次被父亲附体,他竟然直接将球抱住!比赛还是被拖入了点球大战!

战火中的童话 不控球的比赛怎么打?!

但童话终究是难以复制的,这支克罗地亚黄金一代起步于2008年欧洲杯,那个绝杀与反绝杀的夜晚,然后就是漫长的小组赛淘汰。所以在这个疾风暴雨而起的夜晚,命运注定会还他们一个公平。

克罗地亚虽然赢了,但丹麦并没有输掉比赛,战术上的胜利者或许很难说清,这个夜晚却让人沉思许久。控球更多的球队都输了,更有勇气的球队也输了……

恰如经典电影《暴雨将至》里所述,当暴雨落下,时间不死,圆圈不圆,仇恨尽头,星火燎原。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明日落红,都不能阻挡,梦想繁衍生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