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導演能否成爲拉升網劇的萬金油?

起於2014年的網劇發展到現在不過4年的時間,其迅猛的發展勢頭似乎有超越電視劇的架勢。到2016年迎來網劇大爆發,製作趨於精良,內容更加多樣化,開始逐漸擺脫粗製濫造的桎梏。

2017年被稱為“網劇元年”不斷湧現口碑、播放量雙贏的劇集,更有《白夜追兇》《致我們單純的小美好》出海,網劇在努力褪去“不良”的外殼飛速發展。今年更有大批導演將投身網劇製作,一些網劇也啟用電影製作班底,嚴格把控制作環節,希望網劇畫面可以媲美電影。

這些導演與網劇的淵源

藝恩發現2018年將要投身網劇製作的導演咖位十足,盡是馮小剛、張藝謀、陳凱歌、周星馳等大咖,已經確定作品的有13部網劇。去年憑藉《無證之罪》收穫4.8億播放量的韓三平今年將繼續大展身手,擔任《戰爭傳說》、《原生之罪》兩部網劇的監製。

電影導演能否成為拉昇網劇的萬金油?

但不管導演水平多高,電影和網劇製作還是有所不同。藝恩統計發現,這些“新晉”網劇選手大致可以分為三類:第一類,只在電影圈從未觸“劇”;第二類有過電視劇經驗;第三類“多棲類”導演有過“網劇”經驗。

第一類導演包括陳國富、陳可辛、王家衛、張藝謀、黃建新、劉德華。這類導演從影以來並未跨界,不斷為中國電影貢獻無數票房、口碑雙贏的作品。其中劉德華在電影作品中一直擔任演員或監製,此次擔任網劇《東方華爾街》監製也是重大突破,據藝恩數據統計,該劇上線23天累計播放量達1.7億。

電影導演能否成為拉昇網劇的萬金油?

第二類導演以電影製作為主,早期有接觸電視劇製作,包括陸川、唐季禮、馮小剛、周星馳、陳凱歌、陳嘉上。陳凱歌最近的電視劇作品是2004年擔任《和你在一起》藝術指導一職,之後專心製作電影,打造了《趙氏孤兒》《道士下山》《妖貓傳》等影視作品。周星馳只在2007年電視劇《食神》中擔任編劇。相比之下馮小剛和唐季禮算是電視劇“老手”是這些到導演中電視劇作品最多的。雖有接觸電視劇功底,但電視劇與網劇製作仍有很大差別,包括內容方向、製作方式、製作週期等。製作網劇還需要導演不斷揣摩受眾喜好和題材類型,使自身與網劇達到更高的匹配值。

電影導演能否成為拉昇網劇的萬金油?

第三類導演以王晶、陳正道、韓三平為代表,他們屬於“多棲”型導演,在影視圈內不斷嘗試新類型。王晶最早2016年試水微電影,參與制作《我的極品女神》雖有鄭伊健、周秀娜等明星加持,但累計播放量僅7.5千萬,後又製作過兩部系列網劇,今年將推出網劇新作《新六指琴魔》;導演陳正道也是多方面試水,微電影、網劇這些影視新形式都有嘗試,今年熱播的《結愛》引起網友熱評,據藝恩數據顯示,上線38天累計播放量達24.9億。豆瓣評分7.3分,把網劇提升一個新高度,拉高了網劇的門檻。

電影導演能否成為拉昇網劇的萬金油?

陳可辛:我等這一天等了非常久

進入網劇陣營也包括多方面因素,視頻網站的崛起、視頻觀看渠道多樣化、相比較短的收益回報週期等。

視頻網站的崛起拉動影視形式多樣化,在電影、電視劇的基礎上衍生出網絡劇、網絡電影等新的視頻形式。同時受眾更趨向年輕態,影視題材多樣化也豐富了導演的表達方式,即便網劇與電影的製作、表達、表現形式都有很大的差異,但對於導演來說,多一個渠道表達是他們所期待的。

在之前接受媒體採訪時陳可辛表示:我等這一天等了非常久。早在70年代,我的成長受了美國迷你劇很大的影響,它們只有6集、8集,但它對一個年輕人來講,黏性甚至比電影院的還強。後來1990年代,我聽說內地有一個很火的電視劇叫《人間四月天》,我當時覺得,原來我們中國人已經能拍那麼好的電視劇,我什麼時候有機會也會轉型到電視這個行業來。等到今天,視頻網站出來了,8集、10集的劇集創作都成為了可能,我覺得時機到了。

表面上看視頻網站似乎給導演提供的更大的舞臺,但這其實是一個雙贏的狀態。

相比網劇,電影的高成本,大投入,較長製作週期和不穩定的回款週期也是讓導演頭疼的的問題所在,此時視頻網站不斷修改的分賬政策可以看出網站對頭部劇集的支持,也減少了導演對資金的顧慮。最重要的是導演的加持也為平臺內容上了一道保險,提高網劇製作水準,內容質量,把網劇的整體水平都拉高。

網絡劇渴望擺脫“粗製濫造”的標籤,導演希望有表達的渠道,此次大批導演“跨界”也是大勢所趨。


分享到:


相關文章: